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选择决定孩子的前途——一位读经家长的震撼分享

 

本来教育自有其本应具有的内容,不能成为某些组织或阶层的附庸。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获得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的人。...





家长的选择决定孩子的前途——一位读经家长的震撼分享
(文/读经学子黄雨林的父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嘉宾、各位家长从全国各地来参加我们学校举办的首届家校共学研讨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相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这次研讨会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研讨会有很多我所仰慕的贤者,我很想前来参加这次研讨会,向各位学习请教!但因有些特殊情况,确实无法前往,只能在此向大家深表歉意,恭请谅解! 作为一个资深家长,我想在此通过文字,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教育的一些感悟,如果我的感悟能和诸位产生共鸣,或许可以稍赎我这次的缺席之过了。

二00六年下半年,我作出了一个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亲人觉得极其荒唐的选择。我在儿子雨林基本自愿同意的前提下,让他从我们当地的一个重点中学退学,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莱州的王财贵经典学校,开始了很多人觉得莫明其妙的子曰诗云的经典学习。而在此之前,雨林一直是这个中学初中特快班的学生。

雨林的经典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有波动,有反复,二00八年的时候还从学校回到家中呆了一年。但在圣贤的感召下,在师长的帮助指导下,在自身的内省中,雨林坚持到了今天。今天的雨林,无论是学问的增长,还是见识的提高,与尚在体制内学校浑浑噩噩的同龄人相比有天壤之别。我知道雨林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管将来做什么,都会有所成就。作为父亲的我,看着儿子的成长,心中的欣喜无以言表。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学校各位老师对雨林的谆谆教诲,使他能走过迷茫,走向大道!正是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雨林及其他的学子能在学校健康成长!

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认为我是对孩子不负责,拿孩子的前途作赌注,将来孩子没有文凭,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其实他们不知道,当雨林原意退学去读经典,我当时的心情是何等的高兴。因为我知道,我们作出了这个选择,雨林从此就可以远离体制教育所带来的伤害。无论他将来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其结果都不会比让他按部就班地接受完体制内的教育更差。特别是当时雨林已经过了学习经典的最佳时期,能够搭上经典学习的最后一班车,对我而言,其意义远远大于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至于旁人担心的文凭就业之类的事情,在我心中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份量。因为我自身的成长经历证明,这一切根本不需要担心。

我自己也只读完了初中二年级,就离开了学校,走上了自我学习,快乐学习之路。几年后,我参加了自学考试,成为当时江西大学自学考试新闻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而我凭借的只是我在初中二年级之前能背诵一千多首古诗词、几十篇古文和阅读了几千万字课外书籍的功底。而且我的自学考试的课程学习只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的。后来我凭着自己的能力,先后进入两家大型的企业集团从事管理工作,最后还成为一个管理几百名员工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我体会最深的是,因为我超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我在从事任何职业的时候都能做得很优秀。包括我后来从事经典教育,专注于快速识字阅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此,我要感谢我已逝去的奶奶,我觉得这一切都源自于我奶奶在我童蒙之时对我的启蒙教育。在我四岁到七岁的这几年,我是跟我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晚上,我奶奶都会跟我讲故事、读圣经、唱儿歌,用抚州方言念《三字经》。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奶奶给我唱过的一些民谣的旋律和内容,记得她给我讲的三国故事、神话传说。我后来对文字的敏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应该得益于此,而与学校教育没什么关系。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大量的阅读,而且我的阅读是自主自觉的行为,我当时几乎看遍了我那个时代所能看到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书籍。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喜好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下来,使我受益终身。

可能是受我的影响,雨林自小的阅读能力也较强,这也是他虽然十五岁才开始系统学习经典,但仍然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

现在我的女儿,刚满五岁的小语嫣,已经能够认识三千多汉字,诵读过《千字文》、《大学》、《中庸》、《老子》、《论语》、《易经》等几万字的经典,阅读量至少达到了六十万字。对她而言,阅读已成为悦读,我所要做的就是为她精心挑选书籍,让她快乐地悠游于美妙的汉字世界里,在圣贤智慧的涵养中自由成长。

佛家讲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奶奶在我童蒙时期种下了因,而我和雨林还有语嫣的现在,应该就是后来的果。奶奶,您若有灵,一定能感知我内心对您的感激和怀念!是您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而我们将会改变另外一些人的人生。

在座的各位家长,有的也是资深家长,对经典教育的好处自然感悟至深。有些新生的家长可能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将来孩子走向社会后能不能适应?在此我只想告诉大家,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哪怕你退学让他在家学习,也比让他呆在体制内接受教育强。

我认为,中国的体制教育已经病入膏肓,我对它的评价只有四个字:祸国殃民!

本来教育自有其本应具有的内容,不能成为某些组织或阶层的附庸。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获得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的人。教育不单只教人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我对教育的期望: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能够具有以下三种能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第一是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能学完所有知识的万分之一,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走向社会之后仍旧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第二是与人相处的能力:社会就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群体之外。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与人为善的气度和光明磊落的胸怀,能够了解别人的心意,体恤不幸者的遭遇,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够和人建立真诚而持久的友谊,懂得去爱和被爱。我们不但要爱人,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第三是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人生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许多不可预知的困境,都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成熟、完善,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有这三种能力,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而现行体制内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的恰恰是这三种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他对温总理提出的疑问。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可以说,钱学森之问是针对创新人才匮乏从大学教育层面上进行的反思。

