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婴养虚:先天无为虚中养慧

 

胎婴养虚——先天无为,虚中养慧(10月怀胎0-3岁)熊春锦先生胎婴养虚,其中的“胎”,指的是十月胎胞发育期。...



胎婴养虚——先天无为,虚中养慧
(10月怀胎0-3岁)

熊春锦先生


胎婴养虚,其中的“胎”,指的是十月胎胞发育期。婴,则是指出生后至长到三岁的这一人生时期。胎体发育期与婴儿成长期结合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共同称之为人体生命、人生发展六阶段中的第一阶段。

这一人生阶段,是生命从虚无到实有、从稚嫩到柔弱的发育阶段。这一人生阶段,完全处于先天无为状态。心灵纯真,没有物相的障碍,对任何能量都是被动接收状态,可塑性极强。是培补五德、涤除本因中的五阴、调谐内五行的最佳时期;是运用“道治”、“德治”建设生命,用“中气以为和”创造稳定型“阴平阳秘”性命结构的最佳时期;是为人生奠定正确、坚实、厚重的道德基础,培育道德心灵开启慧心之窍,启迪大脑慧智潜能的最佳时期;是积蓄丰富科学创造力能量,使其能量淳厚而全面的时期;是开创明德知道、慧智双运、心身健康、事业顺利人生的最佳时期。


养精神,养命形
养虚。养,主要指抚育、培养、修养、供养、奉养、饲养。养对于生命而言,指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礼记·郊特性》:“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也是指出食五谷所摄取的能量转化所养的是体内的阴气,而服食餐饮五德能量所养则是体内的阳气。《韩非子·五蠹》“养不亏”。能获得天的五德之炁养精神,地的五谷之气养命形,则不易亏缺和伤损。

养,在古代根据生命是由性与命双重结构复合而成的理念,又分为养其根、养其心、养其神、养其身等等。以五德养心性,以五谷养身命,这是对性和命的双重营养。《黄帝内经·灵枢》中曾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段话所揭示的就是人类生命营养来源的真谛,天以五德的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地则以五谷的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生命。五德的能量与五谷的能量在体内流动互渗,相融相汇而使我们具有生命的活力。


诵读经典,养育胎儿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营养,主动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所获得和释放的能量饲养我们自己和孩子们的精神系统。水是天德养神能量最佳的载体和传输器,水与天德与能量的亲合力最高。上善治水,用丰富充沛的五德能量注入胎儿的羊水和体液之中,注入孕期准妈妈的体液之内,就是最佳的上善治水而养神。

虚,“墟”的古字,本义指大山。《尔雅》“河出昆仑虚”。释:“江河水流都发源于昆仑山脉”。《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修真之释:“提升增强你那进入虚无合道的能力,以利于更清楚地慧观楚地的情况”。世间之释:“登上那更高的山峰,以利于更清楚全面地观望楚国故土”。

虚与实相对应。《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这里所指则不是“大山”,而是《老子·德道经》中的“致虚,极也;守情,表也”的虚境,也就是“真空妙有”的境界和境地。正如《韩非子》:“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 虚指的是无欲无为的境界和生理状态。虚在“胎婴养虚”中,是指胎儿婴儿的先天心身环境和状态,从而抢在孩子转入后天之前,打下道德慧心和智慧头脑的基础。

胎婴养虚,在德慧智经典诵读之中,是指运用经典所蕴藏的五德能量,作为精神的食粮,抚育、培养、滋养、饲养胎儿时期和婴儿时期的生命。
老子曾指出:“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依据《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生命理论,形魄相依不可分离,形体是精神的载体,精神则是形体的主宰。形体与精神的抱元守一,抟气至柔,是最佳的一种形、神、德一和谐统一的旋极图状态(玄天一气图),也是一种最佳的上善治水时期。

另一方面,我们前面讲到,依照老子的社会发展分期而言,人的胎儿、婴儿时期即是道治的一种状态,纯先天无为,生命的精神与形体两大系统处于无为而治时期。道光德能能够没有障碍地进入生命的这一太极之中,只须把握住用上善德能的灌注,就是一个完美的旋极图。

人的幼儿时期是德治状态,虽然不及胎婴时期那样容易饱和性地获得“道光”上善的精神营养物质,但是因为这一人生时期处于德治的上德不德状态,所以就最易于获得淳德性的德一精神营养物质,易于培养淳朴、完整、纯真的德一状态,抱一无离地滋养道德心灵,培育慧心和启迪大脑深层的慧性组织结构,为今后人生之旅的道德心灵品格和慧智双运的头脑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自熊春锦先生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六章第一节



注: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daodu/20060321/222.html

图文源自网络


明明德书院——一所回归本真的所在
安住、自在、日益、日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明明德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