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谈读山水画

 

所谓读画,也就是从一幅画的各个方面给予仔细的品赏、分析,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欣赏能力及提高自己的绘...



所谓读画,也就是从一幅画的各个方面给予仔细的品赏、分析,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欣赏能力及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对于山水画来说,首先要初步了解一下山水画的发展史。中国山水画远的不谈,较成熟时期从唐代起,唐代山水画主要用线勾勒,造型具有装饰性,画面以色彩渲染为主(也有个别画家用水墨表现),同时也注意到山石、树木、人物、建筑的比例,风格独特。到了宋代画家进一步重视深入生活,创造了多种运笔方法(如各种皴法)和设色方法(水墨、浅绛、重彩),气韵生动、画面活泼,形成山水画的高峰。元代一变两宋严谨作风,讲究诗书画结合,追求个人主观意趣,其笔法更为潇洒率意,形成了新的面貌。明代许多画家吸收宋元之长,形成以兼工带写为主要形式的创作方法。清代一批画家基本上继承元人笔法,例如娄东、华亭诸派,但面貌也各有所具。“四高僧”异军突起,笔墨更为放纵洒脱、水墨淋漓。解放前夕一批画家都吸收各代之长进行创作,技法也有些变化,但生活气息不够。解放后画家深入生活实践,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面貌,山水画更接近群众,画风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井冈山茨萍  宋文治  七十年代    宋文治艺术馆藏
面对这样一个渊源悠久、面貌繁多、成就巨大的山水画体系来说,读画也就是欣赏画,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必须充分了解山水画各历史阶段的状况、流派、风格、特点,客观地作出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画中不能持成见、有偏见,不能轻率地下结论。尤其学画者,更要从不同风格流派的山水中接受更多的营养。

古人论画有“神、妙、能”三品,后又有“逸品”说,外加“匠气”。当然“匠气”是旧社会对劳动人民从事艺术的一种鄙视态度,按今天的理解也就是“俗气”。对于好的作品最好能三品兼有,也有些作品有所侧重,但反对“俗气”这一点是共同的。按我的理解,一幅画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一、立意如何,这是全画的“灵魂”;二、构思、结构以及整幅的气韵;三、技巧功夫也就是表现手法如何。所谓“俗气”依我看就是三方面都不够。

山水画根据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要求,分为大写意、写意、兼工带写以及工笔界画等类。历代画家中有的几者兼备,有的专攻其一。不管形成哪种面貌,都要有坚实的功底和深厚的生活基础,读画中要探究各种风格的道理,不要满足于一般化的表面的欣赏上。作为学画者,读画面要广一些,深一点,各种类型都要欣赏、研究,这样才能兼有所得,自成一家。除山水外,花鸟人物也必须研究学习,互相借鉴。更要读书写字,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


玄武湖佳色  宋文治  八十年代    宋文治艺术馆藏
清代画家任伯年,各种面貌手法兼有,对后来影响很大,但他的学生们对他太偏爱(偏爱也可以,但不能不知天外有天),结果不能突破任伯年。相反,“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原师周臣,打下了较好的功底,但他感到画路较窄,后来广泛吸收宋元各家的成分,再加上读书治学,境界更高,手法极富,创造了自己的面貌。除山水外,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最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如现代画家齐白石,原是画工出身,在广泛吸收前人花鸟画的基础上,走向生活,画劳动人民所喜爱的题材,开创了花鸟画的新形式、新意境,成为当代花鸟画大师。这些正反面的经验教训给我们平时读画以极好的启示。

以上就是我对读山水画的基本理解,有了正确的读画方法,面对丰富多彩的山水画艺术,我们就不至于无从下手,只要我们尊重历史、尊重历代各家的优良传统,又能借鉴今人,推陈出新,就一定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面貌。
  宋文治艺术研究会公众号旨在推送宋文治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研究相关信息、资料及高质量文章,欢迎大家投稿及荐稿!

联系信箱:  songwzresearch@outlook.com



    关注 宋文治艺术研究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