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批华为P9山寨苹果连螺丝都抄;iPhone印度销量暴增56%;印度大幅降低手机零配件进口关税;

 

1.连线:华为P9用防撬螺丝为了像iPhone?;2.iPhone印度销量暴增56%三星高端霸主地位动摇;...



1.连线:华为P9用防撬螺丝为了像iPhone?;

2.iPhone印度销量暴增56% 三星高端霸主地位动摇;

3.360被要求接受6年禁售期? 官方:与事实不符;

4.格力否认从华中数控购买机器人 华中数控2015年报造假?;

5.印度大幅降低手机零配件进口关税;

6.华尔街日报:乐视网股票质押财务安排十分安全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号,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show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连线:华为P9用防撬螺丝为了像iPhone?;

苹果在产品中使用“Pentalobe”防撬螺丝,最新的华为P9也采用了这种螺丝。

iFixit研究消费者电子零部件的分析师凯尔·韦恩斯(Kyle Wiens)在《连线》杂志刊文,对华为的选择提出了批评。苹果采用防撬螺丝是为了阻止用户拆开产品,建立一个封闭系统,韦恩斯认为华为也这样做是错误的。



苹果iPhone和华为P9

图片中的手机不是两台iPhone,而是一台iPhone摆在华为P9之上。

如果你需要多看一眼才能分辨,可以理解,因为华为抄袭了苹果。

没错,华为将指纹传感器换了个地方,没有配备机械Home按钮,但是两款手机拥有相似的天线条、风格、表面处理方式。它们甚至采用了同样的星状安全螺丝(拥有专利权的螺丝),安装的位置也一样。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手机更像iPhone,最好连细节也模仿。

这种螺丝叫作“Pentalobe”,是一种防撬螺丝,它的作用不单只是让P9看起来更像iPhone。

防撬螺丝用来阻止用户打开手机,当你不再使用手机时,它可以方便苹果回收。

防撬螺丝还暗示我们:苹果去哪里,其它企业也会跟着去哪里,尽管某些对苹果有益的东西对其它企业可能没什么好处。

人人都在抄袭苹果

每个人都在抄袭苹果,这几乎已经成为共识。苹果拥有世界最优秀的设计师,它的产业和机械设计原则也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

消费者认可苹果的品质。苹果坚持使用高端材料,笔记本的使用寿命因此大大延长。

以前,用户每年或者每两年升级一次,现在不同了,许多人拿着用了5年的MacBook Pro到处转悠。笔记本的外表可能磨损凹陷,但硬件仍然运行良好。

戴尔和惠普也跟风,和之前的塑料设计相比,新的金属框架笔记本更耐用了。

尽管如此,乔纳森·艾维(Jony Ive)和他的团队也并非绝对正确。最近,他们做出的一些设计决策伤害了消费者和回收者。

苹果不赞成用户更换设备的电池,它把iPhone的电池整合在一起,将电池用胶水粘在iPad和Retina MacBook上。在设备送入粉碎机之前,回收者必须大费周章将电池拆下。

苹果的确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产品回收,比如,在12英寸的iPad Pro中,苹果用拉环式可移除粘合剂固定电池,但是这种改变并没有普及到所有产品线。9.7英寸iPad的推出时间比12英寸iPad Pro晚了5个月,它没有安装容易拆除的电池。

看起来麻烦很小,但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移动设备比人口总数还多,小麻烦累积成了大问题。最终,这些设备葬送在垃圾堆、焚化炉或者回收者的手中。2013年美国人制造了300万吨电子垃圾,回收率只有40%。

回收更多的设备,提高回收效率,对于保护地球环境是有利的。电池已经成为回收者的主要威胁。在最好的情况下,胶水粘合电池会降低回收操作的速度。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刺破的电池会引发火灾,甚至触发粉尘爆炸。

让我们将话题回到防撬螺丝……



iPhone 4使用防撬螺丝

小螺丝大麻烦

2009年年中时,苹果推出了MacBook,它首次采用了与众不同的防撬螺丝,目的是阻止用户自己更换电池。一年之后,iPhone 4也采用了防撬螺丝,苹果在充电接口的两边安置了两个“哨兵”。

