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因病辞职,这种病值得所有人警惕!

 

当地时间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辞去日本首相一职。安倍在会上表示,因溃疡性大肠炎复发,无...



当地时间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辞去日本首相一职。安倍在会上表示,因溃疡性大肠炎复发,无法做出正确政治判断,决定辞去首相一职。安倍在会上表示,从上个月中旬开始,自己就感到体力被耗尽,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对于辞职这一决定,安倍则表示,这对他来说就像一种“断肠之情”。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28日报道,安倍在会上表示:“今年6月我进行了定期检查,发现我的老毛病溃疡性大肠炎有复发的征兆,此后我一边用药一边全力工作。但从上个月中旬开始,我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异常,感到体力被耗尽。本月上旬,检查出(大肠炎)复发。”

而对于今后的治疗,安倍表示:“除了进行现有的药物治疗以外,我还决定用一些新药,在本周24日的复查中,已经就新药确认了效果,但仍需要基于后续的处方,无法预判后续的治疗情况。”

随后,安倍正式宣布辞去首相一职。他说道:“在政治上,结果是最重要的。在患病和治病的过程中,我的体力不能做到像以往那样万无一失,可能会在这种痛苦中不能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这种情况是不能发生的。我已经不能处在一个能够自信地回应人民托付的状态,因此不应再继续担任首相一职。我决定辞去首相的职务。”

共同社此前报道称,在安倍第一次内阁期间,他曾因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恶化而辞职。此后随着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安倍从2012年12月组建第二次内阁后一直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此前,日本“Daliy新潮”杂志社也曾猜测称,安倍17日入院可能与他的“老毛病”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为疾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那么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诊断依据是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方面:具有慢性腹泻、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仅有便秘或不出现血便。既往史体检中要注意关节、口腔、眼、浆膜、皮肤、肝脾等肠外的临床表现。

(2)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①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②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盖有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3)钡剂灌肠可见:①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②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③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

(4)病理检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与肉芽肿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5)判断方法:①根据临床方面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之一及(或)粘膜活检可诊断本病。②结合临床方面和钡剂灌肠有(1)、(2)、(3)三项之一者可以诊断本病。③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诊断成立。④临床方面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变化者,应列为“疑诊”,应予追踪检查。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全世界都有的疾病,但以西方国家更为常见。其发病率在5~12/10万,流行率50~150/10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年龄呈双峰状分布,第一个峰在15~30岁,第二个峰则在50~70岁,并以第一个峰发病为多,在15%~40%病人中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病的家族史。我国对此病尚无全面完整的统计,但就临床所见病例而言,并非罕见,且有增多趋势。在预防此病方面,应积极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根据我国统计资料,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高峰年龄是35岁-45岁,克罗恩病的发病高峰年龄是25岁-35岁。前者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后者消化道症状主要是腹泻和腹痛。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也许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治疗,通常给予药物治疗,但往往会反复发作,渐渐严重。因此持续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十分重要。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又要适当减少饮食中的纤维素成份,要用少量饮食,以减轻高纤维素成份可能给结肠粘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彻底,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恶变,其总体癌变率约为3.7%,但是,在病变范围广,病变时间长,症状重的患者,其癌变的风险大大增加,最严重的时候,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危险性比自然人群高10-30倍。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发生的人群往往年龄较轻,常比散发的结肠癌年轻10岁。由此可见,慢性腹泻不能轻视,应该早诊断,积极治疗,定期监测,千万不可大意忽视。

目前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仍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常见药物有六大类,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这些药物中有些用来缓解急性发作,有些用来巩固维持,而有些兼有两种功效。

许多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无需行手术治疗,但3/4的患者一生中将需要做手术。当他们出现肠梗阻、肠瘘、肛瘘或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时,就有手术的必要了。

(来源:环球网 寻医问药 羊城晚报)


    关注 医学信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