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别让传统文化跌倒!

 

电影《百鸟朝凤》是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






电影《百鸟朝凤》是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但影片上映后排片量并不理想,日排片量从2%下降到1%左右,7天累计票房仅364万。由于排片量太少,不少观众并不知道《百鸟朝凤》这部电影。5月12日晚,63岁制片人方励在网络视频直播中下跪磕头,恳求院线经理在周末影片增加排片。这一跪效果明显,截止至5月15日该片排片量上升到7.7%,影片总票房2783万元。

方励“下跪求排片”在业内和网友中虽掀起轩然波澜,究竟这一跪的意义在哪儿,大家一起跟随小编在影片中寻找答案吧。



这是一曲上世纪80年代的悲歌,讲述两代唢呐匠面对传统传承的断绝执着追求理想的故事,《百鸟朝凤》是唢呐名曲,在唢呐班子两台、四台、八台的排场顺序里,《百鸟朝凤》是超越这前三种的最高境界,“只有德高望重的死者,才配享用。”这首曲子,承载的是对人一生的评价。它引出两名徒弟游天鸣和蓝玉跟随师傅“唢呐王”焦三爷学艺的过程,而学艺,是为了出路和尊严。



庄户人家眼里的尊严,是唢呐匠在表演时的江湖地位。“从前出活儿的时候,唢呐匠坐在太师椅子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恩万谢的......”为婚丧嫁娶助兴,赢得尊敬,成就了一代代唢呐匠的自豪与骄傲,以唢呐班子为单位的集体,因此区别于普通的“庄户人家”。随着班子走村串寨不单能改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唢呐匠也是乡场中的“艺术家”。

会吹唢呐,可以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是出路;一首名曲,还能让人有面子,这是尊严,出路,是驱动天鸣父亲送子学艺的动力;尊严,是焦三爷将“匠心”视为生命的根源。



故事源于此,不仅于此。吴天明用“一个年轻生命的成长”与“一个生命的消亡”交叉来表现了一种精神境界。新事物的出现摧毁了唢呐班子赖以生存的空间,也摧毁了那“二三百年”间建立起来的优越感。焦家班消失,游家班无以为继。

唢呐的隐喻,昭示的岂止传统传承的断绝,时代巨轮下,多少的冤魂,行业、手艺、匠心,哪些需要时间耐心培养打磨训练的文化遗产,就这样渐行渐远消失了。即便是电影这门艺术,也在商业化的肆虐前俯首称臣,《百鸟朝凤》面对《美国队长3》的情势,像极了影片中唢呐班子与铜管乐队的正面对决。如此巧合,只能说世事吊诡。



在这样的末路前,有人夺路狂奔,有人吟唱祭文,有人分享凭吊,有人敝帚自珍,那唢呐挽歌以无人在听。《百鸟朝凤》,说唢呐事,如垂死呻吟,其鸣也哀,可叹这绰绰之声,犹如“白发宫女叹玄宗”,这穷途的行当,各个击破,涣散神形。倔强的焦三爷在一场葬礼上悲怆吹奏,献给死者的《百鸟朝凤》,也成为他自己和唢呐艺术的终曲哀歌。

《百鸟朝凤》是内敛的,吴天明导演并未藏否和夸大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在沉稳而持重的叙事里,他留下一个并不悲观的结局。焦三爷走了,希望在人间。这是电影艺术里一种古典主义的美感和光芒,也是老导演留给我们的一抹亮色。



它就像中国民俗文化教育的一本教科书,直观的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正受着何种打击,它值得你去影院观看,值得你去思考,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在意自己国家的文化,还会有谁用生命去捍卫我们的民族文化呢?!工匠精神需要传承。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样一个节日的创立,根本目的就是吸引全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不至于像《百鸟朝凤》一样成为一首终曲哀歌。

传承工匠精神
万达云鼎组团
130-180M2典藏户型
臻稀上市
火爆认筹中!
销售热线:0452—288 9999








    关注 齐齐哈尔万达广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