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看点】QDII业绩堪忧 投资者应理性

 

在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压力的大背景下,QDII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多家QDII管理机构投资额度告急。今年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的十周年。...





精彩要点

在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压力的大背景下,QDII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多家QDII管理机构投资额度告急。今年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的十周年。



今天,老郭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十年中QDII的投资状况。

QDII业绩回顾

2006年4月,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6年第5号公告的形式,QDII制度正式启动。从政策实施的效果看,QDII制度拓宽了境内机构和个人境外投资的渠道,与QFII制度配合,共同发挥了调节资金双向流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改变目前我国海外金融资产中官方储备占主体的格局。

在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的当下,QDII产品无疑是一个可选的投资渠道,但是其过往业绩则提醒着投资者要谨慎为之。以基金系QDII为例,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4月底,150只QDII产品(含分级基金、不同货币种类)中,成立以来收益为正的仅71只,不到一半,收益率超过10%的仅48只。

除汇率风险外,回顾QDII出海的过往业绩可以发现,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能力普遍不足,这也应该成为投资者购买QDII产品前考虑的因素。

收益最好的是成立于2010年4月29日的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11.05%,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3.25%。而收益最差的是成立于2012年5月3日的国泰商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57.8%,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9.45%。

今年以来备受追棒的以大宗商品为投资标的的QDII产品,据统计,年初以来涨幅前十名的基金系QDII产品均为大宗商品类,收益最高的是中银标普全球精选,今年收益率为28.34%,排名第十的诺安油气能源今年收益率也达到13.28%。

但是其历史战绩则不尽如人意,上述今年涨幅居前的QDII产品自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均为负。例如上投摩根全球天然气资源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20.75%,但从长期看,其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45.3%。

对此类QDII产品的后市也需谨慎看待:本轮资源类大宗商品确实出现反转,但是反转力度不会很强,多种因素决定了其缺乏持续、健康上涨的基础,要警惕后续动能不足引发的调整。

看清QDII的实际收益

201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出665亿美元,其中QDII及RQDII投资非居民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合计220亿美元。而上一次证券投资出现净流出,还要追溯到2006年。

究其原因,一方面,通过QDII、沪港通等渠道购买境外股票等资产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市场配置资产的需求正在有序地得到满足。

再则,去年“8·11汇改”,叠加一直持续的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人民币出现较为明显的贬值压力,境内主体加大全球资产配置、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热门QDII产品的追捧热情不减,部分QDII管理机构投资额度告急。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4月底,150只基金系QDII产品(含分级基金、不同货币种类)里,暂停申购以及暂停大额申购的QDII产品有52只,占比三分之一;正常申购的有86只,占比57%。

但投资者若因为担忧人民币贬值而购买QDII产品,也要理性考虑到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兑损失。整体来看,这10年来人民币呈现升值态势,虽然近一年来出现贬值,但是未来人民币对美元会呈现双边波动,不会固定不变。

去年年底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从105贬值至92,“与多数投资者的预期未必一致”。汇率既受经济基本面影响,也受国际外汇市场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在美元走弱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可能走弱。

通过对近一年QDII产品境外投资回报率进行分解后发现,受益于汇率波动部分增加的收益并不足以覆盖基础市场下跌导致的损失以及较高的费率成本。也就是说,投资者申购QDII产品是为了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但最后的结果实则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因此,长期看来QDII股票型基金表现大概率逊于国内股票型基金产品,即使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存在,也不建议标配或超配QDII股票型基金。

老郭认为,在我国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能力普遍不足、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看强的情况下,投资QDII产品必须谨慎、理性,适当配置即可。同时,QDII的赎回时间较长,通常需要T+9、T+10,投资者不应抱有过多的投机心理来短期炒作QDII产品。出于分散风险的目的,投资者可以配置和国内市场关联性较低的欧美成熟市场,股票QDII中跟踪欧美股市的指数型和ETF产品均有不错的投资价值。

● ● ●


    关注 大圣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