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365天,一个自媒写手的10条教训

 

我辞职这一年。...



我辞职这一年。
●●●
2019年的4月27日,太阳金黄,山川无恙。

38岁的我把辞职信放到领导的桌上,没有收拾办公室里的东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单位。

我讨厌离别和解释,所以索性假装无畏无惧。

2020年的4月27日,天地紧张,肺炎未散。

我回想过去一年的个人悲喜和家国命运,脑海中一段段词句,自动排列,不停闪现。

我没有荣光和经验,所以只能像老友那样去打开自己,写下这10条教训,和更多有辞职念头,或刚刚辞职的人分享。

1.

想当混子的人,没资格辞职

总有相熟或不相熟的人问我,辞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

“感谢原来工作的积累和获得。”

我在纸媒干了16年,谈不上单位最优秀的人,但是个从不混日子的人。恰是这样的底线,让我有辞职的勇气,也给我辞职的动力——我辞职,恰是不愿混日子。

不管体制内外,一个人抱着混的思想,糟蹋工作和岁月时,某种程度上,他已丧失了辞职的资格。

因为,辞职改行的初心,是为了更好。而这世上的每一种更好,都意味着更累的付出。

李佳琦从专柜彩妆师,辞职变成直播带货王,李子柒从打工创业者,辞职变成视频美食家,人们看到的,是成为现象级流量王的他们,闪闪发光的样子。

但如果把时针拨回到他们尚未出名的平凡岁月,我们也会发现:

那些在大红之后忙到虚脱的人,早在未红之时,他们都已具备红的特质:优秀努力,做事认真,全情投入。

人生是一连串的叠加。

 

一直掉链子的人,就算换了马车,也来不到大路上。一直在赶路的人,峰回路转后,才见柳和花。

2.

穷人最贵的财富,是不唱高调

我当初辞职,一方面是觉得采写多年,知识储备几近用完,要回到学校学习。另一方面是觉得纸媒没落,挣的钱已维持不起体面的中年。

相比前者,后者更紧迫。

身而为人,奉献和情怀,的确要讲的。

但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如果无法把家人照顾好,无法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说再多奉献和情怀,终究是苍白。

所以,从体制内辞职的人,要过的第一关,或许不是辞职后,有一份怎样的工作。

而是敢于放下“我是国家干部”的身份和面子,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把自己当大爷,平和地和更多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穷人最贵的财富,是不唱高调,不打肿脸充胖子。穷人最好的体面,是不好高骛远指点江山,每天给家人准备好柴米油盐。

 

3.

辞职,摆脱不了任何困境

没有辞职时,我在报社负责两个专栏,每周都要采写两个整版的稿子,每个版大约3000字。

干得不顺时,我曾在心底抱怨:每周都像戴了紧箍咒。

辞职后,我一周保持6天更新,每天都要写3000字,乃至更长,等于每天都戴着紧箍咒。

从一个小火坑跳入一个大火坑后,我反而在接受中平和下来,也更加明白:

工作就是一连串的麻烦。

辞职,就是从这个平台的麻烦,跳到那个平台的麻烦。只要你在做事,就会永远有压力,一直有麻烦。

 

很多时候,我们讨厌的,不是工作,而是面对工作时,不愿解决麻烦的自己。

不转化自己的心态,不直面自己的情绪,不增长自己的见识,换100个工作也没用。

 

因为问题的核心——我们自己——从未成长。

4.

站起来走路,才能找到路

我辞职后,回到学校,跟着心理学老师学习。在她的带领下,开始了实战的咨询,认识了其他的老师,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颇多。

因为写自媒,我也结识了自媒体的不少同行,被他们的文字和价值感染,因此看见更多的人生和热望。

最重要的,是凭借文字,我和更多属性相同的读者相认。他们给我的建议和意见,包括一些批评和指正,都让我不断调试自己的心。

我也知道,有些人,包括我的一些读者,冲动辞职后,求职四处碰壁,索性赖在家里啃父母、啃爱人,越活越小,越小越懒,越懒越枯萎。

从头再来的路,永远只有一条:

从懒床上跳起来,打开门,走出家,来到路上。

 

帮我们的人,在山那边等着。

 

前提是,我们自己走过了十里山路,爬过九道山岗,历经八场惊险,趟过7个险滩,找到6枚金币,才能在山那边和他们相遇。

5.

