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伦,是一座独立的高山

 

台北市立中伦高级中学,校舍好像一座巨大的仓储场所,不像国内中学大门模样周正,也不想康桥双语学校倚靠群山,拾级...



台北市立中伦高级中学,校舍好像一座巨大的仓储场所,不像国内中学大门模样周正,也不想康桥双语学校倚靠群山,拾级而建。“超越世代,快乐学习,在中伦,在松山”作为学校的广告语,高挂在学校的外墙立面上。校务主任颜慕德先生早就在圆心广场恭候,宾主双方恭谨如仪,步入三楼会场。

会场周围布满各类书画作品,中间挂有标语,曰:教学正常化纾解升学压力,落实适性教育的理想。会场每个座位前早已放好果品茶点,水果摆设一律左桔子,右凤梨酥,中间是普洱茶水,颜先生说是象征吉祥如意。会晤仪式由颜慕德先生主持。首先由中仑高中潘正安校长致辞。潘校长六十开外,满头白发,笑容可掬。



(宾主双方,其乐融融)

他穿着随意,甚至没有外套,完全不像康桥双语学校的做派。他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是“面向未来”,是和皮尔盖茨合作的全球第一所“未来学校”(shool of the future)。幻灯呈现着皮尔盖茨、马英九和他的合照。学校主要从科技未来、人文未来和创新未来三个方面开发课程。潘校长的学校介绍简单而明晰,但显示出学校有很高的追求。他几乎有点隆重地推介为我们介绍学校情形几位老师,话语之间充满期许和褒扬。

图书馆主任朱安玲女士也是学校的规划主任,这个台湾大学的硕士,后来又留学德国,并取得台大博士学位。她是一个感性兼具理性的人,面相柔和而言语活泼。她说好喜欢大大的北京,喜欢坐小三轮在胡同慢慢转悠的感觉,好喜欢大陆的同行,喜欢同行们到小小的台湾来,一席开场白说得我们忍俊不禁。她说中伦还是年轻的学校,高中30班,初中24班。其中教师122人,教官5人,公务员27人。科技未来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装备上,如全校先进的电子白板首先满足课堂,让位于教学,更重要的是凸显课程的未来性,如和台北天文台结成联谊单位,学生在家里就可操控天文台部分设施,譬如学生的英文课程可以带到台北京华城去教授。面向科技未来并不意味着淡化传统文化,在人文未来方面,中伦与台北故宫合作,把故宫的珍贵藏品做成数位档案,学校就是一个数位博物馆,这样学校可以开发出更加多元的课程。如体育教师和书法老师联合,使古代书法笔意中融合中国武术之腾挪跌宕,让拳术套路显示出中国书法的“用字八法”的精华。而创新未来,主要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态度,课程内容和教授方法尝试跳出以往的窠臼,譬如带领孩子们学烧菜,譬如模拟茶叶在开水中泡开的过程和情态设计出舞蹈课程。当传统评价方法无法测试创新教法的成果时,他们与台南大学联合公关,学者们设计出创造力思考测评量表,教师也自发形成专业成长社群,自觉投身到行动研究中去,平时也愿意客观而自动地按照专家的量表评估自己的行为。我们在中伦高中的网站上,看到一份《台北市立中仑高级中学九年一贯课程第四群组精进课堂教学能力计划》,研习内容为“第四群组‘精进课堂’教学能力研习——综合领域之教学创意分享”,参加对象以中伦学校和市立诚正国民中学为主,也有其他学校老师自愿参加,虽然有台北市教育局指导,但多半是部分学校教师的“民间”研讨活动。时间超过3小时也可核发进修学分。这份有着民间“自助”性质的计划,体现了教师对于专业成长的“自觉”追求。正是这样的自觉自愿,中伦老师在地区教学技能比赛(“中番322”)中,取得了“一定111”(三个项目均第一)的业绩。这种教学创造力评价,引起同业的关注,曾举办过国际研讨会,媒体的评价很多也很好。学校实施“未来课程”,成功与否,要由学生说了算。学校定期有校务和教务评价,评价由专家组独立主持评审,评审时行政人员甚至家长都不在场。结果显示,有70%的学生非常喜欢学校!有30%的学生喜欢学校!没有一个学生选不喜欢学校!当然,朱女士也不讳言分数与成绩依然是学校的压力,因此说服家长理解赞同学校的多元创新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部国文科的郭冠琦老师在介绍高中国语文教学情况,他认为国文教学是一种快乐的分享,应该和孩子们分享优美的文学、精彩的生命、丰厚的文化。课程目标有“知性目标”:国学源流、文法修辞、阅读习惯、文学鉴赏、写作表达;“感性目标”:人文关怀与素养、生命力和价值观塑造。必修教材就是六册国文教材,选修教材是《论孟选读》、《国学概论》和《应用文》。学校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颇有特色。他们认为阅读不仅是应付考试,更是一辈子重要的软实力。平时有老师规定阅读的文本和进度,寒暑假另由老师规划阅读方案。阅读、作文和语文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有“趣味创意阅读活动策划”,教师选择阅读文本,设计好阅读活动的题目和要求,结合实际走访和布展活动,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到台大、进历史博物馆、到都市、去田园,这些活动其他课程老师也来整合。如“奇茶”活动有“如是我饮”“啜一口生活的真滋味”等环节,最后获奖的习作、片和实物进行布展。此外在“妙墨”活动、“绿叶舞清波”活动、“亲近作家”等活动中,故宫博物馆、著名作家白先勇、廖鸿基等都走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我们在中伦高中的荣誉金榜上看到,单是国文一科的竞赛活动,就有联合杯、台北城乡乡情杯作文、朗读、演说、乡土语言朗读、日语演讲、基金会作文等。