在每一台iPhone上安装复杂的螺丝是战略性的选择。苹果的螺丝设计没有专利权,但是只有苹果自己拥有拆除螺丝——可恶的螺丝——的工具,换言之,只有苹果才可以打开你的手机。

螺丝将许多人挡在手机之外,只有那些决心最坚定的人除外。不只如此,苹果还为回收制造了其它障碍,只是没有那么大。

我的公司iFixit对螺丝进行了反向工程,出售专门撬开螺丝的螺丝刀。回收中心可以用我们的工具轻松打开手机。

除了苹果,我还没有看到过谁使用防撬螺丝的。现在情况改变了。

华为,走错路了

为什么华为要在P9上安装防撬螺丝,我可不知道,肯定不是出于功能原因。

从机械角度讲,防撬螺丝很糟糕。螺丝很浅,有圆形裂片,很容易就会磨损,到了今天,它也不再是很好的安全螺丝。

自从2011年以来,大约有8.73亿台iPhone安装了防撬螺丝。在大多的家庭工具箱里,你根本找不到防撬螺丝刀,在专业人士的工具箱里倒是不难找到。

坦白来讲,华为之所以使用星型安全螺丝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苹果使用了。华为真的很希望自己的手机像iPhone,其它企业也怀有同样的期望。

没错,艺术家都会剽窃,我理解。但是最高明的艺术家只会剽窃最好的创意。华为抄袭苹果螺丝是一个糟糕的选择,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愚蠢的原因:因为它看起来正确。

对于华为及其它企业,我有一点建议:不要学习iPhone的封闭,做一些不同的事。

LG G5的一些元素让我兴奋,因为LG的模块化设计推陈出新。LG还为一体式手机安装了可以更换的电池。其它企业没有这样干。

LG安装的是容易组装的压配合连接器,没有使用粘合剂。Fairphone 2手机借鉴了LG的灵感。要拆开Fairphone 2屏幕,需要的时间比刮个胡子还短。相当酷。

世界需要科技公司创新,不是追随苹果,为自己的花园建造厚厚的围墙。产品应该变得更容易修复、更容易循环。遗憾的是没有企业足够明智、足够勇敢。

企业们被误导,专心致志模仿乔纳森·艾维(Jony Ive),苹果做什么,它们就抄什么,现在已经抄到螺丝上来了。凤凰科技

2.iPhone印度销量暴增56% 三星高端霸主地位动摇;



腾讯科技讯 5月7日,据科技网站AppleInsider报道,今年第一季度iPhone销量在印度坐上了火箭,同比增长达56%,苹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开始逐渐发力。由于印度人口众多,苹果CEO蒂姆·库克希望能在该市场复制中国的销量神话。

尽管三星和印度本土厂商Intex依旧主导这一巨大市场,但苹果正在不断成长。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最新数据显示,iPhone销量第一季度暴增56%,成了印度十大手机制造商增长第二快的厂商。苹果已经开始挑战三星在印度高端机市场的霸主地位了。

在售价超过300美元的高端机市场,苹果的占有率已经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1%升至29%。苹果的崛起让三星成了最大受害者,该公司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从66%跌至41%。

“苹果的增速超过了印度整体市场,而且其增长潜力依旧十分巨大,”Canalys分析师威尔莫·安格(Wilmer Ang)表示。

上 个季度,苹果遭遇了销量滑铁卢,对公司至关重要的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26%。因此,库克开始将目光瞄准前景无限的印度市场。本周,在接受CNBC采访时 库克指出,印度50%的人口年龄不超过25岁,这些用户已展现出购买一流产品的兴趣。此外,在电话会议上,库克也表示将对印度市场倾注大量精力。

库克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智能机目前的渗透率只有42%,iPhone每个季度都能吸引数百万首次购买智能机的用户,他们中有许多都是来自新兴市场的用户。例如,我们的iPhone第一季度印度销量同比了增长56%。”

此 外,印度LTE网络建设的加快也给苹果提供了增长良机。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印度市场依然对价格十分敏感,因此一直保持高端形象的苹果在印度的渗透率只有 2%左右。不过,在经过多次价格下调后,iPhone 5s成为了印度最畅销的苹果设备,即便它的屏幕相对较小,硬件有些过时。

