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精读”效果不好?2个雷区要避开,3个窍门要记好!

 

讨论,让阅读成为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



千寻麻麻

家庭阅读指导、幼小衔接全域规划,用科学的策略打造孩子终生受益的学习力
上周四分享了一篇如何陪孩子精读的文章,收到很多留言,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同。

其中一则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留言提到了一个共性问题:

家长都清楚,精读讨论能迅速提升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研究已证实,阅读时讨论,孩子大脑语言区活化非常明显)

但是----
孩子不喜欢讨论怎么办?

具体又要怎么讨论,才能收获一个思维敏捷、表达清晰的孩子?
有此疑问的爸妈,相信今天文章能给你启发。

因为接下来,我会结合自己在阅读领域的经历来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个问题。

其实,不论是我自己孩子还是我伴读过的孩子,刚开始都不是天使娃,但亲身体验告诉我,良好的共读技巧,确实可以让一个普通孩子迸发光芒,展现出宝贵的思想火花以及远超同龄人的口头表达能力!

做到这一切,你只需在阅读时避开两个雷区,然后灵活运用后面介绍到的三种讨论方法。
01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讨论?


你或许也曾试过在讲绘本时和孩子聊点什么。

“宝贝,你最喜欢故事里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他啊?”

然而你发现孩子缺少互动的热情。

他用最简短的句子回答完你的问题,紧接着就问:

“妈妈,好了吗?我可以去玩了吗?”

真是令人沮丧啊。

你忍不住怀疑,是我的孩子不爱表达吗?

不是的。

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尤其孩子,面对自己熟悉的人,他们乐于敞开心扉。

那么,是什么消减了孩子互动的热情,表达的动力呢?

儿童阅读领域先驱艾登.钱伯斯提出了两个“讨论雷区”,大家不妨“对号入座”,看看是否踩雷。

带着质疑味的“为什么”

不瞒你们说,这也是我踩过的雷区。

当千寻说“我很喜欢故事里某个角色”时,我会下意识地问:“是吗?为什么呢?”

然后,我看见她不是露出痛苦的表情,就是迷惘地皱着眉,这些都是“天即将聊死”的迹象。

问“为什么”有什么不对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我们这么提问时,语气听来往往有点拷问的意思。

其次,没有人可以三言两语把喜欢或不喜欢某个角色/某本书的原因解释清楚。

如果你真这么问,就别怪孩子以笼统答案作答,比如他很善良,很有趣。这种问题对推动讨论没什么帮助。

好的方法是把“为什么”换成“说来听听”。

比如“呃,你喜欢大卫,喜欢他什么呢,说来听听吧!”

然后你会惊喜地发现,用“说来听听”代替“为什么”,孩子的反馈大不同!

借机教训

亲子共读时,我们总是试图从故事连结到孩子的生活经验。

这原本是好事,但很多父母错将连结生活经验等同于借机教训孩子。

比如,讲完《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就说“你看你平时刷牙就不认真,迟早像鳄鱼一样进医院拔牙!”

如果讨论变成借机教训,讨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惩罚,一种检讨,你觉得孩子会喜欢吗?

天天三省吾身,任谁也受不了,既然下了功夫,花了时间陪孩子共读,还是让这段时光成为彼此亲密无间且获益多多的回忆吧。

记得提醒自己:

别急着发表高见,孩子才是阅读的主角,不是我。
02
精读讨论怎么做?


避开雷区后,我们再来看看精读讨论的正确姿势。

我将其总结为三种方式:
“推演”

“回望”

“创想”
接下来,我就用《古利和古拉》举例,为大家演绎如何用三种方式做讨论,提升孩子的思考、表达力!
【《古利和古拉》是日本绘本界的不朽经典,也是宫崎骏、松居直强烈推荐的一部优秀作品】

第一种讨论方式:“推演

“推演”一般在阅读中进行,读完某一页,在下一页开始前,问问孩子:“你觉得接下来会怎样?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田鼠古利和古拉

提着一个大篮子到森林里去。

他们一边走,一边唱起歌:

“我们的名字叫古利,

叫古拉/在这个世界上,

最最喜欢啥/做好吃的,

做好吃的/古利,古拉,古利,古拉。”
“要是捡到满满一篮子橡子的话,

就放好多好多糖,煮得甜甜的。”

“要是捡到满满一篮子栗子的话,

就做栗子酱,煮得软软的。”

他俩一边说着一边走,

哎呀!

路中间有个好大好大的

----大鸡蛋!
好,现在我停在这一页,问孩子:

“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小孩对这种“推演”很感兴趣,他会开心地说出想法:

“我觉得古利和古拉想把这个大鸡蛋煮来吃掉。”

讨论不要停哦,继续问:

“好棒。不过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说来听听吧!”

