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每一个漂泊在外你:生活才是主业

 

收到粽子,总能想起故人...



 文 | 猫栗
01


2016年5月20日,在一个暧昧的日子里,我的一位家乡好友G,辞掉了高薪稳定的银行工作来到北京。要知道当初那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已经耗尽了他的家庭财力,毫不夸张的说,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家族注视的目光,灼热而不可抗拒。

中午,我们坐在北京一个大艺术村一处简陋的餐馆内畅谈着梦想。他说大学毕业两年里,他像一个傀儡,每天西装革履,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他说有一天,狂风大作,骤雨急至,他出门见客户,雨伞被风吹断了,一身笔直的西装淌着雨水前行,街上的人流不消几分钟被暴雨赶回了屋内,雨水狂风把他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小丑,对于内向到骨子里的G,这份持续了两年的工作同样榨干了所有关于年轻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那场雨,他也不会第二天跑到主管面前,轻轻的道一句:我不干了。



他说周围人的目光是一种不解甚至有些嘲讽的感觉。第二天他来到北京,坐在我的对面,他说我想做一名木匠,我几乎可以想象,G的父母听到这一句话和我脸上的表情应该如出一辙,我试图反驳,仔细思索后,我竟开始佩服起他的勇气和执着,要知道这个决定在一个三线城市所面临的压力不亚于两千人的会场让一个口吃患者演讲一个小时。

下午我陪他到了一处木作工坊,摸着屋里核桃木打造出的一件件家具,看着他的眼神,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作坊的师傅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木匠这个职业? 他说:想做一回自己,想做一些有温度的事儿。师傅答应收他为徒,出门后,一个不善表露的他,笑得不可形容,认识G先生至少十年的时间,这是第一次看到他笑到了心里。坐上车,我一直在回味一个背负压力,走到山穷水尽的人所讲出的那句:做一回自己,做一些有温度的事儿。
02
上周,在极客公园文章里,看到如今Google一直在用爱情小说来喂养AI引擎,为其在对话和交流中的回应中更熟练和平滑。目前为止Google 已让人工智能消化了 2865 本爱情小说,这一切只为让Google的 App 在聊天时少些僵硬,更像人。该项目的Google工程师Andrew Dai表示,如果Google能够真的理解你在问什么,并给出最自然的回应会很使人震撼。就好比去旅游前询问Google更像是在问一个朋友,而不是前往访客中心查看旅游信息”。这让我想起电影《her》里,人工智能与人的虐恋,当人工智能的背后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有温度的回应与牵绊,那是不是意味着爱情或许有更多的可能性?

小时候有两大纠结,第一:当初的互联网还未兴起,每一部电视剧一旦剧终,我的心情就会低沉一个周,尤其是那种剧终倒计时更讨厌,既想要了解剧情的进展,又害怕剧终人散。最坏的结局是没有办法回放,还记得当时为了避免剧终精彩情节的遗忘,我的童年日记里,写的都是剧中的精彩片段; 第二大纠结是,经济条件的限制,美好的大餐和衣服总是等到重要的节日才会出现,于是过完春节就是对元宵的期盼,过完十五就是对粽子的期盼,于是我的年历都是以食物为衡量标准进展的。不像现在,哪怕是12月的半夜12点,我想吃一碗元宵,也就是打开APP,手指运动几下的事儿。



长大了,一切变得方便,少了童年的纠结,也少了童年的温度和乐趣。要说起一年四季,最喜欢的还是五月节,小时候的五月,赶一趟大集,满大街的箬叶、红枣、五彩绳、荷包、艾蒿、桃木的小斧头…它们漫不经心的盘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释放着诱人的香气。当上学路上的小卖铺开始贩卖葫芦和荷包的时候,预示着端午要来了,仿佛看见粽子向我招手了,回到家,还没等我嚷嚷,妈妈已经坐在门前开始泡箬叶,洗江米了。记忆里,妈妈的手总是巧的很,粽叶来回翻卷就是一个筒,洗好的江米灌进去压实,两颗大红枣包在里面,用线缠好打一个活扣儿,一个嗷嗷待煮的粽子算是成了。习俗像一个传承的预言,年少只关注吃,谁也没问为什么吃,如今知道为什么吃了,却再也吃不到当年的感觉。

记得刚来北京工作那会,加班到深夜,赶上端午节,应景儿在街边买了个粽子,正巧妈妈打来电话,便开玩笑说:原来还有比你包的更难吃的粽子。妈妈说:再难吃,你也吃了这么多年,但是这几年做的粽子,没有你都吃不完了”,挂完电话,躲到地铁站的卫生间里哭,不敢大声,怕别人看见。

最后,祝每一个离家在外的你,在这个大城市里,都能活的更有温度,在这个五月的端午,不为屈原,只为吃到妈妈的味道,当然除了购买同样离家在外的为大家推荐的多款粽子礼包,还可以选择回家看看,或许妈妈已经包好了粽子,等你回家。

收到粽子,总能想起故人

点击【阅读原文】,想要谁想起你


    关注 有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