欧鸿志老师是国中部国文课的召集人。国中,相当于我们的初中。因为教育对象的关系,国中语文教育很重视环境创设、兴趣激发和活动化教学。阅读时空从教材延伸到校园空间,每个班级有班级书库,给孩子提供舒服而方便的阅读环境;每学年有读书写作竞赛,图书馆和国文课联合举办“书香列车活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给学生颁发书香列车的阅读护照,相当于我们的借书卡,但富有教育性和鼓励性;至于课堂,他们居然声言“好好玩”:用图画表现词语;以图画呈现课文的描述;补充有趣材料印证课文内容;布置活泼的作业形式;鼓励并展示学生的阅读创意等等。潘校长补充说,国中教育是大众的普及的教育,生源都是周遭社区强制拉来,然后各班抽签分班,因此,国中和高中部教师的课程和教学有点不同,而且家长社群也有不同,学校只有行政人员一样。他觉得一个学校,两种生源,整合起来有点困难,也曾向教育局要求分离,但没得应允。校长的补充,客观、科学,不违言困难。

见面会后,我们参观校园,并进入课堂观摩。学校主楼很高,以玻璃蒙顶,阳光下彻,通体透亮,标志性装饰很有抽象意味,如同《阿凡达》中的奇花异草,颇具未来情调。图书馆里,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是中仑高中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的产物,气势恢宏,可供学生朝夕观摩。走廊里存列着“百岁教材和在地生活文化漫步”专栏,相当于大陆的校本课程。课程主轴之一是“茶文化”,主轴之二是“苏东坡之寒食帖”以茶文化为例,课程名称是“创意茶公仔”,其中有“课程精神阐述”,相当于“课程宗旨”,下列“茶文化系列活动”和“各科茶文化实施方式和种类”。天地为师,草木劝人,每一个角落都贯穿着教育,甚至厕所墙壁上,也挂着古画复制品。


(校园布置突出未来意味)

教学观摩分成四组,高中国文分别由蔡晓惠老师、郭薇薇老师执教,国中国文由陈惠珊老师、刘谨华老师执教。我分在第四组,进入初中课堂,老师执教《赞美》,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老师先从蜜蜂酿蜜引出学习之道:“别出心裁”、“博采众长”,然后联系台北的面包师,到各料理店去品尝,最后创制“米酿荔枝面包”,供不应求,24小时烘烤机开着,印证“别出心裁”“博采众长”。在文本结构梳理时,采用画框框形式,概括出全文“博采”、“取各家之长”、“重新提炼”、“打好基础”几个要点。在分析“打好基础”要点时,联系李斯《谏逐客书》,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最后总结全文的起承转合。并联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告诫孩子们在博采众长、打好基础时要懂得“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道理,做到一个“勤”字。老师并没有用多媒体,一支粉笔飞快地板书,一手颜体的繁体字娴熟而漂亮。老师也没有过多地活动,基本上是一人讲下来。期间也有课堂练习,指导细致,甚至有些应试味道。据说高中组的蔡晓慧老师教学《春夜宴桃李园序》,先将同学们领到清人冷牧所绘的春夜宴桃李园图前,观察图上的情形。进入文本时也是教师讲授为主。我们还顺便进入一个高一年级的教室看了课程表。除了我们习见的语数外、理化生、史地音体美之外,还有“家政”、“社团”、“全民国防”、“资讯概论”、“高中公民”、“生涯和生命规划”等课程。核心课程是国文每周5节(其中一节《论语孟子》)、数学5节、英语5节(其中一节听力)。从课程表中可以见出校方在传统和未来、生活和职业、社会和个体诸关系的理念。



