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大厂裁员绝症员工:如何面对企业暴力劝退?

 

面对暴力裁员,有哪些坑不能踩?如何才能不被带进沟里?...





这两天被一名网易员工被裁员的文章刷了屏:

工作有成绩,却被打低分。

企业劝退,却不愿给补偿。

带着重病,却被扫地出门。

没有赔偿,失业金都没法领……

他的遭遇让所有职场人感同身受,为什么企业第一选择劝退我们,而非给予合理的补偿呢?

其实如今的劳动法,对于员工的保护非常到位。

遇到类似情况,有哪些坑不能踩?如何才能不被带进沟里?

《劝退实操手册》
企业劝退的实操套路
知乎用户“梨花和虎”老师是HR出身,他在知乎问下以戏谑的口气揭露了企业劝退的解雇实操套路(节选):

初阶版

  • 甭管员工表现怎样,绩效考评一律给D。

3月底主管找我谈绩效,说他跟代理主管聊过了,这次准备给我评D绩效,因为我现在不适合在这里继续工作了。

  • 诱逼员工主动申请离职,威胁“拿补偿金不利于以后找工作”。

我不愿发申请,主管和HR就轮番找我谈话逼我,并且变相威胁说拿N+1的话会对我非常不利,句句都是以“怕影响我找下一份工作”的角度劝我不要拿N+1。

  • 骗员工说,特批你从明天开始不用来公司打卡了,方便后续以“旷工”理由辞退。
  • 如果战况进入拉锯战,则发动扯皮攻击。往员工身上泼脏水,让他背锅,让他委屈,让他心累,让他绝望,陷入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境地,则有望一举击溃其心理防线,精疲力竭之下签字。
进阶版

  • 打电话、寄信件给员工家人,让家人知道员工摊上事儿了,丢了工作了,给员工制造更大心理压力。

于是HR给我母亲打电话,说我生了这个病就没法继续在这工作了。HR说让我母亲劝我,否则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保安来清退我。

  • 骚扰员工,让他难以安宁,心力交瘁。这招对付生病、怀孕或在哺乳期的员工特别有效。

结果HR说“收个稿件你觉得会影响你养病?”

主管回复说必须接听HR电话才能继续休病假。

  • 修改员工考勤记录,无中生有制造迟到、早退、旷工。

结果7月底,我上系统看了一眼,发现自己竟平白多出了4次早退记录。

高阶版

  • 即使公司在诉讼中失败,也通过不断上诉拖延执行。

于是接下来HR找我谈话时,换了更隐晦的威胁方式。跟我说仲裁就算我赢了,公司也会通过不断上诉拖我两年时间,我耗不起的。

  • 如果事态有曝光到媒体、彻底失控的可能性,则同意法定补偿金额,但分12个月发放,因为12个月正好是员工劳动维权的有效期。

不过他们承诺如果同意签字,可以给到高于N+1的金额。关键是要拿这笔钱是有附加条件的,要分12个月拿。这意味着不仅要放弃后续一切的法律途径维权,而且变得没有保障。

  • 补偿金和工资拖延发放,让员工往来奔波,求告无门,疲于维权。

在公司后来给出的单方解除通知书上,明确写着N+1和应发的工资会在9月9日前发放。然而9月9日我没有收到一分钱。

最后N+1还是我去申请劳动仲裁后才拿到的。(其他同事的大额赔偿金也有被公司一直拖着不给,去申请了仲裁公司才给的。)

  • 不配合员工办理失业金。不但让他失业,还让他失业金也领不到。

离职证明公司也拖了一个半月不给我,即便我找劳动监察投诉,又跟HR说等着离职证明要领失业金,HR还是跟我说他们要考虑给不给我。



  • 不提供工资条,或仅提供一个数额,失去证据效力。
职场人
你凭什么不接受劝退?


