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说:成为精英的3大定律

 

成为精英的3大定律?你读错了书没?...



大师说:“成为精英的3大定律  ”
哈哈哈,其实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有些小时候做了坏事后的那种微笑,毕竟背后引用别人言论的人可不算太善良,事情是这样的缘起.......

这标题是今天在微信群里看人讨论时,一个学霸博士“商人”对别人说的话,当时人们讨论医生是否是精英的话题,然后聊到了大家是怎么成为精英的,然后呢聊着聊着,这位大师决断众流的下了个论断,他说成为精英有3定律:“一切都是我的错,我的成功是偶然的,别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群里人许多人鼓掌叫好,大师也洋洋得意。

我呢,旁观不言不曾参与,所以我绝无意讽刺这个圈里人所谓的大师,也不指名道姓,因为有强烈自尊的人都隐藏着攻击性!这个人是个上百万粉丝的大V,是个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学者型商人,一天转发言论不断,但似乎少有灵感型、来自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原创思想表达。

抛开背景,也就想聊几句所谓的成为精英的3大定律这“话头”。另外,既然只是参话头,我也就不通篇构思,段落堆砌材料了,什么以问题为导向,逻辑分析为结构,用什么金字塔模型等千般写作方法其实都会导致一个同样的严重后果:写的人思想被规范,思维陷入逻辑形式,而不是整体式的观想顿悟,深刻的认识则被粗浅的语言降低解读意义,而读者的后果呢,读的轻松但浪费了时间成本。

最后两者皆输,一地鸡毛,不烧脑的阅读其实在大脑里留不下任何有意志的生命积极流动的痕迹。
老人们无法解释的经验  是少年爱喝的鸡汤
读初中的时候,我疑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读者、意林这样的杂志那么好卖呢,为什么人们喜欢阅读那些老人语气,附带很多人生阅历的哲理式的结论呢,后来我从这个问题中得出了另一个与已经之不太相关的认识:那就是这些提炼或转述别人人生经验的作者们,其实自己也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清楚为什么这些哲理、人生智慧有用,简单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思维和知识力去拆解其中的原理,既然理解力不够,那么记住结论自然就好了,而看书的学生呢,碍于他们的认知发育水平和知识更不够,多数也是喜欢这种口气的结论。


这种“理解不均衡”现象,到成人社会里,其实对应的就是朋友圈的热文、微薄鸡汤、电视台里的各种节目一样,  其实偶尔励志的鸡汤是有益的,毕竟只要一个人不是精神病患者,还活着,就会有情绪低迷的时候。

但是呢,普遍现象是鸡汤过剩,因为喝鸡汤的负面后果就是需要更多鸡汤,就像一个人寂寞时抽烟上瘾一样,鸡汤给予的美好梦想和未来制造了高期望,但现实对比让人因此更失望,鸡汤不会给你材料和工具去解决问题,也不会教会你思考方法,更不会给你一种整体的世界认知。

就像之上一个周我还和一个创业者朋友说过的,“没有基本解释和操作方法的劝解和规范都是让员工变蠢和固化的”坏话“如要有信心,不要相信市场调查,这些不知事物和大脑原理的训诫鸡汤会把人变成一种巴普洛夫的狗,人的灵性和认知慢慢的被固化的行为所规范。
读的书多 为什么过的不好?
很多人说,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很正常,因为一个人说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就代表着他的逻辑和理解力堪忧了,一方面读书与过的幸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读书可以增加你的认知和理解事物的思考力,但是成功、幸福与否却还有太多变量,你的行动力,你掌握的资源和遇到的机遇等。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虽然读了很多书,(除了教材外,没有500本往上的课外经典阅读量,首先不算读得多),可是那都是些什么书啊,杂志、武侠、情感网络小说、散文、带有意识形态的政治、少数名人的观点理论著作、二流的解读经典的书、个人变现知名度的书、成功学书、制造热门的畅销书、各种历史智慧、名人传记的书。

读书中唯独最缺的是古今的伟大的人文经典,缺的是叫他驾驭不同思考方式的哲学经典,缺的是帮他理解世界的前沿科学书籍,理解社会机制和自己的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书,还有更多人,读的更缺那种指导科学做事,真正对生活和世界做出改变的行动科学的书,比如实践方法论,决策学,博弈论,管理科学,战略分析,预测,系统科学与工程等等。

前面一些书,读的效用是际递减至负的,一个人根本不会因为读这些书而有认知世界和自我组织能力的升级,一个人既不能深刻的理解自己的行为、思考方式,情感和价值观,自己的信念和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不掌握实践的方法和改变社会与别人的知识工具,他不可能成为精英(这是3P内容的实际意义),因为人不可能只是靠信念来获得幸福和成功。

