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保险:“保险”还是“危险”?

 

中国城市里大概每50个上班族里就有一个人在卖保险。5月21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有一篇“中国保险业:保险还是危...



中国城市里大概每50个上班族里就有一个人在卖保险。

5月21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有一篇“中国保险业:保险还是危险”的文章,指出近两年中国保险业利用销售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发展迅猛,但危机四伏。近期监管机构终于介入,试图让保险业从卖投资产品回到卖保险的正业

尽管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几十年,但其保险业扩张速度还是让人感到惊叹。保险公司管理的资产已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达到13.9万亿元(2.1万亿美元)。卖保险合同而产生的收入发生了加速的增长,在2016年第一季度达到了同比增长42%(见图表)。

最显著的还是保险从业人员人数的增加。仅在过去的六个月中,就有2百万人加入了保险销售队伍。现在整个行业雇佣720多万人,比去年年初增加了120%。换句话说,中国城市里每50个工作的人里面就有一个在销售保险产品。

而快速增长正是中国保险业所需要的。在未来的十年里,人口老龄化更严重,然而公共养老金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希望利用私人保险来补充公共保险,希望避免老年生活拮据的状况。根据保险顾问公司EnhanceInternational的估算,目前政府负责医疗费用的大概三分之一,保险公司报销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剩余一半以上的医疗费用是由个人承担的。不用说,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尤其沉重的负担。

但这种建立在脆弱的商业模式之上的过快增长,是有风险的,其带来的坏处可能要大于好处。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迹象。那些最大胆的公司之所以得以扩大规模,是通过推出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短期投资类保险产品。

这个策略是非常冒险的,因为保险业应当是一个清醒和可靠的行业。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为了带来这些回报,保险公司堆积了债务,削减了自己的利润。此外,这些短期产品并不一定能帮助投资者度过退休:投资到期后人们可以自由把钱取出来,使得他们并没有应对死亡,疾病或意外事故的保障。

监管机构似乎已经看不下去了。三月份他们宣布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遏制险企投机行为的规定:禁止保险公司从卖不到一年期的产品,并开始逐步淘汰那些短于三年期限的产品。这些措施,虽然有些粗暴,应有助于防止长期资产和短期负债之间的不匹配。

本月监管机构把注意力转向了几家扩张行为最大胆的保险公司。首先,保监会于4月派出一个小组到生命人寿调研,该公司在最近几个季度耗尽了资本,面临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然后,他们去了安邦,安邦在过去两年中资本增加了50倍以上。这一举动释放了一个关于监管机构影响力特别重要的信号。许多观察家曾认为得益于强劲的政治关系,安邦会得到优待。但监管机构阻止了今年早些时候安邦以140亿美元收购大型国际连锁酒店喜达屋的行为。

在更根本的层面上,中国还修订了其关于偿付能力的规则,这应该迫使保险公司改变他们的运营方式。此前对资本的要求只是依据对公司规模大致的估算。而现在规则更接近发达市场的常态,要参考保险的成熟期有多快,以及保费是如何被投资的。过分依赖短期政策,或在股市投入巨资的企业必须持有更多的缓冲资金。

平安保险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平安的高管李源祥预测,保险公司用投机行为快速扩张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他说“政府在局面失控之前及时意识到了危险。”如果新的法规有效,保险公司将需要努力说服人们为了保障目的购买保险,而非投资。这是一个更安全的赌注,但市场不一定买账。♦

公众号可以置顶啦!置顶周知客订阅号,节约时间精准get,畅读“有立场、看得懂”的财经金融资讯。

置顶指南:下载微信最新版本,进入周知客公众号详情页,点击右上角的小人头像,选择“置顶公众号”即可。

加入周知客社群,参与火热讨论分享:

请微信搜索并添加“zhouzhi06”(周小信)


    关注 周知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