(在《赞美》的课堂里)

参观后,我们又来到会议室小聚,大家对学校做了崇高的评价。也许是第二所参访学校,也许是受到康桥张启隆校长的语言的启发,这回我们能够对课堂提出我们的疑问了。普遍的感觉是教学节奏不快、容量不大,问起《春夜宴桃李园序》要教几个教时,上课老师回答说5教时。有教师提出初中和高中基本上是教师讲授为主,是学校统一规划还是教师的自主选择,好像与国文课召集人的介绍有所不同。任课老师答曰:召集人的介绍是提倡,涉及到具体文本时,采用活动教学还是教师讲授,教师还有自主选择权。评课时,潘校长会不时插入,做一些客观的点评。他认为,决定课程的内容,主要还是教师的课程知识和能力。一般教师让孩子听懂,好一些的老师可能会提供路径和方法,卓越的老师会让学生不停地燃烧。同时,他认为,未来学校一定会打破权威,嘲讽迷信,一定是多元的,一定具有多种选择和可能。我们现在教孩子分明、精确,后现代能不能包容多元,认同暧昧?我们下一个思想是什么?这样调整?台湾有很尖锐的冲突,未来学校怎样,我们将努力去探索。

此次活动的联系人台湾大学何(?)教授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他是台中人,因海峡两岸的母语教学交流而认识。苏先生要求在台北联系参访的学校,而且要有一公一私,在同类学校中具有代表性。康桥张启隆校长首先接受,而后又联系了潘正安校长,他说在台湾,一般不太乐意接受进课室听课,是潘校长慨然允诺!于是我们给潘校长一个热烈的鼓掌。他说自己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关心国文教学,关心未来。中伦居然是全球第一所未来学校,潘校长非常有前瞻力!在台湾,掌握未来非常重要,“五都选举”,即将投票,我们都悬在空中。今天有缘结识大陆同仁,非常开心,希望大家到台湾来!潘校长和何先生都触及台湾政治,但都是点到为止,并不展开,但是台湾的政治体制和教育是有关系的,我们也能心领神会。

最后,苏立康理事长答谢致辞,她称赞说,对于母语教学的研究,何教授很有贡献。时间过得很快,当初两岸交流的诸位,有些退休了还在发挥余热,像今天的何教授;有些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像许嘉璐先生。她说,感谢中伦高级中学周围的安排和热情的接待,让我们对台湾的国文教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未来学校的理念,切合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伦之“伦”,本意是一所独立的高山,中伦高中一定会有美好而高大的未来。最后苏立康先生、顾之川先生代表中语会赠送礼品,还是刘国正先生的书法作品,但内容更为贴切,有道是:“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回来的路上,意犹未尽,大家便在车上“议课”。中语会领导指名叫我点评几句,囿于空间,由于怯场,我便在座位上谈了两点看法:一是台湾的国文教学,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赞美》一课,虽然基本上是教师一人讲下来,但几个结合做得特别好:一是文本理解和词语练习结合,一是观点理解和社会生活结合,一是结构梳理和学生活动结合,一是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一是文本总结和教育熏陶结合。二是几位校长的风度,令人折服。无论是张启隆校长还是潘正安校长,都是资深学者,为人谦卑有道。在对外交往时,都退居幕后,把教师推到前台,教师是活动的“主角”。所以无论是图书馆主任介绍学校现状和发展未来,还是国文科教师介绍国文教学,个个神采飞扬,口如悬河。校长只管点头、微笑、称许,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管理学校。我还引王栋生老师的著作为例,晚宴上校长一个不悦眼色,就让做副校长魂不守舍,那顿晚餐便味同嚼蜡。两位校长完全不同于大陆某些强势的校长作风,让我感慨丛生。同行者也有多位大陆校长,此番评价也引发了个别同行校长的不同声音,事后一想,当时是平心而论,随意发挥,并未意识已经回到车厢这个大陆“小社会”了。

晚上,躺在床上,几天来台湾教育镜头萦回不止。潘正安校长的一首小诗不禁又一次涌上心头:

记得当年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日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不觉怎么悃觉了,

梦里落花知多少…

2010-11-24

❤ 欢迎关注“语文树工作室”(微信号:ywsgzs)



更多优质资源请登录“褚树荣名师工作室”浏览下载,网址:www.chushurong.cn 或加入“宁波高语”QQ群在线交流,群号:229077169。


    关注 语文树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