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把控,你累成狗怪我咯?

 

都说产品狗产品狗,做产品真的累成狗么?...



「互联网+」的概念,几乎快烂大街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想要利用互联网再焕发“第二春”。

于是他们拿着钱,带着需求。敲开了产品经理你的门。

但老板们,似乎绝大部分并不真正了解互联网行业,依然用这传统行业的思维方式,加上自己对当下最火的几款app的理解,就想做一款无与伦比的应用。

那么产品经理,作为身处甲方和开发之间的位置,如何能正确地理解对方口中的要求,并将之转换成真实存在且具备可行性的需求,是一个C端产品经理应该做好的功课。

其实就目前来说,开发一个app或web,技术上并非难事。

难就难在如何让它能继续活下去,并健康成长起来。除了运营上的策略之外。app自身的内容的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app自身内容的丰富程度就取决于对于需求的分析把控。

遇到的真实的例子:「我要做美团+微博+斗鱼+百度云」



起初,听到这些我是蒙逼的,细聊过后才明白过来他口中这些app所代表的意思。

他是做服务行业的,在原行业也有不错的资源积累,有自己的连锁门店和自己的培训方式,也招收了不少学徒。所以在他看来,他提的每一个功能都是能完美切合他的需求的。

  • 美团:可以让用户线上预约,然后直接到门店服务不用排队。或者直接上门。
  • 微博:要有一个实时更新的平台,供业界大咖,分享自己的经验,作品等。
  • 斗鱼:要能让学员在线收看的课程教学。也供大咖们直播自己的操作案例。
  • 百度云:因为涉及到培训,所以要有一个平台有偿共享学习资料等。
乍一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转念一想,用户真的会为这样一个庞大的app买单么?我想至少我应该不会。

别用加法,用减法



「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这句话放在互联网行业一样说的通。
任何一个庞然大物,任何一个行业独角兽,都是在一步步积累后,不断分析需求,不断细化需求的结果。比如初期的滴滴,也仅仅是和出租车司机合作。

有时候,我们不能一股脑的想去做加法。选择放弃优先级较低的部分,不是对产品的损害,反而对产品整体架构的提升。有时候,有些功能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也要考虑到开发成本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欲求不满”的时代。
相反地,有的时候哪怕一个小点都能迸发出许多的需求。面对这些需求,如何筛选出,真正切合用户的部分。如何在需求中划分优先级。这是我们该反复思考的问题。

学会他们的tongue



其实在做项目的工程中,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不同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已在自身行业小有名气。对于互联网,有的人知道的多,有的少一些。

在前期交流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开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比如谈到用户画像:我会去更多的聊一些使用场景,大家开开心心地聊会天,也一样实现了相同的效果。

最后,关于tongue,我还建议能尽可能地换位思考。从他们的想法中,给他们一些建议,让这些idea更具有互联网属性。

以上,共勉。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长按二维码关注,
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噢
和EARON一起
从0学产品


    关注 EARO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