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医生的小宇宙】节律的故事

 

创号期老作者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认知就回来了。身份identity的确立,不只是帮助一个人找到自己的perspective,还确定了她所观测的范围。联想到人类的物质性,也就是有限性,找到自己的边界是大好事。恭喜周医生...



1、 小小的受精卵

文学作品中的“宿命”,医学课本中的“由基因决定”,总在故事进行到认知的边缘时登场,并往往赋予故事悲观、沮丧和无能为力的色彩。直到“节律”这个词出现,一切都变得优美了。

妇产老师说,做试管婴儿的时候,受精卵在体外形成,待其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将所形成的胚胎分为六份,一起植入子宫。之所以要分成六份,是因为只有那些内在“节律”和子宫一致的胚胎才可以顺利着床并存活下来,有时候,六个胚胎中没有一个可以存活。这是我在医学课堂上听过最美的故事。

人类要像母牛一样生产,是个血腥又安慰的信号。至少意味着人类还没有退化为他们引以为豪的先进医疗技术的一部分。辅助生殖技术把魔爪伸向这片最后的净土。然而,小小的胚胎,用无声的节律宣布它的命运是着床生长还是永远沉默。科技势如破竹,“节律”节节败退,藏身在小小的受精卵,守着它最后的阵地。

二、丢掉节律的人
那个病人躺在床上,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他靠起搏器和呼吸机维持心跳和呼吸。家属想要通过机器延续他的生命,结果导致他丢掉了节律和尊严,变成机器的一部分,并让悲伤和绝望在没有节律的休止符上无限扩大。
三、黑暗中的舞者
我想当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可同时又想做默默无闻的儿童教师。我追求数学的精准,又想拥有舞蹈的美感。我到底该做什么才好呢?莫名其妙地,我做了小儿内分泌科的医生。

我读了那么多书和文献,仔细研究激素的代谢过程,还真有点像科学家呢。我在门诊给孩子们量身高、称体重,连哄带逗加安慰让他们配合治疗,虽然不是老师,也有那么点点意思。身高、体重、BMI、血容量、体表面积,一样样精确计算,为了让那些药片到达小家伙们的体内变为最合适的工作浓度,简直觉得自己比数学家还要精准呢。可是,美感在哪里呢?

门诊中,邱老师反复调整治疗方案,而小家伙的疗效仍不好,真是令人头疼。她说,药量精准而效果不好的原因是,药物模拟的激素脉冲与生理状态下的脉冲有偏差,因此需要在全天药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用药时间和单次用药剂量,尽可能完美模拟生理状态下的激素脉冲。于是,对着小家伙的病历本和检查单,邱老师仔细揣测他体内看不见的脉冲的形状,反复斟酌并调整剂量和时间,希望能给他一个趋近完美的脉冲。邱老师平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粗人,可是我分明觉得给小家伙调整激素剂量的她,像极了黑暗中的舞者:她仔细聆听最细微的音符,再动用每一块肌肉,在身体上制造出完美的律动。


    关注 夏娃和伊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