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 被高授权率掩盖的真相

 

以授权率为卖点的专利代理机构是没有必要选择的...





朋友圈一直都是晒娃、晒鸡汤的乐土,最近,知产圈的同僚又开始晒起了授权率。原本晒晒更健康,却演变成了“奋勇争先,不甘人后”。

从晒出的成绩来看,其中有授权率超过70% 的大型服务机构,还有授权率超过90% 的后起新秀,不管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成绩喜人。

对授权率的追逐证明了一个硬道理,专利申请不能授权,一切都无从谈起。但是,授权了就是大功告成吗?在晒出的成绩单背后,被高高的授权率掩盖的还有什么真相?

1

回避专利质量而谈论授权率都是耍流氓

例如,某专利保护了一种如下图所示输油管的制备方法,在申请文件中撰写了保护范围很大的独立权利要求1,却被审查指出缺少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在答复阶段,文件的修改又走了极端,将该输油管制备方法的各个步骤事无巨细,一五一十的写入独立权利要求1中,总共撰写出13个步骤,甚至包括“将芯棒擦拭干净”的技术特征。

又如“硫化过程中,硫化温度控制在143±2℃之间,硫化时间45分钟”。

有如此技术特征的描述,应该是完全没有考虑专利的技术价值以及运用价值,不管是企业自身还是服务机构,或许只是单单为了获得授权证书,而这并不是个例。

专利授权只是高质量专利的出厂配置,如果为了获得授权,将保护范围进行非必要的缩小,等同于失败产品,同时受到伤害的还可能是一项杰出的研发成果。

2

专利质量的提升是企业评价专利工作整体效益的理性诉求

企业作为专利申请的主要主体,对专利质量是有切肤之痛的。追求数量的时候,顾不上专利质量,顾得上专利质量的时候,又谈何容易。

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处在身为企业成本消耗部门的阶段,每年的专利费用投入和其能够转化来的经济效益严重不匹配,对研发部门的依赖程度与能够对研发做出的直接贡献严重不匹配,参与运营决策的价值属性与汇报层级上的落差严重不匹配。

这一切,团绕成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的管理困境。那么更加现实又务实的工作无疑是提高企业自身的专利质量,打好专利价值闪光的基础。可以说,这是企业非常理性的现实诉求,但又是对质量管理水平和效能的极大考验。

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提出 “培育高价值专利、提升专利质量”,申局长在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要进一步突出质量导向,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聚焦专利工作全链条,从创造、申请、代理、审查等各个环节入手,综合施策,促进专利质量整体提升”。

从申局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专利质量从创造开始就要关注,聚焦关键和前沿技术,在随后的申请、代理、审查环节也不能放松,高质量的专利撰写结合高质量的专利审查,才能得到高质量专利。

3

服务机构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克服自我认识与评价的局限性

我国的专利申请工作通常采用企业与服务机构相合作模式,各司其职,各善所长。从专利的创造开始,服务机构就已经与企业深度合作,并且已经在一部分优秀企业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成果。

从专业角度上来说,服务机构借助对于数据情报的分析掌握,在专利产生的初期就开始考虑专利对于技术产品保护的权利设置问题,专利对于市场与运营规划的辅助屏障作用。专利的预设价值往往是在为每件专利分配角色属性,又是对其专利质量内涵的生动刻画。

到了落实环节,代理人的处理将更加的准确而有效率。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合理,没有写入不必要的技术特征,进而缩小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设置合理数量的从属权利要求,对独立权利要求进行适当限定,为可能出现的无效和维权工作打好基础。

说得有点远了,相信授权率而不迷信授权率,在对专利质量及其负责的态度下追求授权率,才是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共同愿望和使命所在。

作者简介:牛妞,集慧智佳咨询师。

作者简介:夏文广,集慧智佳咨询师,愿意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客户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推荐阅读

身边 | 换电技术,蔚来话未来

发际线留步 | 秃了的90后别出家,看完这些你还有救

可深了 | 企业专利质量控制典型问题

剁手族福利 | “快递啊?我不在家,放我后备箱里吧!”

奇葩说 | 扇走雾霾小儿科啦,专利的世界里多得是妖魔鬼怪 









用知识产权的眼光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



    关注 吹IP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