孩子开始吧啦吧啦讲起来:

“从古利和古拉唱歌内容猜到他们是去森林寻找食物,既然寻找食物,看到大鸡蛋,当然就想要把它煮来吃掉咯......”

你发现了吗?孩子没有乱猜哦。

他在根据之前的阅读经验、故事线索,揣测接下来的情节。

所以,“推演”能够充分锻炼孩子整理信息,根据已知信息推理的逻辑思考能力!

你或许会问:

那要是讲过好几遍的故事,情节孩子都很熟悉,这时候又怎么用“推演”做讨论呢?

可以换成“如果”开头的句式:

“如果古利和古拉不把鸡蛋吃掉,故事会怎么发展呢?”

或者:“如果是你,在森林里遇到一个大鸡蛋,你会怎么做?”

试想不同可能性的“推演”,能让你的孩子拥有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种讨论方式:“回望

“回望”一般在阅读结束后进行,问问孩子:“你还记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

这就有点儿像课后复习。

学龄前如果你常常在亲子共读中这么做,学龄后孩子会习惯复习模式,这对他们的课堂学习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刚开始,你可别指望孩子很顺地把故事讲出来。

哪怕第三次读完《古利和古拉》,我问千寻:

“你还记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

她的回答依然是跳跃式的。

这很正常,孩子思路是点状的,想到哪儿说哪儿。

讨论中,我会根据她的回答提醒:

“真的吗?古利和古拉用鸡蛋做蛋糕之前,好像还准备干什么来着?我们是不是漏掉了什么?”
她马上回忆起来:

“哦,做蛋糕前,古拉和古拉还想过把鸡蛋抬回家去!”

慢慢地,不需要我的提醒,她也能完整将故事讲出。

那么,我在讨论中做了什么,你有看出来吗?

我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帮孩子把大脑里散乱的“点状思路”梳理为有时序的“线状思路”,并组织语言清晰表达出来。

试想,这样的练习多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怎么可能差?

第三种讨论方式:“创想

“创想”一般在阅读结束后进行,问问孩子:“这个故事换你写,你会怎么收尾?”


在原来的故事里,古利和古拉用鸡蛋做出香喷喷的蛋糕,招待森林里的小动物,他们还把空鸡蛋的壳改造成了两节车厢小火车。

这个结尾很有创意了。可是,就此止步吗?

不,讨论才刚刚开始呢。

我问孩子:

“换你写,你会怎样结尾?”

孩子滔滔不绝:

“古利和古拉决定驾驶他们的蛋壳火车,去瀑布仙境探险。瀑布仙境位于森林的最南边,谁也没去过那里,据说那里住着凶恶的喷火龙......”

一个由她自己编撰的新故事就此开启。

很棒,对不对?

这个讨论环节,我们就是要让孩子天马行空,尽情创想!在创想中迸发写作意愿,练习语言架构。

你也可以不拘泥于结尾,在“这个故事换你写,你会......”句式上作变化。比如,问孩子:

“这个故事换你写,你会让古利和古拉怎么处理大鸡蛋?”促使他思考更优or更有趣的解决方案。

换成其它故事,类似问题还能引发一些批判性思维的讨论,相信聪明的你,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举一反三运用有疑问的朋友可以留言,我视留言多少来决定是否单独开篇详掰)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点:

讨论中,一定要允许孩子讲真话。不论孩子讲了什么,你都可以稍微夸张点,表达你的惊讶、认同和赞美,真心接受孩子的想法,相信所有看法都弥足珍贵。

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孩子,知道他们的反应常被称为“错误”“幼稚”而学会了不轻易说出内心的想法。

之后,也请记得说说你的想法与感受,父母的分享常常会让孩子思考和表达的质量再提升。正如艾登·钱伯斯所说:

“阅读绝不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一排排文字,而是一项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但价值的凸显,还需要作为孩子阅读领路人的父母做出努力!”
最后请大家帮个忙^_^

逃逃小朋友和爸爸录制的一整套教小朋友自然拼读、日常口语、分级阅读的音频课程刚在喜马拉雅上线,现在暂居“新品畅销榜No.10”,被吴晓波、德云社的老师们上下夹击,看来是一场硬仗~
大家方便的话请帮忙扫码上去点点试听(有免费试听的音视频),帮我们涨下人气,哈哈,看能否把排名再往前冲一冲!
长按图片提取二维码就可以链过去啦~
由于微信订阅号有了新的设计,不再按时间排序,而是智能排序。如果你不想要错过我们的更新,不想与每一篇用心分享的干货擦肩而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东西儿童教育”设为星标,现在就动动手设置星标吧:
—END—
还想看这类话题,点个“在看”让我知道~


    关注 东西儿童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