事实上,员工手里握着的最佳武器是:劳动合同法。

熟读劳动合同法,你会知道:

  • 企业不能在离职证明里诋毁员工,遇到类似状况,一告一个准。
  • 保存证据,可以证明自己不是能力太低的员工。
  • 拒绝休假,每天上班才能避免被公司扣上旷工的帽子。
  • N+1赔偿是基础,员工完全可以争取往2n上谈。
  • 仲裁并不需要1-2年才结束,就算打官司也有律师可以协助,而仲裁期间的薪水应当是照样支付的。
但是劳动合同法这个曾经无所不能的武器,如今已经越来越被一些无良企业摸透。

我曾经陪着一位朋友去他公司帮他谈离职。

朋友有理有据拿出了自己工作绩效的证据,要求N+1的补偿,另外将期权回购。但是公司HR和法务回复的态度就是:

“法律我都懂,但不好意思就给你一个月,其他的你都别想。现在签字,钱就给你。不签字,我们就打官司,等打完官司,我们还是不给,能拖多久拖多久。你拖不过公司。”“你可以查一下我们有多少劳资纠纷的案件在打官司,不差你这一个。”
我气得差点站起来骂人,拖着我朋友就要走。

我朋友犹豫了一下,没动。

我当着HR面和朋友说:“这官司你不可能输,找个靠谱律师,我们能争取到4-6个月的赔偿。”

我朋友把我拉到一边,偷偷说:“谢谢你的建议,我现在至少拿到1个月的赔偿了。但是我不想再打官司了,太麻烦了,犯不着。我还要继续找工作,没有精力和公司打官司。”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他是对的。

在接受小伙伴们关于劳资纠纷的咨询时,我除了给足维权建议外,都会补一句:

虽然劳动法对于员工权益的保护非常周到,但是你消耗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补偿的。

所以掌握法律,保存证据是为了谈判的,尽量别打官司。在这件事上,员工耗不起。

在我看来,最好的裁员方式是:

双方友好协商,价码达成一致(最好比法律规定的高出一点),员工离开时祝福公司,企业并承诺在员工继续求职需要背景调查的时候给予支持。

去年12月,我也面对类似情况的时候,不得不送走了部分小伙伴。

除了公司给了足额的赔偿之外。我拍着胸脯承诺为他们在下一份工作中提供背调支持。

有企业来找我背调,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是我亏欠他们,员工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价格实在谈不拢,大家法院/仲裁庭见面,带着律师谈,法官判啥认啥,也是可以的。

但如今部分企业利用员工拖不起担心伤害职业发展的心态,想要白嫖。

以网易的道歉信为例,3月份谈离职,到9月才松口给n+1,这不就是为了省钱嘛。

为了省钱,企业有100种合法的方式恶心你,有1000种不合法但是很难举证的方式恶心你。

而职场人的维权成本太高,无力挣扎。

劳资关系演变成了 一个谁无赖、谁得利的场景。

试问,职场人,你凭什么不接受劝退?
自媒体成了维权新武器
背后其实是劳资的零和博弈
2016年9月,阿里的月饼门事件曝光,被劝退员工在知乎发帖讲述原委,赢得近4万赞同。

2017年8月,德勤和一位癌症员工的纠纷曝光,迅速积累300万阅读量。

2017年12月,中兴高管自杀,妻子通过自媒体发声,迅速10万+,知乎300万阅读。

2018年3月,蓝色光标裁员,员工录音并发公众号鸣不平,当天刷出100万+,知乎阅读量超100万。

2019年1月,得到取消年终奖,罗振宇长文论述为什么年终奖是懒政,被不服气的员工搬到知乎上吐槽。

职场人如今找到了一条能够把傲慢公司拉回谈判桌的一个新策略:写公众号,写知乎。

应该有效的方式,却发挥不了作用。

而转战自媒体写作,却让员工有意外收获。

以蓝色光标为例,一篇不到3千字的文章,让其股价在第二个工作日下跌7%,市值损失10个亿。

很讽刺,“理科赚钱,文科救命”——想要在职场做得好,文理还不能有偏科。

但并不是每一个发声的员工,都能获得大众的注意力。即使是写出这篇刷屏文章的员工,也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反复创作。
自媒体写作改变命运。可是,其他人呢?

