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中寻找共识!“更好的教育”任重道远

 



激荡中寻找共识!“更好的教育”任重道远
作为民生痛点,“更好的教育”是社会永恒的追求,在2019年相关,舆情愈加火热。

“教育减负”话题从年头一直火到年尾。2019年3月,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一句话“不减负,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引爆舆论热点;年末,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爆朋友圈。有的专家发出质疑: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改革总在消弱考试,的积极意义。对多年来的减负措施,全社会开始反思。

教育惩戒权也是今年的,社会热点。惩戒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家长的心声。但现实却非常尴尬。有家长说“该罚就罚,不能惯着”,也有家长说:“我都舍不得罚,你有什么资格”。面对法律授予的,教育惩戒权,一些老师选择了退避三舍,不愿接、不敢接那曾经神圣威严,的戒尺。

年初,演员翟天临一句“不知知网为何物”,引发公众对高校论文造假,的关注。2019年中国高校的,口袋开始扎紧,毕业论文查重愈发严格,几十所名校发布退学公告,很多在校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被作退学处理,释放出“大学不再好混”的明确信号。

在应试教育倾向依然严重、科技进步取代部分劳动的,背景下,教育与生活、学习与劳动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割裂,加剧了儿童青少年,对劳动的轻视、误解,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等不良心态。2019年全国高考将劳动教育,作为作文题,引发全社会的聚焦。

在社会舆情的演变中,人民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与反思不断深化。我们刚刚经历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高光时刻,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堪称辉煌。但水涨船高,人们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而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事实上,一系列问题在决策层得到了,重视与回应。针对减负问题,教育部回应,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减负。针对教育惩戒权问题,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对教师惩戒权作出,明确解释。针对大学宽进严出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态度,鲜明:“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劳动教育也成为中央深改委,的重要议题,中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中国教育在争议中前行,在激荡中寻找共识。回顾2019年教育领域,的舆情热点,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于“培养什么人”的认识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清醒。教育目标已经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没有谁天生就是,合格的接班人,无论是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是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都需要用立德树人的理念,加以教育引导。

于是,我们对“快乐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知。真正的快乐教育,不是偷懒的快乐,不是任由孩子的放纵,而是让孩子通过努力,体验收获的快乐,这种快乐才是快乐教育真正,的精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谁的出色是天生的,即使是天才,那也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美好生活在哪里?在辛勤的工作中,在劳动的汗水里。

于是,我们对“立德树人”的责任有了更加,具体而明确的感知。除了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教师,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有的要负责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的要负责为办学,提供保障、保护教师的尊严,和学生的安全……接班人的打造,要举全社会之力。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面对教育领域的各种,矛盾困难,我们无法回避,只能直面应对,困难要一个个克服,事情要一件件完成。在这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社会里,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引导,让孩子们树立高尚信念,趁着年轻,珍惜光阴,增长才干,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系列链接


    关注 半月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