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小孩都懂的四个字,竟然也是佛法?

 

佛法并不高深...

《楞严经》讲明心见性,《心经》、《金刚经》、六百卷大般若讲般若性空,这些高深的道理是佛法,而教人做好人、做好事、存好心的“众善奉行”,也是佛法。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学佛,有一次,他向一直敬仰已久的禅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三藏十二部,九千卷经文,请禅师用一句话概括。

鸟窠禅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佛法又高深莫测,禅师您这回答,三岁小孩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禅师说:“三岁孩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正像鸟窠禅师所说,懂,不见得能做到。佛门中所说的众善奉行,包括了做好人、做好事、存好心,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行善”,我们都会发现,行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之所以行善不简单,是因为我们累世累劫形成的坏习气,真的太多了,而作为人本性的善良,就被这些坏习气,打压的抬不了头。所以才会有“学坏容易,学好难”的言论。

但是,即便再难,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努力行善。
佛教中讲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如果一个人离善太远,就会过的越来越惨。一个人今生做恶,有可能今生就受到惩罚,也可能以后的某一世,才会受到惩罚,但无论如何,恶行的种子算是种下了,必定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所以,佛教指引人们要众善奉行。佛教主张让人们行善,避免堕入恶道,这是对人一种最为基本、最为慈悲的关怀。

佛教中说,行善,积累的是人天的福德。也就是说,做好人、做好事、存好心,就是为自己争取了来世,再做人,或者“升级”为天人的资格。
对于没有学佛的人来说,在生活、工作中做一个众善奉行,的人,是为来生做了最好的打算。对于佛弟子来说,众善奉行是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佛弟子的行为底线。

做好众善奉行可以确保,自己不落三恶道,这对于一个大乘佛弟子,来说远远不够,从更高修行层次来说,众善奉行是修菩萨道,的基础,学佛的目的是广发菩提心,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脱离苦海,这才是真正的,释迦牟尼佛弟子。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有一颗利他心,有一颗普渡众生的心,就是众善奉行。

南怀瑾大师曾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每当念到这句话时,我个人都会感觉惭愧,能做到多少,实在是没有把握。”南怀瑾大师很谦虚,他在这句话上能否做到都“不把握”,我们普通人,岂不是更要经常反思了吗?
经中说,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善法,指的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所以,说众善奉行即是佛法,一点不为过。

如何修一切善法?《了凡四训》中说,有益于人的就是善,有益于己的就是恶。这是一种很高层次的,善恶标准,如果真的能做到所有事都是,有益于人的,那就是佛了,这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先试着少为些自己,多为些他人,这也是一种善。毕竟,逐做到无我,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就是要尽可能的学习善法——佛菩萨留下的经典。大藏经浩瀚,能全部学完的人少之又少,如果能找寻到与,自己有缘的经典一门深入,相信所有经典都是了义的,都能令一个人有所成就。因为即便是那些看似是不了,义的经典,它的最终指向都是“直至菩提”。

众善奉行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一生都要践行,的誓言。所以,从一件身边很,小的事情做起,开始长达一生的众善奉行,之路吧!
点击最下方
“阅读原文”,进入“灵山慈善基金”,支持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功德无量!福不唐捐!


    关注 经藏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