但是,我们体制内的教育仅仅是大学教育出问题了吗?原北大教授钱理群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它反映了中学教育的—个根本性的问题: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而不仅教育者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网笼罩着中国中学校园,—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而应试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但是,我们体制内的教育仅仅是中学教育出问题了吗?实际上体制内的教育是一种从小学就开始误入歧途的教育,而现在则已延伸到了幼儿教育阶段。体制内教育一个最不可原谅的罪过是使万千儿童心灵中本应具有的真、善、美、爱等人的本性受到严重的戕害。而这些儿童本该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在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快乐的,父母感到压力极大,累到了极点。学生们也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中徒步人生。中国的学生学习负担之重,学习之无趣,恐怕是可以名列世界前茅的。

余杰曾在《可怜小孩压弯腰》一文中,对此作过非常形象的描述:“当每天中午或者下午小学放学的时候,我常常看见小学生们背着巨大的书包匆匆行走在街道上。巨大的书包与他们小小的身材形成极大的反差。他们的腰被压弯了,他们的神情充满了厌倦和疲惫。他们只是小小的孩子。他们的脸上已经没有一点点天真的笑容,他们活得比成人还要沉重。我一向以为,看一个社会正常与否,只要看这个社会的小孩的神态怎样:是天真烂漫,还是少年老成;是快快乐乐,还是沉默寡言——未来把握在孩子的手里,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这就是体制内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状况。

如果一个学生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是在这种痛苦中度过,那么他的生活,他的学习还有意义吗?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的情绪,但在家长和学校的高压下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持续这种学习,那么这十多年的学习生涯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受苦刑的过程。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人的心智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当我看到无数的家庭为了子女的教育而疲于奔命,耗尽了全部的心血。当我看到众多的学子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却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终变成了无君子之风,心灵苍白的应试木偶,我的内心无比沉痛。中国的体制教育已经危及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我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而忧虑。

有一次,雨林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经典教育的意义,我的答案是:经典教育是能让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因为经典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经典中的智慧能够进入到人的心灵深处,开发理性,提高人作为“人”的内在品德,并让人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让人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熟读经典,可以让人具有高远的理想,开阔的胸怀,成为一个目光远大、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人。两千多年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就是在经典智慧的教育下,遵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引,用生 命去实践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理想,成为流芳百世的大家人物。

而现行体制内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让儿童学习大量超越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之外的知识,恰恰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的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了。 因为我们小学六年基本上是没有经典教育的; 因为抛弃了经典教育,所以“近30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语); 因为抛弃了经典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状元’有137位,至今无一位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云南教育厅长罗崇敏语);  因为抛弃了经典教育,“我发现,现代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文精神含金量比不上一部《三字经》。”(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长柳恩铭语); 因为抛弃了经典教育,所以现代的中国人已经变成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中国人,我们无法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没有了东林书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勇于担当;更缺少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铮铮铁骨。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还能放心地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样的学校去吗?这样的学校可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中国教育的一种常态。尊敬的各位家长,我为你们而庆幸,因为你们选择了经典教育!尊敬的各位家长,我要向你们致敬,因为你们的选择,世界将因此而改变!

我曾与体制内很多的学生家长作过交流,他们都对体制内的教育表示不满,但实际上却一个个前赴后继,毫不犹豫地把子女送进炼狱,甚至为此而添油加火。他们的理由是:体制就是如此,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所以我们也只能如此。愚昧的父母啊,我只能怜其不幸,哀其不争了。你可知道,你放弃的是你身为父母本该承担的责任。正是因为你的妥协,体制内的教育才永不忏悔,永无改变!

是的,我们很微小,微小得如同一粒尘土。所以我们无法改变体制,改变社会。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为人父母,让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本就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责任呢?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个体的我们虽然微小,但正因为微小,所以我们才需要坚持自己选择的权利。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不是谁的恩赐,不是谁的施舍,而是源于我们大家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当越来越多的人用选择来向社会表达自己内心的诉求,就能逐渐地推动这个社会作出改变,并趋于良性的发展。

今天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的经典教育,不正是从星星之火开始的吗?正是有了王财贵先生以杜鹃啼血之不朽真心,在台湾、大陆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倡导经典教育,正是有了诸位同道的不懈努力,以牺牲奉献精神推动了经典教育的发展,才使经典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部门在教育领域的改变。 所以才有了国家领导人对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提倡,所以才有了教育部“经典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的试点。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从抛弃经典到重读经典,这个过程太长,长得使大多数人已经对经典感到陌生,体制内很多已经开始实施经典教育的学校,大都只是把经典教育当成一种点缀,有的干脆就是一场秀。所以要让经典教育真正成为全民共识,进入体制内教育成为一种常态教育,还有待时日。体制内教育存在的问题积重难返,改变它绝对不是朝夕之功。因为体制内教育并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有着教育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我个人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体制内的教育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学生还必须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内进行着超负荷而又毫无意义的学习。那么这个时候,跳出体制,就是家长应该作出的明智的选择。

2012年12月12日的《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对一群逃离体制教育,聚集在云南大理寻找自主教育的家长进行了专题报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一位家长的一句话,我想把它作为我这篇发言的结束语,并与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家长共勉。

“如果把体制教育看作一艘泰坦尼克号,我们就是那群提前下船的人。” 我们应该为此而庆幸!!!
武汉律谦学堂取自于《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由王财贵教授赐字的全日制读经学堂!秉承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理念,落实老实、大量读经,以熟读、包本背诵20万中文经典,10万英文经典为目标,通过大量的吸收和储存中西文化之经典,以涵养孩子的性情,启迪孩子的智慧,奠定孩子一生的聪明才智与文化素养。

  学堂设有日托班、寄宿班和周末班,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都能够接受到经典的浸润和滋养。

学堂地址:武汉东西湖区金银湖碧海花园二号门别墅区亲海湾V3_102栋

联 系 人:

刘波老师18249997299

武汉律谦学堂  · 招生简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关注 武汉律谦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