其实公众号发文,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

公司为此付出了品牌上的重大代价,甚至会股价下跌(蓝标)、上市暂停(得到),被政府约谈(有赞)。

员工也不是赢家,通过曝光寻求解决问题的职场人也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未来的职业发展难免受到限制,甚至歧视。
今天的负面
对网易是好事
这位员工发声一个多月,网易没有重视。

所以,网易付出了代价。

但回过头来,这一巴掌,对于企业来说太重要了。早挨这一下,亡羊补牢总还有机会。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方面,却停滞不前。

今天一位HR同仁分享了他公司的故事。

一位同事的离职证明,公司拖了很久都不办,作为HR,他劝了老板好几次,没用。

结果这周一一大早,总经理亲自督办,立即给员工办理离职证明。

很多老板没有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有的资源成绩都是人做出来的,招到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等于为公司带来收入。
正常的企业都在试图提升自己的雇主品牌。

  • 陌陌每年带着全体员工出国旅游。


  • 阿里通过自媒体宣传阿里的价值观和阿里人到底有多厉害。


  • 腾讯在双十一给员工发股票,给离职员工发红包。


  • 星巴克为员工的父母买重疾保险。


  • 头条给员工发租房补贴。


  • 领英提供健身津贴,男性员工有42天陪产假。


有用吗?

有用。但不够。

我做雇主品牌出身,为各位老板们介绍一下,职场人在跳槽前会做的常规操作:

去知乎、百度搜索公司的关键词,看看有没有违法裁员的纠纷。

很多老板以为钱给够就行,有钱给够就能996,就能强推自己的意志。

事实上,这一代95后员工不再买单了。

钱之外,尊重、平等、透明、守法都是如今新一代职场人会考量的重要因素。

当贵司的千赞负面遍布知乎的搜索页的时候(有些公司的负面可以说是万赞了),你们可能错失很多优秀的人才。

再给小伙伴们推荐一个小技巧,在跳槽时,使用天眼查、企查查这类工具,找一找这家公司目前在和什么人打官司,有没有和自己的员工有纠纷,大概有多少个劳资纠纷的官司,具体是什么纠纷……
写在最后
最后想就HR说几句。

我理解有些时候,HR需要做那个裁员的“坏人”。

但HR的职责,不仅仅是裁员招人,也要保护企业的雇主品牌。HR的角色不仅仅是执行者,也是要给出靠谱建议的专家。

企业有时候需要做艰难的决定,但不是混蛋的决定。

起码的法律原则我们必须守住,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心里有杆秤。

我们也是给公司打工的,不是给公司卖命的。

但是遍寻网易的道歉信,负责沟通的HR背上了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的锅,而给公司和HR挖了大坑的直线经理,没有一句指摘。

而这个直线经理,在我看来,暴露了多种问题:

  • 不公平:给工作量排第二的员工打低分。


  • 不真诚:裁员找理由找借口,而不实话实说。


  • 缺乏尊重:以保安和IT来威胁员工。


  • 缺乏责任心:沟通过程逐渐甩锅,自己摘出去了。
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他的能力和诚信都值得质疑。

如果直线经理没有学习成长,未来他还会继续犯这样的错误,公司还得背锅。

而我能给职场人的建议就是,多观察,遇到这样的直线经理,趁早走人。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马上又到感恩节了,今天领英办公室里的小伙伴,除了分享了购物清单,也聊起了“工作里想要感谢的人”,竟然引出了不少暖心答案:

  • 想感谢曾经的领导,帮我争取加薪和晋升;
  • 公司里另一个部门的xx吧,我稳定的“饭搭子”;
  • 想感谢入职的第一家公司的老板,他是我的榜样,也教会我很多;
  • 表白对面工位的小伙伴,工作上的困难都是一起扛过来的;


相信很多职场小伙伴都有一些“开不了口”的感谢,这一次,我们想邀请大家向TA表达。

领英在APP内发起了#敢谢挑战,按下方姿势发布领英动态,即有机会获得FISHEYE鱼眼咖啡的指定饮品兑换券。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Sean Ye,领英专栏作家,知乎优秀答主,拥有十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先后供职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和影视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关注 LinkedI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