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野味,中国人这一习惯,也该改改了

 

疫情期间,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预防病毒,如今,疫情逐渐好转,到了后疫情时代,人们则会更关心,如何活的更健康。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人只要是吃饭,就要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着几个,盛有美食的盘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一起用餐,这就是所谓的合餐制。

合餐制的好处,就是热闹。尤其是家人、好友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即便是吐沫星子乱飞,沾有自己口水的筷子在,盘子里搅动,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合餐制这样的吃饭方式,中国人已经延续了最起码1400多年。



从古代典籍以及考古,情况来看,合餐制逐渐流行,大概是始于唐、宋时期,而在唐宋以前,中国人最为流行的,吃饭方式,就是分餐。

早在周朝,分餐制就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周朝人重视礼节,有周礼一说,周礼对王、侯、士大夫的行住坐卧、饮食衣着都有规定,明眼人一看就能区分出,一个人的阶级。比如,天子该吃多少饭,公、侯碗里又该有多少粮食,以及大夫阶层的人又能吃,多少都有区分,周朝的分餐,完全是强调地位。

后来,随着家具的进步,席地而坐的古人们,在吃饭时有了小桌案,这也算是人们分餐的,一个重要标志。

到了唐朝,大唐帝国和周边,少数民族交流频繁,唐朝引入了胡人的高大,的桌椅,这就形成了中国从分餐到合餐,的一个重要契机。比如,敦煌壁画中,就有在凉亭内,摆放一个长桌,两则有高脚凳,桌子两侧分别坐着男女,桌子上摆放着盘子等,每个人面前还摆放有餐具。

逐渐的,中国人由最开始的分餐转变,为了合餐。

合餐制的坏处是很明显的,最重要的就是不卫生。沾有口水的筷子,在公用盛有美食,的盘子里夹来夹去,很容易就把细菌、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其实,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一直在实行分餐制,那就是在寺庙中,修行的出家师父们。

绝大多数的寺院,饭堂的学名叫五观堂,餐桌采用长条形式,后面配相应数量的椅子,每一行餐桌之间,有空隙,可以供行堂的师父端着菜饭,进行逐一分发。

行堂师父把饭菜分别添加在每个人,桌上的餐具里,用斋的的人吃多少,添加多少,保证了不浪费,保证了吃饭时的礼仪,更保证了卫生。
所以,鉴于现在病毒活动,又比较猖獗,真的很有必要实行分餐制,并且即便是分餐,也要在座位上适当,加大距离,这样不仅干净又为生,还注重了礼节。

比如,不管是在家,还是在餐馆吃饭,依旧可以把菜品放在,盘子里,统一摆放在桌子上,众人围坐在一起。

但是,每个人跟前要有一个,单独放菜的盘子,每个人分别用公用筷子,把想吃的菜拨到,自己的盘子里,吃没了再去拨,保证没有人会用沾有,自己口水的筷子去接触菜品。

分餐制看似麻烦,或者说看似令家人、朋友显得“生疏”,甚至“嫌弃”,但这却是保护自己和他人最好的,方式之一。

分餐制,就像是打喷嚏用,手肘挡住口鼻、电梯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一样,应该成为全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点击最下方
“阅读原文”,进入“灵山慈善基金”,支持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功德无量!福不唐捐!


    关注 经藏之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