爱你的人,有权利听见你的呼救

家庭和工作,是每个人的困境。对于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我辞职后,比以前变得更忙了,要学习,要写文,要读书,但我也是妻子,是妈妈,是女儿,是儿媳。

我知道,自己不是个神人,也不是个完人,不可能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好。所以,我向爱人及时发出求救的信号,希望他能给予支撑。

他爱我,所以愿意支持我。

这一两年,他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独生子,成为一个做红烧鱼、黄焖鸡、炖牛肉、包饺子等样样拿手的厨师长。

对孩子教育和家庭事务的参与,不仅让他变得勤快,而且让他得到喜悦:我和孩子的由衷赞美,让他在参与感中更爱这个家。

不管你辞职不辞职,创业不创业,累得快要撑不下去时,都要记得向身边的人求助。

爱我们的人,有权利听见我们的呼救。而一家人,必须相互扶持,才能挺过难关。

6.

让你最痛苦的,往往不是工作

需要坦白的是,由于长期伏案工作,我的颈椎和腰椎都不太好。同时,去年的体检中,我又查出其他疾病,每天都在服用药物。

我也曾尝试着,把工作完全丢在一边,每天只是浇浇花、逗逗鸟、美美容,但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后来,我调整了自己的时间表,每天抽出两个小时来锻炼,上午集中精力写文,下午上课读书,晚上陪伴孩子,早早休息。

365天的日积月累,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拥有自行决定、自我调节的掌控感。

这种张弛有度的掌控感,让我平和坦然。

病患和意外,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将它们和工作一起安顿好,它们才会在被接纳中适应我们自身。

 

或许,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的,并不是工作,而是我们无法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的错乱与焦灼。

 

如何从工作和生活得到快乐,归根结蒂,取决于我们的心灵,在工作时能有专注的心流,在生活时能得真诚的体验。

7.

专业精神,是不败岁月的风尚

这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敬重那些具有专业精神的科学家和医者:

最关键的时候,绯闻八卦和娱乐泡沫,无法撑起社稷安危——它们只是岁月静好的附属,而真正做好也需要专业精神。

其实,不管有没有这场疫情,不管我们辞职还是不辞职,都该让自己保持专业精神,敬畏自己的职业。

辞职这一年,混迹自媒圈,我更加确信:

文字是刀,是星辰,是火光,是足以穿透铁屋的呐喊,是可以伤害同胞的利剑。

对于写作者来说,拥有大是大非的立场,在修行中孤独成长,或许比写出100篇10万+爆文更重要。

时代更迭,永远不过时的,是专业精神。

 

是在不确定和孤独中成长,是从外部喧嚣转向内心世界,从宏大视角转向个体悲欢,从荒原的绝望转向灵魂的歌唱。

8.

一天天的叠加,就是最快速增长

我之所以在题目上写365天,是因为我觉得,这比一年更让人理解时间的意义。

我们的每一天,都不是日历上的一天,而是自己生命的一段。

辞职的365天,我比任何时候都能理解此时、此地和此身的意义:

此时能够去做的事情,就要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在此地做,绝不推诿到想象的另一个时空;

此身需要专注的事情,就由此身担当,绝不拱手甩给别人。

读书、写文、教育和陪伴,皆如此。

 

珍惜了此时、此地和此身,才能理解彼时、彼地和彼身,才能握手明日、前路和未来。

9.

像弱者那样,去感受世界

辞职这一年,我写过热点,但更多的文字,都是在为弱小者书写。

我几乎每周都会见一些普通而平凡的人,访谈,倾听,解答,沟通。

疫情过后,我愈发坚定了这样的认知,把更多笔墨伸向普通人。

这世界有很多优秀的人,出名的人,成功的人,不可一世的人,金光闪闪的人,但更多的是受伤的人,无名的人,失意的人,沙粒般渺小的人,弥山般独特的人。

他们的生活,才是人间的真相。他们的悲欢,才是情感的微光。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照亮,就能一起发光。

10.

用今天的确定,对抗明天的意外

辞职这一年,我也常问自己:明天会怎样?如果自媒没落了,自己又该做什么?

后来,看了纪录片《徒手攀岩》,我在感动震撼中得到这样一个认知:

谁也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个会提前到来,但我们可以在意外发生前,锤炼今天。

而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点,都是明天向上攀登时的着力点。

变化是时代和人生的常态。

 

无法掌控大环境的我们,却可以用自己小宇宙中踏实、沉着、坚韧、有序的长期主义,对冲一切变化的不确定性。然后,不问西东,认真生活,找到岁月藏起来的那颗糖果。我是娜姐,一个始终在码字的中年女人。

周一真情文字,愿你们喜欢,愿对你们有用。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有一种隔屏深爱
叫星标闲时花开
上一篇:

16岁女生亲口告诉你:出轨的爸爸,对女儿伤害有多大

推荐篇:

关于《方方日记》的8个问题:文学没有国界,但文人有。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你点的“在看”,娜姐都喜


    关注 闲时花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