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还是文化人?-悼念杨绛先生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摘自杨绛经典语录...



法国时间2016年5月25日,早上起床,惊闻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虽然明白人都有一死,不过她的死还是让我的心沉重了。

在古汉语“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虽然“先生”在大部分时候默认的是男性的代称,但对德高望重的女性用“先生”的称呼就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习惯。杨绛先生的称谓因此而来。

杨绛先生是读书人,本科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之后入读北京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研究生,后又与先生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求学进修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是读书人,更是一位才女。

杨绛先生更是文化人,不仅气质高雅,贤良淑德,乐观上进。她的人格魅力都是国学和文学长期熏陶出来的,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有文化的人。古时候的读书人和现在的读书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学的知识只能称为术(尤指理工科的),只能算学问的一种。而古时候的读书人所说的学问主要指的是做人的学问,是人文哲学,处世之道。说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人,一个懂得礼义廉耻的人。

一个有道德责任感和礼义廉耻的人,才可以去从政,从商,从师等各行各业,才能对这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这也许是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的匠心吧。也许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出在这里,抓的是学习术的习惯,忽略了培养人的道德责任感和懂得礼义廉耻的教化作用。

我接触的很多人不乏高学历的人,硕士博士,土的洋的都有,可是在为人处事上总觉的缺乏修养的痕迹。心灵的东西也不是单从书本上就能读出来的,一个人是善是恶是他涵养的体现。而作为文化人更是要把中国的很多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来,渗透到各行各业,比如讲匠心,讲礼义廉耻,讲道德责任感,讲尊老爱幼,讲孝顺仁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对人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德的培养。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这个本体的支承,读书再多也是无用的,那也只能称为读书人,而不能称为文化人。

古代的读书人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普通百姓则是通过戏剧和评书以及家教来继承传统文化。很多普通老百姓尽管没有念过书,但他们从自己的家教和所看的戏剧和所听的书中接受了中国传统的美德,并且实践着。没有知识但有道德,在我看来也是有学问的人。看到现在的学生,我想问一下他们,为什么读书? 恐怕很少有少年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声音了吧,也许会说中国早就崛起了!也不会有古时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吧,也许会说太老土了吧?也许他们大部分如同拥有三项清华学历中国顶尖学府出来的高才生梁植那样,还在为毕业后做什么而苦恼!成为现在很多精致利己主义的“精英“代表,难怪惹得高晓松对其一顿愤怒般的批评。所以,读书人不等于文化人,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而有道德,知礼义廉耻的人才可称为文化人。

杨绛先生走了,又一个文化人走了,作为读书人的我努力成为一个文化人的路上行走着,走多远算多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摘自杨绛经典语录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关注 法兰西温泉pari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