当然,苹果在印度市场也不是一帆风顺,该公司本准备通过低价翻新机来抢占市场,但却两次被印度政府残忍拒绝。此外,出于保护本土制造商的原因,印度政府也不想让苹果迅速壮大。

Canalys认为,未来手机制造商将与金融机构携手,推出更多分期购机计划来刺激印度手机市场的增长。

尽管在印度屡遭挫折,但库克对该市场依然充满信心。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机市场,但受到经济水平和网络速度的限制,印度的智能机以低端机为主,不过库克认为印度就像“7至10年前的中国,存在着巨大机遇”。(佳辉)

3.360被要求接受6年禁售期? 官方:与事实不符;



腾讯科技 雷建平 5月7日报道

证监会将暂缓中概股国内上市的消息在投资圈疯传,有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和360会谈,要求360假如借壳A股,其大股东,员工,包括参与的机构要承诺接受6年禁售期。

且360需承诺6年内不增发购买互联网资产,360初步拒绝,还在和证监会讨价还价。

360如果走正常上市流程最少要等四年,4年40亿美金贷款利息超过10亿美金远远大于放弃私有化的违约金。

传闻还称,“现在的关键看360在高层的公关能力。证监会减缓中概股回归的决定不是证监会级别的决定,而是更高级别的决定。”

对此,360公司今日发布声明称,关注到最近两天关于公司私有化相关事项的传言,根据了解,相关传言与事实不符。特此声明。

360一位高管今日表示:“问我关于那个谣言的人太多了,作为360私有化项目负责人,转发公司声明,辟下谣哈。”

此前,投资圈担心证监会将暂缓中概股国内上市,这导致陌陌、世纪互联等多家股票走低。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日前表示,证监会已经注意到相关舆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近三年已经有在国外上市的5家红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A股上市,市场上对此提出质疑。

“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有较大的特殊性,特别是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应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相关反应。”

张晓军说,目前证监会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分析认为,证监会此举并非是反对中概股回归国内市场,而是打击A股市场炒作壳资源的风气,回归企业也须满足一定的业绩规定,证监会可能更倾向实体经济体回归A股市场。

在证监会表态后,分析认为,证监会可能更倾向实体经济体回归A股市场。有投资人担心,360、YY、陌陌是虚拟经济,不一定会受到证监会支持,导致其回归之路不会那么顺畅。

据悉,2015年12月,360宣布完成94亿美元的私有化最终协议,并获得招行等银行牵头为360私有化交易提供的34亿美元债务融资。

2016年3月30日,360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对公司此前达成的私有化协议进行最终投票表决。360私有化方案获得股东大会的表决通过。

2016年4月26日,360私有化日前再曝出重大进展。360私有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通过,已进入公示阶段。

按照正常情况,360在股东大会通过后,最快2周就能下市,但如今已到5月7日,360还没有完成退市。有分析认为,360私有化涉及上百亿美元资金,主要受困在外汇管制方面。

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360官方并未就公司私有化进展是否受国家外汇管制影响作出回应。

4.格力否认从华中数控购买机器人 华中数控2015年报造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冯庆艳 华中数控(全称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61)早前披露的2015年年报正面临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拷问。

华中数控2015年年度报告于今年2月23日发布。被质疑的表述位于年报第14页“报告期业务发展情况”的第2部分即“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里,年 报原话是:“目前,华中数控已为格力电器集团珠海工厂及武汉工厂等提供了数百台桁架式机器人,装备于家电生产线,使用效果良好,大大节省人工。”

对于华中数控年报中的说法,面对经济观察报的问询,5月6日,格力集团回复称,格力在2014年曾采购过一批华中数控的控制器等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仅占整机成本的30%左右。2015年没有购买过任何此类产品。

经济观察报记者向华中数控公司相关负责人的求证,亦明确了这一点:格力集团从未向华中数控采购过桁架式机器人,其采购的仅为桁架式机器人的部件。而且2015年全年,格力并未买过华中数控的任何此类设备。这显然与华中数控的年报中表述的内容相去甚远。

“桁架式机器人与组成桁架式机器人的一部分,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对经济观察报直言。

卖给格力的是什么?