我所理解的是,一个人的烦恼和失败和他的理解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是成反比的,所以人必须掌握的是解决工作、实践问题的科学知识和自我组织生命的综合能力,读后一类书是不可或许的条件。
真正的精英
回到上面大师的论断,其实那也就是一句心灵鸡汤了,比如一切都是我的错,其实就只强调了个态度问题,但是要解决问题,不需要这种自我委屈、装大格局的领袖态度,直击科学的理性求真的态度其实一下就解决问题,不必绕到“要怎么样却没方法、没工具”的鸡汤弯子里去。

因为人的过错是在社会参与和具体任务情景中的,客观的分析并不存在一个独立、割裂的过错,这种一切都是我的错,在强调表面态度的时候,其实却离精英的角色越发远了,再说我的成功是偶然的,别人的成功都是必然的这句话也还是这样,这种顾此失彼、没有系统观,还不了解什么是生态思想的,不见本质的认识,其实和精英的思考方式和认识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说句招人讨厌的实话,我所认为的精英,狭隘的说,必须要有有4个要素:

1.个人整体的全面发展的,而不是单一维度和角色的 

2.始终追求个人潜能终极实现的的、而不是倒果(名利)为因的

3.有超越性的人生价值与纯粹极致的理念的,能够自我为王,创造个人卓越的信念系统的 

4.凭借个人创造性思考和以知识来行动与成功的!,而不是靠运气,依附别人资源和思想的。

其实这样的人,非常少,即便中国人那么多,在我还算跨界多元的身边圈子里,这样的人也屈指可数的!当然,这样的人一定是高智商的那10%,还多数时候都是那种能够把大脑整体组织的很好的人,也就是说也是高情商,觉悟灵性超群。

因为理解力是一个优势,而情感能量意味着高创造力和持久的激情。因为我们实际上所有活动都需要一些推理和决策,都需要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和精力、时间、大脑资源的组织,没有正确的对世界和个人的认识模型,人就会犯努力的勤奋的的错

因为行动的决策并非基于客观的条件本身,而是基于对条件的解释,所以,我强调一个精英,他的的发现问题,解释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多么重要都不过分!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员工,他们喜欢寻求答案,喜欢问老板怎么解决,就像学校里读书做题一样,这是最常见的错误:“人们总是强调要找到正确答案”而精英的老板则喜欢先提问题,去定义问题,并不责怪他的态度,而是溯因推理,去客观的帮员工理解问题。因为精英老板知道,我们大部分的冲突和争论都源于我们过于关注自己的意见,本能的维护和辩论,而不是去定义问题和寻找问题的真正答案。如果我们善于理解的话,那就要相信客观事实的确存在的,但人总是透过情感与价值观去观察它们,所以精英与普通人在这分道扬镳!

所以,如果一个人只是有钱有名气、有地位,却没有后天发展的特殊才华,不追求自我内在才能和人格的发展,或一个人幸运的大赚一笔(无论是原始股票、像上海、深圳原住民的房产,或早起外贸订单生意发家的工厂主,生意人)那么都绝对不是精英,也许他们也创造了社会价值,但是从全球系统、国内社会生态和经济产业链看,都并非是不可替代,他们生殖多是掠夺和剥削、欺骗别人,破坏市场的那一群人(比如莆田系?),他们不是创造了稀缺价值的个体(从经济学看,是利用阶段性的市场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垄断赚钱)。

所以,大部分输出标准知识的;老师、教授、所谓企业家名头的各种商人,官员,其实以这个标准看,都不算事精英。

无他缘由,只是他们都不原创的生产“知识和思想“!他们在解释、在阅读别人、在像蚂蚁分享信息素一样传播,但是就是不创造!

而大多数认为的企业家根本算不上是精英,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序并非没有人类的认知的缘由。并且,因为他们与其说成功,不如说是困在了物质的积累中,被做的工作局限了,只是在重复某种商业关系连接和资源整合的价值链中,以肉体的重复劳动去支撑肉体的七情六欲,其实看似比富士康的个人好得多,但是心理生态一样沉重而贫瘠(原谅这只是我对身边太多商人、创业者群体的观察).

因为那些工作并非不可替代,哪些工作并没有什么创造性,他们多数人既没有发现什么新方法和规律,也没有解释自己过去幸运成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所以,在”企业家”群体里,我只认有超凡理念,基于理智r认识和掌握规律的精英。能够解释归纳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才能真正成为精英,而大师说的仅仅只有态度只是在模仿精英的思维,但是认识的态度代替不了认识的能力!



 结语:最大的权力
不早了,一会还要看书,以昨天早上写的一段话结尾: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种无坚不摧的权力,那么这最大的权力就是思考,很多人谋求公平,追求选择平等,但是在不同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和公平是对方给你公平思考、平等对话的权利,在公司,在社会活动和交际中,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这种权力,等着被人建构,说服和领导。

所以,希望你接近那些在谈话中给你思考空间,对你的观点保持开放性,鼓励你质疑,启发你更深刻地思考,给你否定空间的人而的人,因为他们是真正让你的权力得以实现和发展的贵人,因为要成为精英,除了上面4个基本要素需要借助己力,遇到贵人也是一个增益要素。


    关注 穆鹏商业哲学与思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