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丧、压抑、讨好……警惕孩子可能交了“有毒的朋友”!

 

孩童版本的PUA,比想象中更可怕!...



害,有几个当妈的没有为了孩子间的“交往”发愁过。

怕孩子不合群,融入不了集体;怕孩子间争抢打架,不打别人更不想自家娃挨打;怕被别的孩子“带坏了”,学了坏习惯,说谎话说脏话……

小时候总听父母叮嘱,“和好孩子一起玩,别和坏孩子玩!”可是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呢?显性的“坏孩子”好判断,打架骂人偷东西说谎不写作业不学习……但是隐性的“坏孩子”你了解吗?

孩子交了一个隐性的“有毒的朋友”,简直比和胖虎一起玩耍更可怕,我们常用“PUA”来指代精神控制,而这种不良的友谊关系,就堪称孩童版本的PUA

今天嘟妈就和大家正经聊聊这个问题!

真可怕,
这“有毒的友谊”!
在美国的《今日心理学》,艾琳伦纳德博士总结了“毒友谊”的几个特征:

孩子经常不开心,甚至哭泣;

变得自信心萎靡,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为了让朋友开心一味去讨好对方;

被嘲笑、轻视;

提出的想法总是得不到重视;

在一段友谊中一直没有进步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甚至被教唆做以前从不敢逾矩的事。

进一步举些例子:

  • 和朋友一直相处很好,但有次考试超过了他,他就开始疏远“我”,并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 朋友总是对“我”挑三拣四,甚至说话贬低我,让“我”感到无地自容,但是为了维持友情,“我”不得不委曲求全讨好他;
  • 最好的朋友突然有了“新欢”,于是就将“我”抛弃,“我”小心翼翼地去挽回,却无功而返;
  • 为了不被朋友嘲笑是胆小鬼,“我”和他们一起嘲老师的背影做鬼脸,背后扔小纸条。
  • ……


总的说来,就是孩子在这段友谊中,受伤多,欢喜少,常常情绪沮丧、愁眉苦脸。

也许有的家长会不以为意,不和我玩就不玩呗,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嫌弃我,我还嫌弃他呢?这有啥可受到伤害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能站在几十岁人的心智上去看待这些问题,孩子如果陷入在这种“有毒的友谊”中,会极大地消耗他们成长的“正能量”,甚至对于性格发展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成人面对言语打压行为倾轧都会崩溃无助,甚至做出跳楼自杀等极端行为,更何况是一个孩子。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引导和疏解!
学习孩子所处阶段的
友谊特征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育与发展教授罗伯特·塞尔曼(Robert Selman)对250多名3~45岁的人进行了访谈和研究。

他发现,在人的一生,对友谊的认识和理解是变化的,大致可以分为相互重叠的5个阶段。
01
友谊的无差别阶段(3-7岁)
短暂的游戏伙伴关系
孩子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很难考虑其他的观点,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能从一种关系中获得什么。

大多数孩子会根据时空上的临近性以及实用价值来判定他们的朋友。

比如,他们会因为“她和我住在同一栋楼里”,或“他有我想玩的奥特曼”而结交成朋友。
02
友谊的单向阶段(4-9岁)
单项帮助模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为,好朋友就是“我要求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的朋友。

比如,他们会说,“他是我的朋友,因为我每次跟他借玩具,他都会同意”,或者“她不是我的朋友,我让她走左边,她非要走右边”。
03
友谊的互惠阶段(6-12岁)
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
朋友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互妥协,但仍主要服务于个人的自我利益,而不是朋友双方的共同利益。

他们会说,“我愿意为朋友做一些事情”或者“他是我的朋友,别人不理我的时候,只有他和我一起玩”。

但是如果要争夺一个“小组长”的荣誉,两个人可能会“掰了”。
04
友谊的相互阶段(9-15岁)
亲密的共享关系
在他们眼里,友谊是一种持续的、亲密的、忠诚的关系,不仅包括为彼此做事情,朋友之间还会产生占有欲和排他性

所以,他们会说,“他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当我发现他还和别人交朋友时,我真的非常难过”。
05
自主的共存阶段(12岁+)
友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阶段
孩子信任、支持朋友,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同时开始学会尊重朋友的自主性,懂得给予对方自由。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说,“他是我的朋友,我会坚定地支持他、帮助他。但我不会强制要求他,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作为朋友,我会尊重他的自由。”
如何帮助孩子打造坚固
友谊小船
1

实时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多关注孩子,多和他聊天,交流他与朋友的相处情况,做到及时了解,我们才能进行引导和干预。

比如,问问孩子:

你为什么喜欢和某某小伙伴一起玩呀~

和朋友在一起你们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不开心的事?

通过聊天,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孩子的交友情况。

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或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来进一步观察孩子与朋友的相处情况,判断自己的担心是否多余。

如果发现孩子行为突然改变,心情持续低落,怀疑是受到了不良影响,不妨跟孩子好好谈谈,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比如:

你现在说话开始带脏字了。

你最近是不是经常和某某一起玩呀?

你最近好像经常不高兴,发生什么事了吗?

通过沟通了解事情始末,也能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不对,想想新交的朋友是不是值得继续交往。
2

角色扮演,情景再现交友问题
晚上回家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把白天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情景再现,进行重新演绎。

爸爸扮演欺负小朋友、爱冲撞打人的“坏孩子”,或者是和妈妈一起拉帮结派的小“团伙”,孩子扮演老师或者大人,教育这个“坏孩子”。

当角色游戏结束,父母要针对刚才孩子的表现进行复盘,对于那些欺负人的朋友,一定要让他学会坚决地说“不许欺负人!”

角色扮演时,多问问“如果……你会怎么办?”,引导孩子找到愉快相处的朋友,科学解决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这样可最大程度减少“坏榜样”带来的不良影响。
3

明确原则,对不良同伴关系当断则断
孩子年幼,内在秩序还不稳固,需要我们帮助明确言行的标准和原则。比如:

学会宽容和理解;

尊重他人不嘲讽;

不随便动手;

不强迫他人等。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模仿行为,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年幼而一笑了之。我们无法要求其他小朋友必须怎么做,但是我们要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的需要坚持,错的就不能去做,而一旦做了就要及时改正并承担后果。

孩子在父母的监督和纠错下,最终就会牢固树立是非对错意识,成为遵守良好规则的孩子。

当然,如果孩子的“朋友”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品质或行为问题, 一定要减少和对方的接触,引导孩子打造新的交际圈和活动项目,远离“坏朋友”。

END


    关注 嘟嘟妈妈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