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书单(三)|寻找毛姆创作历程中影响他的“原典”

 

如歌德这样一个心思细腻非凡,敏感超常的人,正是他内心悔恨交加的良心折磨才成就了他笔下格雷岑的人生悲剧,终于讼成经典,流芳百世。...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被誉为“故事圣手”、英国“契诃夫”、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在他的笔下,主人公对造成自身孤独的外在世界冷眼相看,对保持孤独的完美刻骨铭心。

《刀锋》中的拉里和《月亮与六便土》中的斯特里克兰,自由地寻求灵魂栖息之地,痛斥着西方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面纱》中凯蒂经历着爱情、背叛与死亡,她苦苦在情感漩涡中挣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在《人生的枷锁》中,毛姆更是力透纸背地揭露了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和奴役。


在看完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之后,我开始研究一些毛姆先生较为小众的作品。例如《木麻黄树》一书,就展现出他超强的叙事能力和戏剧表现力,并以此实现他对人性卑劣的批判,其笔法之刁钻堪称短篇小说的范本。而关于影响毛姆文学创作的作家,我在毛姆暮年时光所完成的《观点》中窥见一二。


诗意歌德

毛姆说,歌德的诗是我最早能让我觉得甘之如饴的诗作。

在毛姆看来,歌德只是天才诗人而非天才小说家,其原因在于歌德是非常自我的人,虽然可以洞察世事却无法感同身受,纵使文采飞扬,也缺了三分灵魂。但在《诗人的三部小说》中,毛姆依旧肯定着歌德的创作力。



耶路撒冷的自杀悲剧是点燃歌德的想象力所不可或缺的火花,最终促成他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

如歌德这样一个心思细腻非凡,敏感超常的人,正是他内心悔恨交加的良心折磨 才成就了他笔下格雷岑的人生悲剧,终于讼成经典,流芳百世。

毛姆详尽地分析维特、威廉等小说人物后,他断言歌德的小说,是将他自己的性情、理想以及艺术的激情都赋予在人物的塑造上,与此同时,歌德犹豫不决、缺乏毅力、容易受人影响的弊端也都在人物性格上暴露。当作者成为自己小说里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就成了傀儡,失去了自由。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毛姆吸取了歌德写作手法上诗意是表达,同时又支持“零度写作”的方式。


禅定“圣书”



当人们不再将自己的悲哀道出,
神灵才会让我讲诉那伤心的故事。
——《马里昂巴德挽歌》

说起毛姆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异域文化”的交织,这与他多国的游历密不可分。对于“禅定”“梵”等宗教思想的认识则源于他1936年在印度土邦的经历。在这里,毛姆阅读了《圣徒生平》《印度教与佛教》《印度则学识》等书,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被奉为“圣书”的《奥义书》。


《奥义书》是对古印度一类关于哲学文献的总称,是散文体和诗歌体相交的对话录,由寻求真理的智者们经年累月所著,其内容隐晦、艰深难懂,主要讨论哲学、冥想和神的本质。这和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是反应着古人对于哲学问题的追寻。在毛姆看来,《奥义书》不仅是印度思辨哲理最高级、最纯洁的表达形式,更是给人类焦虑灵魂带来宁静与自由的典籍。


在《奥义书》的研读中,毛姆对以下几个概念作出了分析:

梵——自在天——幻——无知——轮回——业

这些概念相生相克、因果循环,一同建构出古印度的宇宙时空、天人合一、世事轮回。正如《卡马拉佐夫兄弟》伊万与阿辽沙关于邪恶问题的讨论,在毛姆看来就是关于“轮回”与“业障”的反思。

毛姆在此后的作品中透露出他对“梵”的崇尚。1944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刀锋》中,他就试图通过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此作也成了毛姆众多作品较为经典的一部。


纵观外国文学史,不少文学家都有着良好的哲学素养、历史积淀,文史哲不分家。一本作品中,只有包含文学家对艺术的审美、哲学的思考,才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洗净铅华、留存于世。

