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胡说·29 】你几个意思?

 

如何把道运用好,老子这一章虽然简明扼要,却是苦口婆心。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





如何把道运用好,老子这一章虽然简明扼要,却是苦口婆心。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一章里概念极多,几乎囊括了修德方面的所有方法。

1、虚和静:这不是两个相同层面的概念。虚:指道,指恍惚,指无和有之间的那些循环。静:是方法,指第一章所说的那种“常无”和“常有”的状态。就是说:笃行那种想去认知和不想去认知的状态,以观察、摸索道的本质。

2、观复:就是观察道的循环往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这两个字的最好注解。马未都给自己的博物馆起这个名字,就是要通过文物收藏来观察历史的轨迹。

3、命:本性。复命:回归本性。就是回归到道的本质。就是回归你身体以及思想中那些与生俱来的道的本性。

4、常和明:同样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一个是哲学概念,一个是方法。我们在第十讲中讲过:常和明,一个是代表“不断变化着的永恒”,一个是代表“不断去揭示的方法”。有关“明”,我们不妨复习一下——“明,就是不断地发现、明了、洞彻、把握,回过头来再用这个你已经把握住了的明,去不断地发现、明了、洞彻、把握……于是你就得到了永恒的真理。当然,这个永恒的真理依然是在不断地循环之中的”。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要想把握道的本质,一定要追寻到它的极致。要想以“常无”和“常有”的状态去观察、参悟道,就一定要笃行不辍。当天地万物都欣欣向荣之时,你还要再更深层次的去观察、感悟道的循环往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世界万物、芸芸众生都会回到其最初的状态。天地万物回归玄牝之门,连同有和无回归众妙之门。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这种回归叫做静,以静的方法去回归你身体以及思想中那些与生俱来的道的本性,如此便得到一种永恒,把握这种永恒的真理,你就可以洞彻一切。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糊糊涂涂去做事是很凶险的。只有洞彻了才能从容,才能成为王公,才能得天道,才能持久,到死不会有危险。

老子在这里明确表示出以下几个意思——

1、道德经是教人如何经国济世的。这一出发点和儒学完全一致,绝不要把道德经误解为遁世逃避的人生哲学。

2、只有参悟到道的本质的人才是圣人,才可以得道、得天下。这才是老子心目中的圣人,而不是儒学吹捧的那些谨遵周礼、欺世盗名的虚伪圣人。

3、修德的方法是很简单的——守得住静,能懂得本性,体悟到那种循环往复的变化,聪明,不妄作,即可。


    关注 杨杰的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