自1994年从华中科技大学中孕育诞生的华中数控,是一家长期研发应用数控系统技术的“创新性企业”,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多年技术积淀让其 在数控系统产业里成为龙头企业之一,2013年底,公司涉足机器人领域,走上“一核两体”的发展道路,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机床数控系统和工业机 器人为两个主体”。

近期发布的2015年年度财报,其中一句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方面的表述,让华中数控身陷年报信息虚假陈述的漩涡。

疑问是,到底华中数控为格力集团提供的是桁架式机器人还只是机器人的一部分,到底发生是两三年前的一场采购还是发生在2015年,或者一直就有的合作延续到了2015年?

所谓的桁架式机器人也叫做直角坐标机器人和龙门式机器人。工业应用中,它能够搬运物体、操作工具,以完成各种作业。

华中数控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黄彤军告诉经济观察报,格力大约600台或800台左右的桁架式机器人,其控制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成套产品全是由华中数控提供的。

华中数控下属子公司华数机器人的管理层也有大概一致的表述,只是其称数量是600台左右。

换句话说,格力的很多桁架式机器人的软件,以及伺服电机由华中数控提供。

但是,除此之外,桁架式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是机体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也是机器人的支承基础和执行机构。这些作为桁架式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华中数控提供的吗?

“机器人本体是格力自己生产的。”黄彤军和华中数控子公司华数机器人的管理层都对经济观察报称。

黄彤军告诉经济观察报,机器人本体估计是桁架、导轨等由格力生产的,但整个电控部分全部是华中数控提供的,包括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等。

记者从格力集团相关人士求证得知,格力桁架式机器人前期是用的华中数控的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但并非采购的机器人,而且2015年并未从华中数控采购任何的桁架式机器人等设备。

关于那句“华中数控为格力提供数百台桁架式机器人”的说法,记者通过多方沟通,以及从格力集团,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

可以肯定的是,华中数控为格力提供的不是“数百台桁架式机器人”,而是“数百套部件”。

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新的疑问是,为格力提供机器人设备的陈述和披露,放在2015年年度报告里,“报告期业务发展情况”一章节中。对于一份关于2015年度的年报,此“报告期”,显然是指2015年度。

书写在这个章节的原文为:“目前,华中数控已为格力电器集团珠海工厂及武汉工厂等提供了数百台桁架式机器人,装备于家电生产线,使用效果良好,大大节省 人工。”不过,黄彤军对经济观察报称,公司为格力提供上述产品的时间,在两三年前格力刚开始做此自动化生产线时,而记者对格力方面的求证也印证了上述那桩 生意并非2015年发生。而是在更早以前,“这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2015年格力并未从华中数控购买过任何关于桁架式机器人以及部件。”另外一位格力内 部人士说。

疑问一个个解开的同时,新的疑问却不断诞生:缘何在华中数控给广大投资者的一份原本应该最权威的“成绩单”,在2015年年度报告里的表述,出现上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对于年报中的表述存在失实的情况,到底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华中数控以及华数机器人的几位高管选择了沉默,黄彤军表示“不清楚”。

陈述失实背后

黄彤军称,其为格力提供的控制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成套产品占整个桁架机器人成本的60-70%。但这仍无法与提供整个机器人设备划等号。

按照格力方面的说法,这部分成本比重并没有这么高,实际是占整个桁架机器人30%的成本。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机械本体、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五大核心部件组成。从整个机器人行业的普遍情况来看,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 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产业链则是核心零部件及配件、本体、系统集成、应用等四个环节,在四个环节里的每个环节都 有着大批企业分羹,目前中国机器人企业很少有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多都是专攻一个环节。

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占比33%-38%,伺服系统占比20%-25%,控制器占比10%-15%。

不愿具名人士对记者强调,真实情况下的“数百套桁架式机器人软件以及部件”,与年报中所说的“数百台桁架式机器人”相比,显然是“两个概念”。

值得探究的是,财报里在这句失实陈述的上一个段落披露称:公司不仅实现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全国性布局,而且研发出系列产品投入销售,形成了千台多关 节机器人的规模生产,成为公司一个新的产业主体。“形成了千台多关节机器人的规模生产”。这是年产能还是年产量,如果是年产量,而年销量又占其中多大比 例,那么这些销量又去向了哪里?

