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你吃乌米饭了吗?

 

四月初八,吃一碗又香又糯的乌米饭,吉祥如意。...



四月初八,你吃乌米饭了吗?
作者:太湖梅子


宜兴友人来访,带来山区特产:乌米饭和红茶。

好生喜欢。

打开真空包装袋,将一粒粒墨墨黑,晶晶亮的乌米倒入碗中,正好买了菠萝,切了小半只斩碎,拌入乌米里,加水漫过米粒少许,放入蒸锅里高火蒸十五分钟。

蒸熟的乌米菠萝,饭米粒晶莹圆润,黑中带蓝,菠萝碎黄润清香。我挑了一些槐花蜂蜜浇在乌米饭上,拌均匀,一股乌米饭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深深闻一闻:儿时的味道,醉了!

泡了一壶红茶,坐在开满石榴花的树下,吃一口香甜软糯的乌米饭,抿一口醇厚悠长的红茶,这春天的午后,光阴是如此的美好。



江南民间一直有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江南小镇东亭。

四月初八是家乡的传统节场。素有民谚“落魂泰伯庙,收魂祇陀寺”。祇陀寺是无锡地区最后的一个节场,以后就进入农忙时节。

奶奶家在祈陀寺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每年四月初八,奶奶会自制一大锅乌米饭招待来游集场的亲戚。

村后的小土坡上有南烛树,树叶青红,采下来捣碎,浸水取汁。将糯米浸在汁水里浸透,再上大锅蒸熟。

奶奶家是大土灶,大铁锅上架着乌黑的大蒸笼,奶奶坐在小木椅子上在灶下烧火,烧的是稻草草把,火光映红奶奶苍老的脸。

我们在黝黑的屋里一边玩耍,一边闻着渐渐飘来的浓郁乌饭清香,不住地咽着口水,盼望乌米饭早点烧好。

当灶间的柴火熄灭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大碗乌黑发亮、有着凝脂般迷人剔透光泽、又散发着自然草头清香热气腾腾的乌米饭放在桌上,我们堂姐妹几个便争先恐后用筷子夹起乌米饭,蘸着盘子里的白砂糖,兴高采烈地吃起来。

一口咬下去,也不觉得烫嘴,那种触动舌尖的浅浅喜悦,一下子便留在了心灵深处,成情感上柔肠百结、舌尖上回味传递的乡情乡音。

真好吃啊!那是我童年吃到的最好吃最难忘的甜品。

多年后我每每吃到乌米饭就会想起那些年的春天在那个小村子里跟着奶奶去采南树叶,奶奶烧乌米饭时的样子。



乌米饭也称“阿弥饭”。

相传战国时期,兵圣孙武的后代孙膑曾和魏国大将庞涓一起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鬼谷子将兵法精华传授给谦虚好学的孙膑。庞涓妒忌贤才,设计将孙膑骗来,割去了他的膑骨,并将孙膑关在马厩里,用饥饿法逼他交出兵书。善良的狱卒非常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他瞒过庞涓手下人,就地取材用乌米树叶捣烂浸汁拌糯米,煮熟后捏成小团子,偷偷送给孙膑食用。因其形状、颜色与马粪差不多,庞涓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秘密。后来孙膑被人救出后报了仇。

据传,孙膑第一次吃乌米饭在农历四月初八的小满,当地人便世代相沿成俗,在这一天煮食乌米饭以纪念这位军事家。因农历四月初八又恰巧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故乌米饭又有了一个“阿弥饭”的谐音别名。

喜欢美女喜欢美食的乾隆皇帝南巡至江南游山玩水时,就曾经品尝过乌米饭和乌米粽。乾隆对这两种美食赞不绝口,称其为“二乌宝”。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专门将宜兴制作乌米饭的方法收录其中,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有一天在某宝的园艺网突然发现有南烛苗,这不是做乌米饭的树么?大喜,拍下树苗回家种在花盆里,浇水施肥,每天都要去看看。

想象明年春天,这株小苗长成小树了,清晨我端着木碗去采嫩叶,放入石臼(家里收了大小两只),我坐在石榴树下用木棒慢慢敲打,直到树叶被敲碎,渗出深褐色的汁水来,敲出汁来,捣出来的原汁倒入上等糯米。。。

如此一想,就很期待明年石榴花开时节四月初八的那碗乌米饭了。



谢谢关注


    关注 夕映晚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