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丨饶建中:珊珊和莎莎

 

珊珊和莎莎是一对好朋友。x0a珊珊和莎莎都结了婚。x0a珊珊的丈夫结婚后考上了成人高校,说人活在世上总要有点事业。x0a莎莎的丈夫结婚后闯了海南,说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事业。x0a…………...



珊珊和莎莎    饶建中/文


珊珊和莎莎是一对好朋友。

珊珊和莎莎都结了婚。

珊珊的丈夫结婚后考上了成人高校,说人活在世上总要有点事业。

莎莎的丈夫结婚后闯了海南,说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事业。

于是,珊珊和莎莎都独守空房。

珊珊觉得无聊就去寻莎莎。

莎莎耐不住寂寞就去找珊珊。

她俩在一起谈天说地,谈得更多的还是自己的丈夫。女人好虚荣。

珊珊向莎莎炫耀自己的丈夫,说尽管带工资上大学在省城过日子挺紧,家庭经济拮据,但学到的知识今后总会有用的。其实,珊珊觉得没趣,寄给丈夫的是钱,换来的只是满纸的感激之语。珊珊把怨言埋在心里。

莎莎对珊珊夸耀自己的丈夫,说尽管没有读什么书,但只要有经济头脑,照样腰缠万贯。其实,莎莎缺少精神上的慰藉,收到的只是丈夫的汇款单,很少有片言只语。莎莎把委屈藏在心底。

珊珊异常忧闷。

莎莎格外愁苦。

某天,珊珊、莎莎同时收到了丈夫的来信。

珊珊的丈夫说他已大学毕业去海南了,人不能光有知识没有金钱,我当年报考高校就是为了今日去海南赚大钱。珊珊看了十分诧异。

莎莎的丈夫说他已在海南上了成人高校,人不能只有金钱而永远没有知识,我当年去海南就是为了弄钱为今天上大学打好基础。莎莎看了极为惊讶。

后来珊珊收到的是丈夫的钱,她感到很富有;莎莎收到的是柔情蜜语,她觉得很满足。

虽然珊珊和莎莎仍然独守空房。

虽然她俩仍然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丈夫。

但是,珊珊和莎莎却成了一对真正的好朋友。

(刊于《微型小说选刊》1993年第1期)

相关往期回顾

经典丨黄克庭:残疾人

经典丨喊雷:黑土

经典丨陈毓:不笑
名家点评
《珊珊和莎莎》1992年在大型文学刊物《小说界》发表后,被多种杂志转载,说明这篇小说有广泛的影响。

小说的选材很有特色:通过两个普通家庭的变化,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现实的复杂态势。珊珊的丈夫选择继续上学,珊珊为之骄傲;莎莎丈夫下海经商,莎莎也十分高兴。小说的发展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上学的去下海经商,经商的却重新去学习。这篇微型小说构思的巧妙也正在于此:事件不是按照前半部情节提供的逻辑向前推衍,而是通过陡转,呈反向发展——即后边的情景对前边实行了彻底地颠覆。小说的深意也由此透出:无须去判断谁的做法的对错,每个人的选择似乎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当前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本来就是多元的。珊珊和莎莎丈夫的变化,不能用人们常说的“围城”理论来解释,因为并不是他们个人的主观意志所为,而是社会现状造就而成。

小说几乎没有情节,而且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叙事方法,因此易于造成平淡。但作者匠心独运,用精心设计的陡转,消融了平庸。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腾出笔墨写了两个人物的心理,表面上看是随笔写来,实际是精心安排。女人心理的委屈与缺憾实际是为后边两个丈夫行为变化打下伏笔。有了这一笔,事件的结局就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金圣叹很早就提出“隔年下种”的理论,并以《水浒》中的情节安排为例,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珊珊和莎莎》是一篇十分成功运用“伏笔”的小说。“伏笔”使得情节突然产生逆转,后边全面颠覆了前边的结论,变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同时又进一步深入了主题。作者不愧为微型小说的创作高手。

(顾建新)




声明:本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仅做学习、 交流,以及推广微型小说,不作商业用途。

可读性·思想性·文学性
您阅读、写作的良师益友
微型小说选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型小说选刊》投稿、荐稿邮箱:

wxxsxk23@163.com

《微型小说选刊·金故事》投稿、荐稿邮箱:

jingushi23@163.com

欢迎各位踊跃投稿、荐稿!期待您的优质稿件!

《微型小说选刊》每册定价4元,全年96元

国内统一刊号:CN36-1089/I

邮发代号:44-22

《微型小说选刊·金故事》每册定价4元,全年48元

国内统一刊号:CN36-1089/I

邮发代号:44-3

发行部热线:0791-88524703

欢迎订阅,更多精彩微型小说等着您!

长按关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官方微信公众号
更多文艺好书一网打尽!


    关注 微型小说选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