中国机器人网CEO赵勇对本报算了一笔账:2015年中国机器人销售量只有7万台,一台按20万元 算,产值才140多亿元,除去外资产品占比的85%,国内产品仅21亿元的销售额。工信部最新摸底得出的机器人企业数量为800家,每家年销售额平均不足 300万元。然而机器人产业与光伏、风电不同的是,先拿订单后生产的模式,这样即使有很大规模的产能却也不会出现积压满满的库存,但量上不去,造成了中国 机器人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现在除去政府补贴,中国机器人企业几乎都在亏损的泥沼挣扎。”一位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说。

上述机器人负责人表示,对于一个初创机器人企业来说,口碑尤其重要,其生产的机器人在一个大型知名企业生产线的应用良好的案例,甚至会成为其以后的“生命线”,做好了,后续就会打开销路,做差了,甚至会让其倒闭关门。

从多年的机床数控系统技术提供商跨界到机器人领域,成为一家机器人新锐企业,华中数控仍然需要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成功的案例。这家公司年报的显示,作为应用的代表案例之一,华中数控把为格力提供的数百台桁架式机器人的案例放在了首要位置。

“机器人”布局

早先于1999年,华中数控就开发出华中I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教育机器人,但一直并未将产品推向应用市场,多年财报显示主营业务并未有机器人产品。直 到2013年9月份,公司披露全资子公司深圳华中数控有限公司的名称将变更为深圳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消息。同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成立了重庆华数机器 人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华中数控与重庆当地两家国资企业合资设立的,华中数控持股51%。

打出“华数机器人”品牌,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华中数控的机器人子公司就遍布全国各地了。

2015年财报显示,公司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核心共性技术,延伸扩展到工业机器人领域,以武汉为总部,迅速在重庆、深圳、泉州、鄂州、东莞、佛山等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全国性布局。

公司在广东相邻交错的深圳、东莞、佛山三地均设有子公司,在江苏苏州设立子公司的同时,于去年开始启动并购江苏江阴的一家公司并进行定向增发。

财报显示,自2011年上市后五年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之和不到2千万元,而其获得的各项政府补助之和超过2.4亿元。净利润不如政府补贴的一个零头。

将目光聚焦到公司机器人业务的业绩:2015年,机器人的营业收入约为 3390万元,占整个营收的6.16%。这样看来,机器人业务的收入占比仍然很小。

不过,2015年财报显示,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的前两位都是机器人公司,包括重庆华数和深圳华数机器人公司,前者贡献 净利润约433万元,后者贡献约375万元。颇为反差的是,两者的营业利润均为负,重庆华数约为-872万元,深圳华数约为-595万元。营业利润为负, 净利润为正。两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得以盈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营业外收入。

公告显示,华中数控在2014年和2015年获得的以“重庆 市工业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多种名目的机器人项目补助资金累计约7000多万元,如果重庆市科委未追缴上去其两项重庆151重大专项资金 共计2700余万元,则两年来其获得机器人补贴多达近亿元。

两年来补贴里,贡献最大的便是控股子公司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 司,该公司2014年在重庆151重大专项中有两个项目获得政府补助,包括“重庆市工业机器人共性技术平台及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和“高响应高精度高速系列 伺服电机的研制与产业化”项目重大专项补助资金分别3000万元,共计6000万元。值得玩味的是,2015年公司公告称,重庆市科委对两项目进行审计并 决定终止项目实施并将两项目共计2700余万元经费收缴。

贡献次之的则是,子公司深圳华数机器人公司于2015年底收到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转拨的“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经费6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多年来频频在财报中的风险提醒的话颇为类似,那就是公司因技术和人员实力,“收到并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贴较多。若未来公司继续保 持研发投入力度,但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则会影响公司取得政府补助的金额,进而对公司的经营成果造成一定影响。”

一位 机器人业内人士称,如今各地地方政府为了引进机器人、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不惜通过各种补贴和扶持政策让企业到当地设厂,而实际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 通过跨界、注册新公司、资本并购等方式进入的机器人企业,本身在技术、人才以及产品的采购营销体系上的资源并不多,盲目扩张恐怕会分散原本不多的资源。

