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心路】在美国大学发现自己的梦想专业

 



在考完本学期最后一门期末之后的晚上,我待在宿舍整理东西。

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的每一门课,平均都有两厘米厚的笔记。倒不是教授们上课喜欢灌输,只是自己喜欢下课回去自己查资料,记下课堂上没有提到的有趣的知识。就这样,一节课的内容有时候就有了好几页的笔记。而这样积极吸收新事物的态度,是我大一收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

还记得当年申请的时候,我一门心思的要修生态学,并坚定地,先入为主地相信“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唯一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热情的专业”。于是,所有申请的大学都填了这个。后来,来了UCSD,第一学期的生态实验课让我觉得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而由于学院通识教育的要求选了好几门专业以外的课程,我却反而喜欢上了这些专业以外的领域,甚至萌生了“我到底想要什么”这样的疑惑。

我慌得不行。大概是因为对当时的专业专情了多年,惯性让我很难在短时间内心理上接受兴趣的改变,就好像忽然迷失了自我一样。于是在思绪混乱了很久没有结果之后,我跑去向很多人咨询,还跑到了学校的Advising Center,最后在一个晚上和爸妈通了好几个小时的电话讨论这个问题。和大家的交流让我发现,之所以会产生这样“迷失自我”的感觉,是因为我忽视了一直以来一直存在缺没有在意过的问题:我视生态和动物学为最终归宿,到底是因为真是的只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还是在为数不多的有些了解的领域中,只对这个领域感兴趣?也就是说,我并非“迷失了自我”,而是一直以来就未曾了解自己,未曾真正明白自己可能想要的东西——仅仅是在自己有限的见识里,选择了一个相对最感兴趣的领域作为自己的“理想专业”,而这个专业并不一定是我潜在的真正最爱的领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在见识到很多未曾了解的领域的有趣后,产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样的疑惑。

在解决了心理困扰后,我索性放开了。在之后的两个学期,仍然选修一些生态领域之外的课程,有技术类,艺术类,理论课,等等。果然,在上完这一系列的课程之后,我发现相对于单纯的理论研究,我更喜欢自己亲自创造,比如,我能花周末一整天的时间用代码做一些好玩的照片滤镜而不觉得烦,而对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实验却让我没有那么感兴趣。而在所有接触过的课程中,我最爱的还是科技类。于是,我最终决定将自己的专业改成了软件开发和基因测序相结合的生物信息技术。而现在,我享受着每一堂课,也仍然愿意为不同领域的知识驻足。

很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在接触了更多的课程,见识了更多的世界后,我还会再一次对自己的专业做出调整,但这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好奇和积极的开放态度,因为,都没有了解过,怎么知道不喜欢?詹姆斯卡梅隆是伟大的导演,但同时也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深海探索和海洋学研究;纳塔莉波特曼是女神级的演员,但同时也在哈佛进修了心理学……谁说只能有一个focus?

现在,在这个安静的晚上,坐在地上翻看这些歪歪扭扭的笔记,我仿佛又回到了上这些课的美好时光,仿佛又一次感受到了当时,每一次理解和学会新东西的感动和震撼。海洋气候学课上,我们回到了地球形成之初的宇宙;在有机化学课上,我们被分子结构以十万次每秒的速率变化震撼;在交响乐课上,我们屏息聆听贝多芬与不公命运的酣战;在细胞生物学课上,我们满目是生命系统的精细微妙;还有植物和动物生理学,心理学,微积分,微分方程,离散数学,Java编程,甚至还有披头士专研课……感谢当时的我,并没有严格按照专业要求一步一步的上下去,这是大学第一年带给我最棒的礼物:不是脱离父母的自由,而是离开井底,看到的更大更美的天空。

版权申明

本文为AADPS原创,保留著作及出版权利。

感谢学员与家长的支持信任,AADPS美本留学服务冬季轮招生计划已经足额完成!如果您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但还暂未联系的,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夏季轮招生。


    关注 美本留学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