JIEI专访 刘心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经验

 

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购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





撰文 | 刘心怡、王文懿

编辑 | 张克鹏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Area——TEDA,英文音译为“泰达”,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天津市东南,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自2005年起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经历10多年的学习探索。为此,本期《环保产业》专访了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副主任刘心怡,介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经验。


刘心怡,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副主任,参与实施天津开发区欧盟产业共生项目、一般工业固废管理项目、生态标识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与环境管理创新项目。长期组织低碳节能产品技术供需双方商务对接及培训活动,帮助企业识别自身节能改造空间,推动企业开展节能改造行动,提高企业和节能服务机构的绿色竞争力。

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购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但是在当前的园区循环经济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着逆向物流难以维系、企业自身驱动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循环经济的建设实践模式。
循环经济的建设阶段
天津开发区2005年起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经历10多年的学习探索,循环经济建设经历大致可以划分3个阶段,即

(1)以建设集约化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区域资源能源循环系统建设;

(2)以促进补链项目投资建设为抓手的支柱产业循环链条建设;

(3)以管理机制创新为依托的循环经济网络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天津开发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阶段示意图
在完善支柱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方面,围绕电子通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化产业等支柱产业,引入高水平的废物资源化配套项目,如泰鼎电子废弃物(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完善电子信息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围绕汽车产业废钢、废铝的虹钢铸钢、丰通再生铝项目等完善了汽车行业循环经产业链;如推动高能耗的食品行业与区域供热公司开展冷凝水回用工程,建立能源的梯级利用体系等,如图2所示。

图2天津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图
此外,还构建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水务产业循环经济链。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推进东区、西区污水处理、再生水综合利用及网管建设,区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75万吨/日,再生水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日,特别在天津开发区西区创新了人工湿地项目,实现区域水循环体系。
循环经济创新的管理制度和促进政策
创新管理制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

天津开发区长期以来坚持3R原则,2011年实施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创新项目”,借鉴日本关于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经验,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联单管理制度”、“天津开发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态管理标识(LOGO)认证活动”以及“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培训活动。此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天津开发区重点企业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提升了废物综合利用率,促进了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

创新促进政策:1亿元节能环保鼓励资金

2007年天津开发区设立“天津开发区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每年预算1亿元。根据每年更新的《天津开发区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重点鼓励项目名录》,支持区内企业节能、节水、环境保护改造、相关示范工程项目,以及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截至2015年底,鼓励项目700多个,累计向企业兑现补贴超过2亿元。
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产业共生
产业共生项目的介绍

“欧盟滨海新区产业共生项目”由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协同市经信委、保税区管委会,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与美国国家工业共生项目实施机构(NISP)、联合国工业发展署中国投资处(UNIDO-ITPO),于2009年5月成功申请,项目全称为欧盟“亚洲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基金项目”(SwitchAsia)-滨海新区产业共生及环境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欧盟的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援助资金项目,如表1所示。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低碳中心)于2010年3月成立,是项目的主要实施机构,推进各项具体工作的实行。



产业共生项目的工作实践
滨海产业共生论坛
开展滨海产业共生论坛,论坛内容包括欧盟产业共生项目介绍,业内人士分享产业共生的经验,专家讲解资源回收及再利用案例,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企业高层间的商务交流等。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可以提高欧盟项目的认知度;增加企业对产业共生概念的了解;调动企业领导对项目的兴趣,进一步争取企业领导对项目的支持。
产业共生信息调研
进行产业共生信息调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设计企业信息调研表,通过邮件、传真的直接投送,会议的召开、下厂调研等形式发放调研问卷,获取数据。通过这些方式主动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原材料、废物、副产品等资源的产生信息;了解各种废物及副产品的走向;为产业共生对接活动提供基础信息;帮助企业进行废物及资源的自我诊断。
企业走访调研
联系企业环保负责人,进行企业现场考察,通过这种方式确认企业提供的资源信息有效性,还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环境需求。
速赢研讨会
确定速赢研讨会的召开主题,邀请废物产生企业、回收企业和资源化企业前来参与对接会,会中由企业代表填写资源供需表,进行现场供需对接,有对接可能性的企业可在现场直接进行商谈和沟通。通过速赢研讨会可以为企业代表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代表可以互相交换对废物、副产品、及资源的供需信息,在现场发现潜在对接机会。
数据整理和分析
之后建立产业共生信息管理平台,对产业共生信息调研表、企业走访调研和速赢会获取的数据进行储存和管理。利用数据库平台对信息进行分类与分析,帮助识别潜在共生对接,以及优化对接的识别过程。
对接管理和案例
主要是对潜在的产业共生对接进行全过程跟踪并提供支持,从信息、技术和政策上支持对接的形成;计算产业共生对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编写对接案例,展示对接成果,为企业之间达成共生对接提供全过程服务。

