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是怎么选择发文时间的?

 

多半微信文章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选择在什么时点发文至关重要!...



导言:如果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解释一篇微信文的成功的话:

地利是指文章的内容质量;人和指的是愿意帮你友情转发的人数;而最重要的天时则是指发文的时间。

多半微信文章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什么时候发文至关重要!用户什么时候有时间看微信文章?

对于一个上班的白领来说,每天有三个长时间看微信的时间段——早晨、中午和晚上。


早晨最主要的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从早晨6点开始,到9点多结束。人均会有一个小时的手机阅读时间。

中午是吃饭时间,很多人有边看微信边吃饭的习惯。这个时间段从11点半开始到1点半结束。人均会有半个小时的手机阅读时间。

晚上是从下班到吃饭到睡觉的时间,这个时间比较长。人均会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手机阅读时间。我们试过,晚上发文的效果大概是中午的两倍到三倍。

用户的关注点按一周的周期来说:


周一周二主要考虑手头工作的事情,周一全天和周二白天发跟工作无关的图文,阅读量就会低;

周三主要考虑网上购物的事情,周三发各种购物优惠效果最好;

周四周五主要考虑去哪里玩,周四发各种周末活动、旅游资讯效果最好;

周末考虑的事情比较少,节假日期间发工作相关的文章效果很不好,发跟生活相关的文章效果也一般。

如果你的目标用户是校园里的学生,早晚交通的阅读时间就没有了。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特征具体分析。

固定的发文时间有利于唤醒用户的生物钟。

仅仅靠微信的红点提示并不能激发起用户的阅读兴趣,尤其是订阅号的新文章提示是被隐藏的。

所以大号的发文时间都是固定的,这样有利于唤醒用户的生物钟。

我最喜欢的“晓松奇谈”、“罗辑思维”都是周五一早更新视频,所以我一到周五就会想起来这件事情,如果上午没看下午还会想。



大名鼎鼎的“李叫兽”,周三凌晨更新文章,这样周三一天我都会惦记着他的最新文章。

我们不是大V,没有很多粉丝每天翘首以待的盼望我们的文章,但是那些做到了大V的人,都固定了自己的发文时间。

在固定的时间给用户足够好的东西,是给自己的一个压力,这个压力可以转化成动力,推着你往前走。

我们《公号课》每周二晚7点、周四晚7点,会给用户推送一篇公众号运营的原创干货文章。

后来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发文的底线“不说假话、不发水文”。

为了按时能给粉丝交活,团队压力很大。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对公众号运营的理解水平,就有了大幅提升。

所以我理解的大V就是吹了个大牛,然后咬着牙实现了。

要考虑竞争者。

五一假期,魏则西事件爆发。

5月2日,我在《今日头条》上以“作为“裸官”,百度已无回头可能!”为题发了一篇文章,得到了28.3万的推荐和6.7万的阅读。觉得不过瘾,于是:

5月3日,我在《今日头条》上以“百度为何不惧?”发了第二篇写百度的文章。结果却只得到了1.7万的推荐和2千多的阅读。



就文章内容质量而言,第二篇要远好过第一篇。第二篇文章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常说的10万+,它后来几天在微信朋友圈的阅读超过了10万(含转载);而第一篇在朋友圈的阅读只有不到5000。

为什么好的文章反而表现差呢?

因为5月2号大家在放假,大的媒体还没有组织起来去说百度事件,而读者又很关注这个突发事件,所以我的内容就填补了这个需求;

而一到5月3号,这些大媒体上班了,他们的内容生产机器动员起来后,就会有大量的优质内容提供给读者选择。我的内容就相形见绌了。

所以我们在发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竞争者的情况。

如果你想要的点,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者占据了,就要采用迂回策略。

专注行业是延长文章寿命的好办法!

我的工作是写文案,所以在朋友圈看到好的素材或方法我就会保存下来,不时参考。这些好的素材和方法实际上变成了我工作的一个部分。

我们《公号课》的发文标准是“让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成为公众号运营者的工作手册”,用户遇到相关的问题,照着做就行了。所以我们的文章在发文很久以后,还有很多小伙伴翻出来看。

当你的文章变成了用户工作的一个部分,用户就会对你产生长期的依赖,你就能突破生物钟层面的竞争。

专注于一个行业,给行业内的从业者提供知识内容,是一个好策略,推荐大家采用。

《公号课》帮助公众号运营者提升运营技能!精彩预告:

1
两周一次线下公开课
下次课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开课,5月11日晚7点发报名通知,大家可以在公众号里报名。
2


问答微信群随时在线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内申请加入问答群,有专人随时在线解答。
3


每周两篇干货文章

每周二/周四晚上7点各发一篇关于公众号运营的干货文章。
想要就扫码吧!


 本文作者



连杰《公号课》运营团队创始人,主要研究公众号的定位和推广策略


    关注 公号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