小说家眼中的“小说家”

——爱伦•坡、吉卜林、曼斯菲尔德



技巧贤淑的艺术家构思出了一个故事的时候,如果聪明的话,他不会让自己的想法去适应故事情节,而是精工巧琢,创造出故事情节来实现某种独一无二的效果。
——评《重述的故事》 爱伦•坡


与桑塔格一样,爱伦•坡也是毛姆所偏爱的作家之一,与桑塔格年少时的痴迷不同,毛姆更多的是对他关于文学评论上的肯定。毛姆十分认同他在评论霍桑短篇小说集《重述的故事》时写到的关于对小说写作准则的界定,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想要把故事背后的理念完美无瑕地传递出来,作者就要心无旁骛。



“有关一场物质或精神事件的虚构故事,可以一口气读完;具有独创性,能迸出火花,令人兴奋难忘;其效果或者给人留下的印象还要前后一致才好,从开头到结尾都应该有一条线平稳贯穿。”
——爱伦•坡对优秀短篇小说的看法

在毛姆心中,能够符合爱伦•坡标准的唯有一人——鲁迪亚•吉卜林。1907年吉卜林凭借作品《基姆》获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年仅42岁,是至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吉卜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创造人物,还改造心灵,如同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更像下一代人一样,大英帝国也有一些人按照吉卜林的小说重新塑造自我,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是小说集《生命的阻力》。

在毛姆看来,吉卜林的贡献不仅如此,他在文学题材处理手法上的开拓更堪称披荆斩棘、开辟疆土之人。尤其是他小说中那种浪漫意境,那种栩栩如生的描写、极其丰富的色彩,至今都无人超越。

正如世界短篇小说史无法略过契诃夫一样,毛姆也对其作品极为肯定。和大多数英国读者一样,毛姆觉得契诃夫小说里有新奇古怪的东西,时而恐怖阴沉,却可以道出真理,让人在黑色幽默中感受到浪漫的亮色。


在所有作家中,我看到了毛姆最为欣赏和喜爱的一位,也是在《短篇小说》最后压轴的一位,她就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这也是毛姆喜欢的唯一一位女性作家,其专属之情不言而喻。

写作是她的宿命。

她的小说就是一位孤独、敏感、神经质又病态的女子内心倾泻;她一辈子身在欧洲,却从未找到精神家园;她小说的形式结构完全来自于契诃夫,但内容却是那么的疯狂无助。

凯瑟琳的作品为称为“氛围小说”,她对于观察有着天赋技能,自然、乡村、风貌,在她的笔下总有被印象画派描摹过的美感。最为让人惊艳的是她在描写喝茶聊天这样最为普通不过的场景时,都能挖掘出背后的深意,让人读之悲悯心碎,这在《心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说来,毛姆喜欢她作品的缘由很简单:“只要作家能够将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给呈现出来,他的作品便有了生命力。”


毛姆认为小说家的任务是“冷静超脱”地描绘真实。他做到了,他在作品中写出了“文心”与“人心”,而我只想静静地享受其中滋味。



本文相关作家与书目:

理查森的书信体小说
克莱布•罗宾逊的日记
卢梭《新爱洛奇斯》
佩特罗尼乌斯《萨蒂利孔》
勒萨日《吉尔•布拉斯》
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
肯尼斯•克拉克《裸体艺术》
弗兰克•诺里斯《章鱼》《深渊》


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一书中将以下书本列名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高老头》 (巴尔扎克)
《汤姆·琼斯》(亨利·菲尔丁)
《傲慢与偏见》(珍·奥斯汀)
《红与黑》(斯汤达尔)
《呼啸山庄》(艾蜜莉·勃朗特)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狄更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鲸记》(赫尔曼·梅尔维尔)
书单来了,你还不看书么




更多精彩尽在
俆行
文/水墨依然

图/源自网络

制/小井酱


    关注 俆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