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忍不住,想谈谈我们的教育(三)高等教育篇

 

我认为结合当前国情,最理想的教育体系应该是这样的……...





这回结论摆在前面,我认为结合当前国情,最理想的教育体系应该是这样的:取消幼儿园,提前小学入学年龄,小学一二年级为学前教育,教育内容参照幼儿园,原有的小学6年课程压缩至4年,初中高中照旧,大学阶段实现大专和本科两翼齐飞,平起平坐,大专培养技术人才,本科培养理论和管理人才。具体有三:

    一是推进大专教育

 

要想实现这样的愿景,而当务之急显然是要提高大专的质量和吸引力,我很严肃地说,就是要以蓝翔、新东方这样的大专为龙头,发展真正的技术教育,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大专中的蓝翔、新东方,就是本科中的清华、北大。

讲到技术教育,不得不提的一个词就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工匠就是掌握尖端技术的工人,造一把刀能切菜的是工人,造一把刀能削铁的就是工匠;造一个普通机床齿轮的是工人,造一个汽车变速箱齿轮的就是工匠……

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工匠精神?很简单,因为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完全是“反工匠”的,工匠是由工人进化而来的,但目前我们的工人大概有两种来源,一部分是所谓的“中专”毕业生,而中专这个奇葩的存在在实际操作中是用来分流初中毕业的“问题学生”的,具体不多说,免得被人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而另一部分则是小学文化甚至是连小学都没上过的农民工。这些人中不排除有极少数的天才、怪才,但绝大部分注定只能做一个普通工人,而成不了工匠。

感觉再讲下去讲不完了,好吧,下期出个《工匠精神特别篇》。

中国的未来需要工匠,需要大量的,高水平的工匠,而工匠的培养,除了世代的传承,大专是最好的时期。

开头提到了大专和本科两翼齐飞,平起平坐,这不光需要投入和建设,更需要价值观的引导。目前的现状是:能考上本科的上本科,考不上本科的才上大专,这种情况下,靠喊肯定是没用的,只有靠就业来引导,只有让大家知道,名牌大专毕业生能找到不亚于甚至超越名牌本科毕业生的优质工作,久而久之,才能彻底扭转社会对大专的歧视,最终实现大专和本科平起平坐。

    二是精简本科教育时间已经证明了高校扩招完全是个错误,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这次的“高考名额事件”,本来可以是一次完美的改革,可是因为各种无知,最终变成了一场惨剧。在高考人数逐年递减,而高校扩招(本科为主)依然在蔓延的今天,正是悬崖勒马的时候,精简本科招生名额,让本科重回“精英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当然,这个想法要想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重点来了,所谓的精简本科名额,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分数从高到低把一些人“分流”到大专,这样的话就又回到老路上了。长远来看,要想真正实现大专和本科两翼齐飞,平起平坐,必须从高考模式入手,高考应该分为大专和本科两条支线,把高中传统的“文理分科”变为“文理工分科”,传统的文科和理科参加本科高考,而工科则参加大专高考,分开录取。

这么做一开始大专高考势必遇冷,但是随着我上文提到的通过就业来不断引导,会慢慢地进入良性循环,最终真正实现大专和本科两翼齐飞,平起平坐,让人们真正像崇拜清华、北大一样崇拜蓝翔、新东方。

 

 

    三是部分恢复分配工作

可能很多人看到标题就呵呵了,别急,往下看。

就像上文所说的,这个时代,我想不到任何比就业更有说服力,更深入人心的标准来证明我们教育的价值。然而高考是公平的,社会却完全不是,部分恢复分配工作正是为了保护那些通过公平的方式选拔出的人才不会受到社会不公的伤害。

当然这需要我们的ZF和企业共同努力,一方面是综合上述两点,建立一个大专和本科两翼齐飞,平起平坐的高校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的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要拿出一些专门职位来,对一些重点大专、本科进行对口招聘;这只是第一步,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学校为企业服务,企业和学校不断加深联系,让学校的课程真正为企业、为社会的需求而设置,这才是长远之计。

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我认为都有必要部分恢复分配工作,但两者的目的不同,大专分配工作是为了提升大专地位,而本科分配工作则是我之前说过的,是为了重建高考的“信仰”。当然,这在推进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更多人为的不公,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方向,只有在具体执行中不断改进了。

好了,全剧终。


    关注 江阴小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