5.印度大幅降低手机零配件进口关税;

印度政府近日决定取消对手机电池等手机零配件课征29%的进口关税,改以课征12.5%的反补贴税,刺激手机在印度生产,让包括大陆品牌在内的所有手机商受惠。

印度财政部中央货物税暨关税局5日在官网上公布,政府决定取消对手机的零配件如电池、耳机、充电器、电压器的进口关税和附加税,改以支付12.5%的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

取消手机零配件关税,将让三星、LG等国际品牌和印度本地的Micromax、Videocon和Intex等在印度的手机制造商不必涨价5%到6%,并削弱苹果公司和准备销售手机和配件的其他厂商优势。

“经 济时报”(Economic Times)报导,印度消费性电子和家电制造商协会(Consumer Electronics & Appliance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CEAMA)行动电话与通讯委员会主席祖立煦(Ravinder Zutshi)表示,取消零配件关税将可刺激手机在印度国内制造,并让所有手机品牌有时间提高制造零配件的能量与能力。 中央社

6.华尔街日报:乐视网股票质押财务安排十分安全

乐视发起的一场“四月战役”,搅动整个硬件产业江湖风波不断。

一边是被4月初贾跃亭发出“硬件免费”公开信所激怒的硬件产业既得利益者;一边是被乐视420破界同发横跨4大产业的4大终端产品、尤其是“LeSee”亮相所惊到的全球市场。

于是就出现国内黑公关与“打乐办”齐上阵、国外权威媒体却关注与期待不断的“分裂”局面。

对手将攻击点放在乐视的资金上,目的是通过负面舆论攻击引起投资人担忧甚至恐慌来影响即将复牌的乐视网(300104,股吧)股价,进而打乱整个乐视生态的发展节奏。

目前,尚未看到乐视对一系列在网络流传的负面信息作出的官方回应。不过,5月5日,《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围绕乐视超级汽车以及备受关注的乐视资金问题作出了独家报道,这家“中国股票市场中最有价值的科技股”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乐视股票质押财务安排十分安全”

“一年之后,在同样的质疑声中,他在上个月的北京车展前揭开了无人驾驶电动概念车的神秘面纱。当电动车在舞台上随其语音指令自动进入停车位后,贾跃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与此前一手捧红特斯拉的路透社一样,《华尔街日报》也将乐视超级汽车作为其最关注的对象。其报道的开篇内容显示,虽然距离乐视420破界同发四大跨产业终端的发布会已经半个月的时间,但其首款概念车“LeSee”的亮相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仍未消散。

《华尔街日报》认为,乐视网是中国股票市场上最有价值的科技股,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它已经从一家网络视频起家的公司成功转型为生态企业。在其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贾跃亭采取了“非同寻常、甚至在一些投资人眼中充满风险的融资方式来助力自己的雄心。“

而针对负面报道所引发的关于乐视资金的质疑,《华尔街日报》拿到了以下几项回复:

1、贾跃亭本人股票(乐视网)质押率在70%左右。这些资金用于为乐视生态如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提供资金支持。而贾跃亭选择以股票质押的方式、而不是引入财务投资者的原因在于,“他希望公司能专注于长远发展。”

此前,贾跃亭多次在公开场合阐述他对资本的态度:他希望引入合伙人和战略投资者而非财务投资人,因为他要保证乐视沿着正确的战略进行前瞻性布局——“用 未来定义未来、用未来定义现在”;其次,他认为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社会与产业价值,在此之后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最后,他把公 司的股权慷慨的用于激励战略合作伙伴和忠诚员工。

2、关于市场对于乐视网股价波动所带来不确定性的种种担忧,《华尔街日报》表示:”乐视声称质押股票的财务安排十分安全,若遇紧急情况公司也有应急计划。“

总体而言,《华尔街日报》在其报道中显示出其对这家生态公司的期待:“贾跃亭的目标更高远。在无人驾驶汽车活动上他讲到,通过制造电视、智能手机和现在 的汽车,乐视在挑战像苹果、三星电子、戴姆勒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和特斯拉汽车这样的全球公司……..他在北京地标建筑五棵松体育馆(现乐视体育生态中心) 向观众发问:“你们觉得我们有1%可能成功吗?” 当观众给出肯定的答案后,贾跃亭说:‘只要有1%的可能成功,就会有奇迹。’”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所提及的乐视挑战三星、苹果,前者是指乐视在2013年推出智能电视时以公开信的方式挑战三星,后者是指在2015年414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乐视超级手机时宣布要颠覆苹果。

