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血更易感染新冠肺炎?噱头还是事实?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作者:宁静致远



3月17日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表了一篇题为“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

(ABO血型与COVID-19易感性的关系)未经同行评议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首次发现:A、B、O、ab血型与新冠,肺炎易感性存在关联。那么神奇的血型是否可以,帮你豁免此次新冠瘟疫,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研究发现:a血型的人比非a血型,的人获得covid-19的风险要高得多,而o血型的人比,非o血型的人感染covid-19的风险要低得多[1]。我们来看看对比探讨一下。

文章通过对武汉、深圳三家医院经SARS-CoV-2检测证实的2173例,covid-19患者与武汉地区3694例正常人的,血型分布进行比较。

A、B、AB、o在武汉3694例正常人中,分别为32.16%、24.90%、9.10%、33.84%,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1775例covid-19患者中,A、B、AB、O分别为37.75%、26.42%、10.03%、25.80%。研究结果提示:COVID-19组患者A、o血型比例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正常人(P均< 0.001)。在武汉和深圳另外两家医院的398名患者中也观察,到类似的abo分布模式,如表1。
表1


从数据和结论上看都很合理。因文章未经同行评审,也有质疑之声,有几个不确定:

1、对照数据为之前对武汉市3694名正,常人的血型调查,这是一个历史数据,这个数据能否真正,代表新冠肺炎患者“所属”人群本来应该有,的血型分布?不确定

2、本组研究的是,流行病学数据,研究的数据量有限,扩展到更多的人群中,是否还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区别,不确定

3、相关性问题,这个研究结论只能说明血型,和新冠肺炎之间有相关性,但并不能肯定病毒就容易感染,某种血型的人群,能否证明abo血型是,covid-19敏感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不确定

4、285名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 COVID-19患者,A、B、AB、O型血比例分别为28.77%、29.12%、13.68%、28.42%,而对应的之前的深圳市23368名正常,人群的a、B、AB、O型血比例分别为28.77%、25.14%、7.32%、38.77%,如果比较这两个数据,o型血比例的比例,是降低了,但COVID-19患者中a型血的比例,是否升高了?样本数有限不确定



感染风险估计中,o型血的,感染风险显著降低(OR为0.627;95%CI为0.484-0.812)。a型血型与感染,covid-19的风险显著升高(OR为1.21;95%CI 1.02-1.43,P = 0.027),而ab型血型与,感染covid-19的风险更高(OR,1.48,95%CI 0.97-2.24),那可能ab,型感染covid-19的风险更高。
目前的临床观察提示,年龄和性别是COVID-19易感性的,两个危险因素。老年人和男性更容易感染,和发展更严重的疾病。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可以预测,covid-19易感性的生物学标记。

Patrice等人发现,抗a抗体特异性地抑制,了表达sars-cov蛋白的细胞对,表达ace2的细胞系的粘附[2],由于SARS-CoV-2和SARS在核酸序列[3]和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感染途径之间的相似性[4-6],低敏感性的血型o和,高敏感性的a型血感染covid-19的风险可能与血液,里血型抗体的存在有关。

如果与血型抗体有关,A型血更易感,a型血血清中有,抗b而无抗a抗体,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O型血不易感染,o型血血清中既有抗a又,有抗b抗体,红细胞膜上A、B抗原均无,这样看来可能与抗A抗体有关。那么问题来了,b型血血清中,也有抗a抗体,那么b型血是不是,也可能不易感呢?这样看来这些假设都,需要直接的研究来证明。
至于文章在死亡病例中,高危血型a和低危血型,o的分布模式也与之相似。与非O型血组相比,O型血死亡风险更低,OR为0.660(95%CI 0.479-0.911,P=0.014)。相反,与非A型血组相比,A型血组的死亡风险更高,OR为1.482(95%CI 1.113-1.972,P=0.008)。那么不同血型对病毒,的清除是否有关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血型抗原如何形成。

abo基因是产生,特异性糖基转移酶( glycosyltransferases)的遗传密码。使糖类连接到,基础前身物质( basic cursorsubstance)上,h基因的作用与abo,抗原的形成有密切关系,A、b及h抗原全部都是,从相同的前身物质形成的。此基础物质主要,为糖蛋白的糖脂,其连接的糖所需的,特异性转移酶是遗传基因所合成的。

