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果·思潮】我们看电影,目的是什么?

 

我们活在这世上,有种观点可以认为: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其实是没用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电影,岂不是浪费生命?...

前期阅读
人物浅析——孤独者的狂欢与哀鸣
高二科实电影 正趣果上果 预告片
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最最本质的悲剧
即便,主角是一个面瘫




我们活在这世上,有种观点可以认为:

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其实是没用的。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电影,岂不是浪费生命

当然不是!

看电影的目的,其一便是
举几个例子
你看《爆裂鼓手》,看到了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
“生而为人,对不起”

你看《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

看到了一个如同圣人般不断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松子。然而不管有意无意,她从不放弃生活的希望。不管生活再怎样破碎,她仍然本能地生存下去。
你看《入殓师》

看到了一个你从未接触过的职业。小林大悟作为一个入殓师对待死的敬意,犹如对待生的真诚。帮助逝去的人在最后一刻有尊严的死去。
你看《推拿》

你看到那些在黑暗里却一直在寻找光的人。
你看《少年时代》

看电影里的男孩在不到三个小时里长大成人,意识到时间是那么的奇妙。
你看《星际穿越》

你看到了在这浩瀚宇宙中渺小的人类,却又看到了能穿越维度的爱。



当然,同样是看电影,也不难见到这样的对照:

甲走出贴满花花绿绿宣传海报的电影院,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乙走出欢声笑语的电影院,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这电影真好看,xx太帅了qwq,内xxx和xxx对话那一段巨逗诶”

丙看完了电影,屏幕上还在放映演职员表,观众们话很少,也很少有起身走出放映厅的。直到片尾结束,厅内的观众爆发出了雷鸣的掌声

......

显而易见的,甲是真真确确浪费了几十块钱看了部烂片。而乙呢,这钱花的不很冤,因为他已经享受到了电影作为大众娱乐的最基本效果

然而,如何看待丙和丙看的电影?

这就不免要涉及到电影作为艺术的本质了。

有人回答说:

电影的本质是人的所有未竟之梦,所有沉潜心底等待唤醒的细胞,一种看着别人的故事想着自己的心事的心情,或者只是一种完全的投入,让高明的导演来震撼自己。

如果成为一种表现思维和观点的手法,这是有内涵的电影。平庸的么,只是挣钱糊弄观众的手段。
可以认为,电影的本质在于三个层次:

娱乐、审美、思考

关于娱乐,大多数电影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暂且不谈。

关于审美,其实美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之美,一种是腻之美。
腻之美,说白了就是演员颜值高,戏服好看,环境优美。


这种美,固然养眼,但是看多了便会发现,大多数的这种美都大同小异,看多了更易造成审美疲劳。
原之美,专注于演员的表演、台词,甚至镜头中的各个电影要素的安置方式。


对于人来说,脸可能不是那么好看,但是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很适合这个形象,对表现人物恰到好处”的舒适。对于环境和道具等非人要素来说,原则是,一切为表现人物和中心而服务,而不是为“招揽观众而服务”。

所有的要素均为人物、思想和主题服务,这便是“专注本质胜过表象”。

而说到思考,不谈大情怀,只谈看完电影每个人会发生的无限联想和属于自己的内涵理解。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电影就是要让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即使走开,也要在心中回想着、尝试思考和解决着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便是观众无尽的联想所带来的。

这里说的问题,不只是类似“究竟他爱不爱她”的问题,还需要思考“主角身上发生的故事,和我自己有哪些共同之处?”“如果我是他,我会不会这样做?我应该怎么做?”“悲剧的结局,是由哪些关键因素导致的?”“这部电影,表现了人生/人性/社会的什么本质?”

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让自己通过电影体验自己体验不到的人生

正如:“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杨德昌



第二个问题
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报仇。”——韩松落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批判任何一种电影(当然,除了上文中甲看的所谓“烂片”),而是应该在电影的意义和目的中,以现状为检验,趋向一个平衡。而此处说的“需要”,便是能使现状更趋向于平衡的电影。

现状是什么?

不妨从豆瓣电影(目前最冷静的影评地,评分较为客观)上寻找答案:
可以看出,青春类电影不在少数,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近几年火过的几部电影的评分都并不高。

再看按评分排序:
这些大作与上面的某些电影的最大区别,是它们几乎从海报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角度、主题和别人不一样。

等于没说?仔细比较“青春爱情片”的海报,你可能会找到一些共同点。

仔细比较“爱情片评分最高”的众海报,你不太可能找到任何共同点。

这便足以反映出它们在主题、切入角度等的不同。

而现状便是,主题、选材、中心、人物等要素,重合或类似的太多了。

如果忽略演员的著名和颜值,有两部戏摆在眼前:

一部是几个男生女生的学校时光,甜美的笑容,蔚蓝的天空,懵懂的冲动。

另一部是几个小人物在孤独的挣扎中的相互取暖,可笑更衬可悲,有不绚丽的爱情,有不露骨的抒情,结局表达了一些“不能被轻而易举读懂,但是很有意义”的主题。你会选哪部?

几乎没有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前者。为什么?

因为大家看过太多前者一样的电影了,即使它们的情节跌宕起伏,即使它们人物关系各不相同。

而后者的优势在哪里?在于“新”。这种新,在于描写众人不很经常在意的人物,营造众人不常体验过的气氛,设计由于人物、环境不同而不同的情节,让人们欣赏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让观众展开从来没有想过的联想,挖掘未曾接触过的内涵。

然而?

“通过电影来实现一种远离尘世、充分极端地接近我们精神本质的这样一个作品,需要真正的勇气和真正的舍弃。”——姜文

勇气和舍弃是什么?

舍弃,便可以理解为,舍弃只喜欢看前面说的“前者”一样电影的人们的关注。

勇气,也可以理解为,要有专注本质,心无旁骛,甚至孤注一掷的勇气。

只有做到舍弃和勇气,才能“向庸常报仇”,才能做到两种电影的平衡。




以胡歌说过的某广告语为结:



“不追随,不迎合,不证明,专注本质胜过表象,领天下为之所动。”



综合楼四层

五月十八日

和对完美的偏执//

一群小人物的孤独//
梦·电影·思潮
正趣果上果

关注公众号致壹了解更多

人大附中高二科学实验班

部分图片和注解引自知乎


    关注 致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