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富商俞敏洪:养孩子根本不费钱,每家生4、5个才更好

 

可别再捧杀妈妈们了...

01
以前和妈妈们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家里有多少存款,你才敢生二胎?

当时文章里有这么个,统计数据:养两个娃的费用,大概是养一个的 1.5 倍。

没想到,这个结果遭到了妈妈,们的一致反对,说养娃哪里是这么简单,的经济账?算不清帐生二胎,就是脑袋瓦特了。

但前几天,新东方留学教父俞敏,洪就说了:养娃成本不高,生俩都少了。



总结一下这段话,大概是这么几个意思:
1.养孩子喝普通牛奶、用普通尿不湿、吃普通饭就行了,花不了多少钱;

2.学区房、好学校都是父母,强加的标准,心平气和把孩子养,大就行了;

3.多养几个孩子成本并不高,比如老大的东西老二就能,继续用啊。


每句话看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但怎么就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呢?

尤其是他避重就轻的把养育成本单纯等同为“物质成本”,老母亲们就更不能买单了——谁说养孩子只是钱的事?

作为要直接面对生育和,养育的女性,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角色,都要为此经受巨大考验。

虽然我们也同意“孩子的成功不是看上不,上好学校,而是父母要把孩子教养好”,但养好一个孩子,除了在金钱之外,还有作为母亲承担的很多看不见的巨大的情绪劳动:摔了、碰了、生病了,要上学、要考试、要辅导作业了……

养育一个孩子,那个操碎了心的人往往,是母亲啊!
02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安家》里,有两个非常写实的,母亲形象。

博士毕业的妇产科医生,宫蓓蓓,一边做着高负荷的工作,一边带着两娃,跟公婆住在一起。养育孩子的问题上,跟老人有了分歧,最先收到的是老公的指责。

她的委屈太有代表性了:



即使两个人一样赚钱养家,但是要操心养孩子的那个,还是女人。

另一位阚太太,则是为了成就老公的事业,退居二线回家教养 4 个孩子。



孩子都慢慢长大了,老公的事业也风生水起,但是她失去了丈夫的忠诚,更失去了事业上的,自我价值。

这样为孩子、为家庭牺牲的女性随处可见。甚至多多少少,就是身为妈妈的我们自己。

当避重就轻地把生孩子的问题片面归纳为“经济问题”、“成本问题”,觉得“生一个和生两个都是养”的时候,就很想让人问一句:孩子是从树上摘下来的吗?是丢在地里就长大的吗?
03
全职妈妈的付出和劳动,能不能得到价值的肯定?

女性兼顾家庭和工作,的两难,能有什么样的方式,让她得以平衡?

女性在职场上的歧视,能不能够被看见、被接纳?

如果这些问题从来无人,回答,只是一些人高喊:“别要求那么高,生就对了!生两个还不够,要生四个五个。”

那只能说这样的“劝生”不太负责任。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中心研究主任,沈奕斐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件事:她让人把一份,母亲节海报的标语“比伟大更伟大”,改成了“妈妈需要支持”



在她眼里,“把妈妈形容为伟大,绝对是一场捧杀运动。”

但比起“比伟大更伟大”这样空洞无用的口号,养育困境中的妈妈,更需要一些切实的帮助。

在沈奕斐教授的研究里,她发现妈妈这个社会角色总是被视为,自带牺牲精神的“超我”存在。

社会默认的妈妈身份,等同于理所当然的承担、付出和牺牲绑架,是很多女性痛苦,的根本来源。

所有人都觉得,身为女性就应该生孩子、应该养孩子、应该为一切负责,但接下来的事呢?却总是被视而不见,甚至被默认为理所应当。

就像美剧《绝望主妇》里的那句话一样:



于是,“妈妈”一步步成为养育问题,中被牺牲、被忽视的透明人。

可是今天,女性的角色已经,不仅仅关于家庭。我们也有了足够的底气,去质疑那些过时的生育观,去正视生育是女性,的权利而非义务。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里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一个男人要求你生孩子,不要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同理,当“生几个孩子更好”成为社会话题的时候,也同样需要给予妈妈,们更实际的帮助。

作为妻子,需要来自爱人的情感、关怀和帮助,需要两人共同抵御生活,中风雨困难的信念。

作为女性,需要社会意识里不再把,生养孩子视为母亲的单一责任,不再把生养孩子描绘,成一件特别简单的事儿,而是真正站在养育者的角度,去理解女性,去帮助她们解决真实,的问题。

非洲有句谚语说: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

当用“养孩子成本不高”,提出“多生几个”建议的时候,女性为生育背负的,隐形压力更需要被看见。每个孩子都是全社会,的孩子,不是一个小家私有;所以养育孩子决不只是某,个小家精打细算的经济账,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不帮忙就别瞎劝人生娃,同意的点个在看


    关注 年糕妈妈育儿百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