H物质的形成,首先需至少一个,h基因的遗传,以连接遗传的abo基因产生,的其他糖类。所有具有H基因的个体,H物质是最先形成,然后连接其他糖类到h,物质上,具体接何种糖类,则须看所遗传的,abo基因而定。A基因的遗传产生N-乙酰-D半乳糖转移酶,使N-乙酰-D半乳糖与H结构相连接。

这种糖与A的特异性有关。a基因产生的糖基转移酶浓度比b,基因者为高。实际上这使红细胞上的所有h抗原,转化为a抗原。在a型成人红细胞上存在,的a抗原,可多达81万~,117万个。而b基因产生d半乳糖,转移酶,使d半乳糖的糖,与且物质相连接。

b型成人红细胞上存在的,b抗原位点有只有60万~83万个[7]较A型少,COVID-19感染是否与A抗原位点有关?O基因为无效基因,不会产生转移酶,所以不会在H结构上加糖。因此,o型人只有高浓度(高浓度,)的h抗原,H抗原是否缺少A抗原位点有关?o型血对糖基化的免疫反应,相对比较强,病毒的蛋白外壳,上也有很多糖基化,是否o型血的人因为,针对糖基化的免疫反应普遍比较强,因此有助于更快地,清除病毒,而感染风险和死亡,风险相对较低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至于文章提出的三条建议:

1、a型血患者可能需要特别加强个人防护,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感染SARS-Cov-2的a型血患者可能需要更警惕,的监测和积极治疗;

3、作为SARS-CoV-2和其他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中引入,abo血型分析可能会有所帮助,以帮助确定管理选项和,评估人们的风险暴露水平。

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临床参考资料,而不能作为现阶段的临床,指导和实践,可以为进一步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方向。



温馨提示:

所以不管你是A型血,还是“万能”的O型血,亦或是稀有的熊猫血型,感染SARS-Cov-2的风险同样存在,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做好个人防护,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仍然是防控covid-19的关键。
【参考文献】

【1】Jiao Zhao, Yan Yang, Han-Ping Huang,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medRxiv 2020.03.11.20031096;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11.20031096.

【2】Guillon P, Clément M, Sébille V, Rivain JG, Chou CF, Ruvoën-Clouet N, Le

Pendu J. Inhibi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ARS-CoV spike protein and its

cellular receptor by anti-histo-blood group antibodies. Glycobiology. 2008

Dec;18(12):1085-93.

【3】Lu R, Zhao X, Li J, et al.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Lancet. 2020

Jan 30;. doi: 10.1016/S0140-6736(20)30251-8.

【4】 Li W, Moore MJ, Vasilieva N, Sui J, Wong SK, Berne MA, Somasundaran M,

Sullivan JL, Luzuriaga K, Greenough TC, Choe H, Farzan M.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the SARS coronavirus. J Nature. 2003 Nov

27;426(6965):450-4.

【5】 Hoffmann M, Kleine-Weber H, Krüger N, Müller M, Drosten C, Pöhlmann S,

The novel coronavirus 2019 (2019-nCoV) uses the SARS-coronavirus receptor ACE2

and the cellular protease TMPRSS2 for entry into target cells. bioRxiv 929042

[Preprint]. 31 January 2020. .doi:10.1101/2020.01.31.929042.

【6】Wan Y, Shang J, Graham R, Baric RS, Li F. Receptor recognition by novel

coronavirus from Wuhan: An analysis based on decade-long structural studies of

SARS. J. Virol. JVI.00127-20 (2020). doi:10.1128/JVI.00127-20pmid:31996437.

【7】高峰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 [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7-69.
声明:检验医学网微信平台首发,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编辑:小冉 审校:Rose




    关注 检验医学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