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揭秘:华为“天才少年”百万年薪背后的专业是啥样?

 

揭秘!...

年薪201万!这是今年华为招募的“天才少年”获得的最高年薪。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他们个个都是顶尖的博士,那么他们本科阶段都学什么专业?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扒一扒。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华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共有三档,最高年薪达201万元。

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分别是:



钟钊

本科:软件工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国科学院大学);

秦通

本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博士:机器人方向(香港科技大学);

左鹏飞

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计算机(华中科技大学);

张霁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武昌理工学院);博士:计算机(华中科技大学)。

下面我们结合麦可思数据,了解一下“天才少年”本科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




软件工程

薪资连年增长

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逐年上升,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相比,均高出1000多元。
在全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50个专业中,软件工程专业近五年均排名第2。

从职业发展中期来看,近三年,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逐年增长,并且高出全国本科平均水平3000多元。
专业相关度高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比例较高(81%~85%),均高出全国本科平均水平(69%~71%)较多。说明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能学以致用。
就业前景持续向好


近五年,软件工程专业连续登上绿牌专业榜单,就业前景持续看好。

注:

绿牌专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总体来讲,该专业毕业后就业面广。毕业生既可以到华为、阿里等企业做软件开发,又可以做软件测试、数据管理工作,还可以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大家所熟知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大学期间也曾学习软件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月收入逐年增长

查看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我们发现,近五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逐年上升,并且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相比,均高出1000元左右。

近五年,在全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50个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进入榜单前6(2019届第6,2018届第6,2017届第5,2016届第5,2015届第6)。
从职业发展中期来看,近三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逐年增长,并且高出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000多元。
在全国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较高的10个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仍位居前列(2016届第4,2015届第4,2014届第3)。

就业幸福感强

在就业满意度方面,近五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70%~75)均超过全国本科平均水平(63%~68%)较多。
绿牌专业

2020年,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绿牌专业,即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前景可观。毕业生可以在网络通信类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银行、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公司、通信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防护、系统管理与维护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工作。

大家熟知的企业家李彦宏、李开复、马化腾、周鸿祎大学期间也曾就读计算机专业。怎么样,心动了吗?




电子信息工程
收入高于全国本科平均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逐年上升,均高出全国本科平均水平较多。

在全国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50个专业榜单中,近五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均跻身前20(2019届第11,2018届第13,2017届第17,2016届第15,2015届第17)。

该专业就业领域宽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电子技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
从上述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华为招聘的“天才少年”所学的本科专业原本就业质量就较好,这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就业指标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薪资为代表的福利待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生对工作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或许正是因为薪资高,发展前景好,毕业生的就业幸福感较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毕业就获得百万年薪的大学生凤毛麟角,我们可以关注,可以学习,但不能仅停留在对其高薪的关注上,毕竟,人家背后的努力和付出我们无从知晓。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努力钻研,磨炼技艺,总有一天你也会遇到自己的伯乐,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点击图片进入☝)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丁楠
分享点赞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关注 麦可思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