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家长的这个教育焦虑惊动“两会”……

 

今年春节期间,我去一位闺蜜家做客,发现她那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正在写寒假作业。...

今年春节期间,我去一位闺蜜家做客,发现她那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正在写寒假作业。不一会儿,房间里传出了训斥声和孩子的哭声,过去一瞧,闺蜜一改往日温柔、娴静的性格,正在书桌前气急败坏地训斥孩子,让我大吃一惊。

看来呀,陪写作业的家长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焦虑,通过了解发现,在生活中像闺蜜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家长为什么一陪孩子写作业就容易焦虑呢?缓解作业焦虑的关键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从最近的“两会伴读”中,寻找答案吧!
调 查

九成家长因为作业跟孩子发过火
前些天发起的一个有关“陪写作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有6000多人积极参与进来,填写了问卷。小编发现,参与的人群中有大多数是小学低年级的家长,其中多为孩子的“母亲”。

调查中,超过九成的家长都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发过火,超过一半的家长甚至会动手打孩子。
陪孩子写作业,让不少家长又着急又感觉无从下手,在工作中意气风发、得心应手,回家却瞬间跌入焦虑、抓狂的情绪中,家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难道作业还真成了家庭和谐的“杀手”?
“陪写作业焦虑”得到两会代表委员关注

[/b]
这不,今年春季新学期刚开始,湖南省脑科医院一些“特殊的患者”的数量增加了,这些患者到底有多特殊呢?

原来呀,他们是患上了“辅导作业焦虑症”的家长。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治疗师杨醉文给出了“诊断”,他说有一些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障碍,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家长认为孩子是不认真学习,一味地责怪孩子,最后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不良情绪中。

在不久前小编作的相关调查中,网友纷纷留言,有人说:“自己平时工作很忙,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有限,再加上现在小学生的题目千变万化,能不焦虑嘛?”也有人说:“总是觉得孩子跟不上自己的节奏,可能是家长期望值太高了。”

家长这种“焦虑”也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提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学校应利用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宣传,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切实为家长“减负”。


为了缓解家长陪写作业的焦虑,他们一直在努力

[/b]
关于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也有自己的考虑,孩子的学习过程,不应该只有老师的参与,家长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陪写作业,实际上是让家长关注、了解孩子学习进度的一种方式,同时希望孩子们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实生活中,家长在陪写作业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焦虑起来,比如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没有时间观念,有的也确实跟作业量多有关系,家长的这份焦虑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教育部在不久前发布的提案答复中提到,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规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比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等。

除此之外,地方相关教育部门也早已关注到这个问题,2015年底,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予以具体规范;2017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中提出严禁违规补课,不准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等;此外,重庆、辽宁、广东等多地也发布了“减负令”。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十二中校长李有毅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要适度,而且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另外,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学生去答疑,而不是去依赖家长。
家长的“焦虑”,更需要自己来“医”

[/b]
对于陪孩子写作业这件让不少家长感觉“心累”的事情,究竟怎样才是写作业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首先,家长要能容忍孩子作业的不完美。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自己做的作业,尤其是手工作业不完美,就包办代替了,这样做本身就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其实,家长应该让孩子一点点靠自己的力量,慢慢成长。

其次,家长应该用引导的方式陪伴孩子,放弃干扰式监督。有些父母不是在陪孩子写作业,而是像监工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其实,家长应该尝试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鼓励、引导孩子。

另外,在做作业前,也要与孩子做个时间上的约定。很多孩子写作业拖沓,是因为不懂得怎样去安排时间,做着作业,想着玩,玩着的时候又被催着学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做作业前,与孩子做个时间约定,让孩子品尝到好习惯带来的甜头,家长自己也会轻松不少。

作为父母,更需要调整心态,既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给孩子们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孩子多多鼓励,然后静待花开吧!

文章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关注 二年级家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