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散文(05):正月初五

 

今天,正月初五,我不刻意要记住,但注定要记住。甲辰年的这一天,日出卯时,有一个男孩呱呱坠地,那就是我。这是个巧合,却也是一种幸运,在我更是一种骄傲。似乎是由混沌而渐解人事,就听人说正月初五好。...

正月初五
孔明


今天,正月初五,我不刻意要记住,但注定要记住。甲辰年的这一天,日出卯时,有一个男孩呱呱坠地,那就是我。这是个巧合,却也是一种幸运,在我更是一种骄傲。似乎是由混沌而渐解人事,就听人说正月初五好。这个“好”字还会带出一句:“正月初五吃米饭。”年年到了这一天,我就惦记着米饭。我们村在岭上,不产大米,所以稀罕大米,却毗邻川道,居高临下,秋日灞河两岸一刬的金黄尽收眼底,那金黄里孕育的就是大米。我还有个姑嫁给了川道,一年到头,总能吃上几顿米饭。我们村人喜欢吃调和米饭,就是把菜和米饭烩成一锅闷熟。正月初五这顿“调和米饭”与往日不同,见荤见肉,所以吃起来喷香。我从小喜欢想当然。正月初五为何要吃“调和米饭”呢?可能是从除夕到春节,积攒下来的剩菜、剩肉不少,总得处理吧?一个经济实惠的做法就是做调和米饭。哈哈,调和!人生不就是需要“调和”吗?一家子人心,也是需要“调和”的。



其实民间传说与我家乡正月初五吃米饭的习俗恰恰相反,这一天要吃饺子,忌讳把生米做成熟饭。却是为何?说起来话就长了。也恕我想当然。正月初五,古人谓之“破五节”。把年过到正月初五了,总不能没完没了吧?也该“破”了!实际上从腊五、腊八开始,中国过年的帷幕徐徐拉开,各路神仙似乎都陆续天降人间了,地下的祖先也在天有灵,纷纷挣脱阴间,到阳间来与亲人团聚。民间除夕祭祀,就是款待先人们,往后献饭、献果一直供奉桌上。神灵、先魂都在看着,人间忌讳就多,这不能干,那不能干,连扫地都成禁忌了。家里来了客人,扫地总是不礼貌的,何况家里来了神灵、先魂呢?难道要把他们“扫地出门”吗?按照民间传统说法,正月初五是过年禁忌的大限。与此同时,还添加了诸多禁忌,譬如妇女不能出门,譬如“初一不出门,破五不回家”等,为什么呀?我想当然也未想出个合理的解释。



“破五节”,妙就妙在一个“破”字。有禁就有破,这合常理,也合天理,有破有立嘛!每年正月初五天未明就有人响炮,这就是“破五”的信号,也算“破五”的举措。鞭炮一响,等于告诉各路神仙、祖先:“年过完了,该归去了!”他们一去,各种禁忌自然解除。民间还传说,姜子牙的妻子有“背夫”之恶,被姜子牙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这么说来,穷神也配享年祀,到了“破五”之日,她也被“扫地出门”了。因了这个传说,民间有了正月初五“送穷”之习。有送就有迎,所以迎财神也是“破五”的应有之义。民间很实惠呀,“财神”是须臾离不得,必须常年供奉,他才会显灵。民间也想当然:财神到,吉市到,开门大吉,各店铺当然要次第开张了。



“五”合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个轮回,“破五”即“圆五”,所以正月初五还有一个美称叫“圆年”。年过到正月初五,人神团圆五日,也算得圆满了。年是过来了,心也得收回来,不能永远沉醉在吃喝玩乐里吧?过了初五,诸禁解除,新年该有新盘算了。未竟的事业,未完的宏图,未辞的工作还得继续呀!俗话说:“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其实正月初五一过,就该惦记着欠债还钱了。人言为信,这是做人的底线嘛!



自我成家以后,每年的正月初五,妹妹们都到我家,不算拜年,也不叫“过生日”,就是个欢聚。早年妹妹们总要拿蛋糕,因为吃得少,又显得“隆重”,被我取消了。我喜欢的就是看着妹妹们都有了好的归宿,都过上了好的日子。我是真不在乎拿什么,看见她们我就高兴。她们每来一次,我长一岁,她们也长一岁。如今我的儿子都已结婚了,她们也一样,添人加口,一年比一年红火。侄子、外甥,我都爱他(她)们。我爱的方式不仅仅是发红包,还要给他(她)们一些“教诲”,“诲人不倦”呀,真希望他(她)们的人生比我们这一代更精彩,更富有。他(她)们都理解吗?妻子把我的“教诲”命名为“唠叨”。怎么做了长辈,“教诲”就成了“唠叨”呢?百思不得其解。“不解”,其实就是人生的一个锁吧?或许这锁本来就不需要打开。



自从有了手机短信,每逢这一日,我总能收到四个字:“生日快乐!”这是问候,也是祝福。人在旅途,被惦记是一种幸福。

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星期五




    关注 孔明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