产业共生项目的成果

天津开发区以实施亚洲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基金项目为契机,引入英国国家产业共生管理模式,针对企业间关于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组织培训、废物速赢研讨会、信息网络建设的方式,在4年的项目实施期间,吸引了900多家企业(包括周边区域企业)参与产业共生项目,实现99组废物资源对接。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电器、医药、化工、塑胶、文具、纸制品、纺织品、零配件、建筑材料、能源、食品生产加工和服务11类行业。减少了98.1万吨垃圾填埋量、16.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推进区域废聚苯乙烯循环产业链,污泥再生利用产业链等。
循环经济创新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企业、产业链和园区三大循环化改造主体的实际需求,以自底向上,以企业数据为核心,基于企业调研数据,进行系统化构建,具体而言:

对于企业,引入循环化改造技术数据库和信息服务模块,诊断分析企业工艺优化路径,并定制推动政策扶持、废物交换、技术支撑等信息,解决企业对副产品及废弃物流向信息、行业技术信息、政策信息、项目信息等掌握不足的问题,辅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废物共生交换。

对于园区主导产业链条,通过产业模型诊断方法、产业共生热点识别算法、废物交易信息智能搜索与在线竞价,解决了园区由于产品原料众多带来的产业链条发展路径不明晰、产业共生热点识别困难、物质交易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园区管理者,平台构建物质、水、热的共生识别方法和工具,辅助管理者发现物质、水、热等耦合共生热点和机会,结合产业链产业大数据库生成园区强链补链项目清单,支撑定向的招商引资;通过园区物质流、水和能源流向模拟,实现对园区主要废物、污染物的统计、核算和诊断,实现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果的可视化展示。
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进一步探索循环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

目前由于法规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园区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困难。例如,在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创新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政策要求,企业很难长期仅凭借社会责任感以及园区提供的鼓励政策参与项目。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循环经济方面的新的法规政策,特别探索生产者延伸制度,完善有关资源回收利用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京津冀其他工业园区以及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循环化改造园区建设模式。

完善园区循环经济公共服务模式

由于废物资源产需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回收企业恶性竞争,规范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废物资源,导致有2个自主实施的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由于废物资源难以规模化收集,导致经济效益分析不可行而终止。

因此有必要不断完善园区循环经济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循环经济的统计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探索可持续的第三方公共服务模式。

推进清洁技术转移和创新

在工作期间发现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是解决产业共生的关键,例如污泥处理,当应用污泥提取蛋白的技术产业化后,污泥将不用焚烧处理,从处理成本由每吨300多降至100多元。

通过建立泰达国际清洁技术转移平台,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清洁技术产品,促进区域高水平的节能减排项目,推进建设清洁技术孵化器,促进高端绿色发展发展。
总结
从天津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来看,工业园区自身存在着向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演化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趋势,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想载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工业的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及支撑条件不同,工业园区产业共生、循环经济体系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生态化设计。

致谢:感谢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陈安副部长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 END ·
文章节选自《环保产业》工业治污专刊,现已发行,欢迎订阅
期刊目录

开篇

工业治污迈入倒计时 环保企业未来十年如何竞争

工业治污的大局观与新形势

先过及格线 再当优等生——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应先打牢污染治理基础,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提升水平

地方政府保护盛行 工业园区成环保“盲区”

吕晓君:排污许可制改革对企业的挑战和机遇探讨

周长波:清洁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及对环保产业的影响

工业园区治污与管理

石磊: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及其生态化发展建议

2017 年中国化工园区20 强与潜力10 强

朱斌: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谈如何做好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

刘心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经验

我国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治污的现状及趋势——专访南京大学李爱民教授

工业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化发展?

泉林模式——用环保重新定义造纸厂

“贵糖模式”的辉煌和新形势下的发展深化

华星化工:与蓝必盛携手开创农药化工废水治理ROT 新模式

环保企业的治污新模式

苏伊士:中国工业治污的竞争将从粗放型到技术、管理、效果的转变

奇彩环境——化工治污专家,致力于还世界本来色彩

蓝必盛:专注15 年 做化工废水综合治理服务商

观点:环保企业如何看待化工废水治理?
本期期刊现已发行,欢迎各位朋友订阅(仅收取制作成本费30元),收费是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但我们相信肯定物有所值。请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信息,我们将通过快递邮寄给您(免费包邮)。
❖ 阅读原文也可以购买 ❖


    关注 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