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地来聊一个概念:价值观

 

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的一系列信念的集合。对自己如何过一生有什么期待...



1.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的一系列信念的集合。对自己如何过一生有什么期待?在一个生命周期几十年的光景里,什么事是值得做的?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会面临选择,选择背后的信念或原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购物时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背后的原则可能是“商品质量/代价的比例越大越值得的”;飞跃大半个中国去看望一个姑娘,背后的原则可能是“此刻能见到心心念念的她比什么都重要”;选择一份低薪的产品经理工作,背后的原则可能是“在职场初期,一份创造改变生活的产品并在过程中积累能力比薪水更重要”。由此可见,价值观是人们生活中,为满足自己内心需求,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情境作出价值选择的一些列信念的集合,它是在对人与自然、人与人间的关系和人与社会间的关系独立思考之后,对不同对象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所以笼统地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其实是不准确的,也没有意义。

在人生的尺度上我们有如何过一生是值得的信念,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有哪些价值是需要通过职业的方式去实现的(职业价值观)?有哪些价值是在家庭里实现的(家庭价值观和婚姻价值观)?有哪些价值是可以通过发展兴趣来满足的?我是否要把兴趣转换成职业?还是让职业实现自己对财富和成就的追求,让兴趣来满足自己对审美的需求?对于职业、家庭、兴趣之外陌生而多彩的世界,我还有什么其他的期待?如如何拥抱偶然、制造惊喜?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分别想要什么?为了让自己不再纠结失落,我该如何一步步认清和提炼自己的价值观?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

价值观抒写对于生活中不同的角色、领域和情境的选择,我们或被动或主动地接受了一些价值观。比如忠诚、开心、荣誉等等。一些常见的价值观列表如下,暂且不去思考它们的合理性。后面再讨论如何通过独立思考,打磨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从下面的列表中选出你认为重要的八项价值观,也可以自己添加,总之写出八项你认为重要的价值观,记得只能选择八项,虽然在筛选过程中会有点舍不得,但一辈子时间精力有限,你不能奢求太多。



下面做一件更残忍的事情,在选出的八项价值观中,去掉五项,选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三项价值观,如果在筛选的过程中,你手心手背都是肉,甚至嚎啕大哭,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你内心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将这些常见的价值观例子进行归类(归类也是一种思考方式),会得到一张施瓦茨价值观地图(Geography of values,这些常见的价值观可分别定为在开放、超越小我、自我提升和保守四个象限,每一个象限又可分为两小类:开放(自主、精彩),自我提升(成就、影响力),超越小我(助人、博爱),保守(安全、传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价值观一般会经由“开放—超越小我—保守”或者“开放—自我提升—保守”两条路径而渐趋向保守,到了老年还保持着开放心态的人少有,所以也很珍贵。



前面做的价值观抒写练习中,你的价值观落在了哪一个区域呢?是否准备好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反省了呢?当前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你当前阶段对生活的需求呢?注意回到文章开头的概念,我们对价值观的定义是【对于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的一系列信念的集合】。比如一些年轻朋友在刚开始选择工作的时候会接受父母眼中好工作的标准“钱多、事少、离家近、安全稳定”,回老家县城当个公务员,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这个信念,最终他都作出了这条信念所指向的价值选择。“钱多、事少、离家近、安全稳定”这条信念是价值观系统中信念集合中的一个元素,他会和其他信念一起,或促进或毁掉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的期待。我们要做的是自觉思考、反思个人价值观系统中的每一个信念,让他们在我们追求人生幸福过程中发挥正向作用,而不是让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引导我们走向错误的路径,甚至陷入泥淖而无法自拔,最终蹉跎一生。

2. 如何打磨自己的价值观?就像经济学中的规律一样,每一种价值判断原则都有它的前提假设、适用对象和比较对象,所有的这些原则构成一个价值体系,它们之间可能互相支持,也可能存在矛盾,这要看它们所处的逻辑层次。一个人的价值体系就像他内心的世界地图,指引着他到达他想去的地方,成为想成为的人。一张准确的地图可以让人不出意外地到达目的地,而一张歪曲的地图则会让人耗费额外的精力,最终放弃或甚至折腾死在半路上。一个人的价值观地图越是准确,外观地看这个人活得越透彻、越智慧,不纠结,沉稳坚毅。