两次挑战一度都遭到了来自各界的质疑甚至嘲笑。但在乐视超级电视推出的两年多时间里,它实现了从150万台到300万台这样100%的增长,并成功的超 越了三星和索尼两大巨头在国内的智能电视销量,占据了中国智能电视线上销售冠军的宝座。2016年,乐视超级电视目标销量为600万台,这意味着它将连续 三年保持100%这样的高速增长;而乐视超级手机推出刚满一年,2016年的销售目标就已经高达1500万台。鉴于其已经与京东、联通签署了总量高达 900万台的包销协议,而乐视也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乐视商城,业内认为其将实现目标销售额是大概率事件。

乐视超级汽车会在智能汽车领域复制以往的成功吗?这一次,已经不止是国内在关注,全球市场都将目光聚焦在乐视与特斯拉无形的“军备竞赛”之上。

被放大的质疑与挑战,贾跃亭其实从不讳言

乐视目前正处在有组织有策划的负面舆论攻击之中,国内黑公关毫无底线的夸大了乐视的资金以及因跨界发展而带来的资金风险。甚至有专业人士公开表示,某大型公司专门成立了所谓 “打乐办”以求狙击这家崛起中对手。

其实,关于乐视发展过程中不确定性而遭遇的种种质疑,贾跃亭本人从不讳言,他甚至比竞争对手们关注得更多——

就在2月28日的年会上,贾跃亭向全场万名观众表达了乐视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四大挑战:组织/人才、资金、生态化反以及全球化。其中,战略与组织是重中之重,“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成败。”

乐视已经初步完成了自己的战略布局,而其组织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已经让外界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较早之前的张昭、冯幸、马麟,到后来的丁磊、王永利、刘建 宏、马国力、张海亮,贾跃亭既有让这些在产业大咖不断来归、又能让他们与之患难与共的能力。此前,有媒体人这样说: “商业世界如此现实,所谓墙起众人扶,墙倒众人推,仅靠热情与感情,甚至充分授权,都并非长远之计,贾跃亭的方式是将人才都变成墙的一部分。”

而资金虽然是挑战之一,但它并不是贾跃亭最关心的事情。事实上,随着国内金融产业的升级和开放,资本的眼光已经变得更为理智和长远。乐视成立和发展不久 的子生态们面临的是一个比当年的乐视网更为宽松和包容的融资环境,因此能够得到更为灵活、多元的资金支持。公开资料已经显示出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乐视所作出 的一系列资本安排:

2015年11月17日,乐视控股与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签订战略协议,获取对方100亿战略授信支持;

2015年,乐视实行资本开放计划。它有三重含义:其一,乐视旗下公司将开放股权融资:乐视云、乐视体育以及乐视手机等均完成首轮融资,且多以产业资本 等战略投资人(不是PE/VC等财务投资人为主);其二,乐视将参股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入股酷派和TCL多媒体);其三,乐视将开放股权合作,如引 进重庆市政府作为战略投资者,以换取对方在土地、资本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2016年3月,乐视联合深圳政府战略资金和专业投资机构成立并购基金,预计将募集100亿元人民币用来投资乐视生态产业上下游企业。

其实,乐视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资金,而在于另外两项:乐视生态之间、乐视生态与外部企业之间协同化反的程度,以及全球化是否顺利——前者决定乐视能够创造出多少跨产业价值,后者是它能否成为伟大公司的关键。

无论国内竞争对手们如何试图舆论“做空”乐视,其实都不会影响外界对它的期待。乐视已经成功赢得全球市场的关注,他们期待这家来自中国的挑战者能够不断 创造奇迹与未来。至于国内市场,理性的投资人们最关心的是正在进行中的乐视影业注入事宜,”许多投资者期待乐视网在作出宣布之后会重启交易。  中国网财经



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号,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长按 laoyaoshow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老杳个人微信号


    关注 集微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