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华西解剖问答题(一)

 

1、有结肠旁沟的位置、交通、毗邻和临床意义答:结肠下区的间隙主要有右结肠旁沟、左结肠旁沟、右肠系膜窦和左肠系...



1、有结肠旁沟的位置、交通、毗邻和临床意义

答:结肠下区的间隙主要有右结肠旁沟、左结肠旁沟、右肠系膜窦和左肠系膜窦。

右结肠旁沟位于升结肠右侧,上通肝肾隐窝,下达右髂窝后可通入盆腔。结肠上区的液体可沿右结肠旁沟向下扩散,阑尾炎的渗出液亦可沿此沟向上,流入肝肾隐窝,常导致误诊。

2、腹膜形成的肝韧带及其间的穿行结构

答:腹膜所形成的韧带不同于骨连结中的韧带,它是连接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连接相邻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多数为双层腹膜,少数为单层腹膜,对脏器有固定作用。有的韧带内含血管和神经。
肝的韧带位于肝下方的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已述及,肝上方有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
镰状韧带(falciform ligament of

liver)是位于隔穹窿下方与肝上面之间矢状位的双层腹膜结构,位于前正中线右侧,其前部沿腹前壁上份向下连于脐,侧面观呈镰刀状。其游离的下缘肥厚,内含肝圆韧带,后者由胚胎时的脐静脉闭锁后形成。由于该静脉生后常未完全闭塞,临床曾利用此管道作门静脉造影或对肝癌进行化学治疗。由于镰状韧带偏中线右侧,脐上腹壁正中切口需向脐方向延长时,应偏向中线左侧,避免伤及肝圆韧带及其中的血管。
冠状韧带(coronary ligament)呈冠状位,分前、后两层,由隔下及肝上面的腹膜移行而成。前层向前与镰状韧带相延续,前、后两层间相隔较远处的肝表面未被腹膜覆盖的区域称为肝裸区。冠状韧带左、右两端处,前、后两层彼此粘合增厚形成了左、右三角韧带(left,right triangular ligament),左三角韧带中通常含有肝纤维附件,后者是新生儿特有的肝残留物。



3、胃裸区的位置、边界、临床意义

答:胃前壁的前方,右侧伴有肝,左侧有膈,两者下方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外侧壁相接触,常称为胃裸区。

4、胆总管的分段及毗邻

答:胆总管由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一般长4~8cm,直径为0.6~0.8cm,若直径大于1.0cm时,可视为病理状态(如胆总管下段梗阻等)。由于胆总管管壁含有大量弹力纤维,富于伸缩性,在梗阻时可扩张增粗到相当程度而不破裂,手术中可被误为十二指肠。根据胆总管的走形,可将其分为4段

(1)十二指肠上段: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与左侧的肝固有动脉平行,两者的后方为肝门静脉。此段为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的常用部位。

(2)十二指肠后段:行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左侧为肝门静脉,左后方为下腔静脉。若胆总管结实位于该段,可用示指探入网膜孔,与拇指一起轻捏十二指肠轻捏十二指肠和胆总管,即可探知。

(3)胰腺段:紧贴胰头后面的胆总管沟内。

(4)十二指肠壁内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形成略为膨大的肝胰壶腹,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 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合称为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的作用。



5、小儿气管切开的层次及可能损伤的结构

答:在体表,上界平环状软骨、两侧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围城的尖向颈静脉切迹的三角区是切开气管的安全三角。

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

过深可能会损伤胸腺及头臂静脉、主动脉弓。


    关注 KBanatom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