严格来说每个人应该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可真正能清楚地说出自己价值观的人却是少数;而能够经过独立思考,总结几条属于“自己的”价值观的人就更少;进而能够让一条条价值判断原则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价值体系,完成系统思考的人就更少了。一条原则的提炼首先需要我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看了李笑来老师写的系列书籍之后,发现自己竟未曾有意识地提炼过关于“独立思考”方面的概念和方法论,更别提将这种方法论应用于生活中,导致不经过严谨思考就在脑中种下了一些价值观,比如“人的人格类型在儿童期基本定型,成年期很难改变”、“爱因斯坦的智商是200,而我的智商是115”,像这一类不经思考就植入大脑的价值观往往会禁锢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影响我们进取的心态和目标的达成。你经过思考看出上面两条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了吗?你有“独立思考”的概念和方法论了吗?

总结生活经验会让我们发现“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些朴素规律。生活中觉得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领域首先是自己的专业,细想来无非是因为在专业领域积累了足够多清楚的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相互关联成了学科体系,同时学会了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论),且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论独立、正确的使用这些概念。我们在某一领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并不代表在其他领域也具备该能力。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它特有的一些基础概念和方法论或者思考方式,比如数学和生物学的概念和思考方式就很不一样。

生活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特别是现在很火的计算机相关背景的人往往有一种全社会共谋式的“自负”,之所以说是社会共谋式是因为似乎连不是理工科背景或非计算机背景的人也觉得那些人的确比他们聪明些。这更多地是一种大众社会心理现象,在社会舆论频频曝光和时代背景下,掌握了计算机相关专业概念和方法论的人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高的经济报酬,相应的溢美之词也更多地被戴在那些人的头上。当然不否认学好那个专业的人确是聪明,而且计算机专业的概念和方法论是那个时代最聪敏大脑的智慧。当这些被大众认为聪明的人面对陌生的领域,比如结婚后家庭的构建时,如若这些聪明的大脑不去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关于自我、认知、情绪、动机等心理学概念或者总结沟通方法时,很难保证他能够建立起一个幸福的家庭,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3.       价值的实现策略这里有一个概念,终极价值观,即只有一次机会享有其价值的选择,比如人只有一次生活在世间的机会,又比如16岁恋爱的滋味是以后任何年龄段都不可能重新获得的体验。我们这里讨论的价值实现策略问题也是针对终极价值这种情况,像吃海鲜这种具有多次实现机会的价值不在讨论之列。

正因为仅有一次机会,终极价值才显得弥足珍贵,生命才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爱护。面对这种终极选择,除了努力抓住实现其价值的机会,我们别无选择。当然,这里面有个实现价值的时间窗口问题,生命的终极价值实现的时间窗口是几十年,羞涩青春爱情的时间窗口却仅三五年。时间窗口的长短不同,人们实现该价值的策略也就不同。面对短时间窗口的终极价值,活在当下,即时行乐是较优的策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对于长时间窗口的价值,要分步骤、分阶段来实现,不要期待年轻时就实现所有的人生价值,也不要认为一份职业就能满足所有价值需求,我们既要活在过去,也要活在当下,更要活在未来。

The past is behind, learn from it;

The future is ahead, prepared for it;

The present is here, live it.

价值观、目标与资源对于长时间窗口,需分阶段分步骤来实现的价值,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图。我们是通过设定一系列可达到的目标来获得期待的价值的。这里要区分开价值和目标。“我想让生活多姿多彩”是一种价值需求,“我要实现财务自由”是目标。
价值实现的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两点一线:起点、终点和途径,做起来却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具体地说就是:

1)  终点目标要清晰:你想要的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算是满足了此种价值需求?能否清晰具体地想象出价值实现时的场景?

2)  对起点的认知要现实、准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有什么能力优势?有什么资源可供利用?要达到目标还欠缺哪些东西?重要的一点,一定要以现实的态度认清自己的现状,要克服自我认知偏差,不要高估自己。

3)  途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差距如何弥补?如何制定一份详细可行的计划?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会有哪些?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或者如何绕过去?

总之,在价值观的清晰打磨和如何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思考价值观的合理性,思考实现路径及其可行性,然后慢慢积累,把时间当朋友。


    关注 张周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