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昭义:学钢琴没有捷径可走

 

有很多家长让孩子来学钢琴,就是希望他们参加考级,然后申请特长生,还有的家长一心希望孩子能复制李云迪的成功之路,成名、发财,这样可不行。...



▲2008年,深圳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和他的学生李云迪



但昭义:1940年生于重庆。196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调任深圳艺术学校,历任深圳市钢琴协会会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从教37载,培养出陈萨、李云迪、左章、张昊辰、何其真等多位青年钢琴演奏家。截至2010年,但昭义门下21人在国际钢琴赛事中斩获58项奖,创造了钢琴艺术教育史上的奇迹。曾获“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深圳特区建立30年30位杰出人物”等奖项和称号。
在钢琴教育界,“但昭义”已成为一个专用名字,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中国钢琴教育的一个象征。迄今为止,但昭义的学生中,有29人次参加国际钢琴比赛,其中有8次获第一名,进入前3名的有24个,这些纪录还在不断被刷新。

但昭义说,自己并不是像传言中那样只教有天赋的学生,只是一个擅长基础教学的老师。



1995年,籍贯重庆的但昭义被深圳市人事局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调深圳艺术学校任教,而成都的四川音乐学院也聘他为教授。这些年,他经常两头跑,一个月里有两周在成都,有两周在深圳。

这常常让他回想起20多年前的情景。
那时,跟他学琴的李云迪和陈萨都在重庆,只有9岁。但昭义为了让孩子们能节省体力和路费,也是两头跑,自费乘火车,从成都到重庆给他们上课。对于李云迪这种天才而又家境普通的学生,但昭义尤其看重。

“重庆是我的故乡,重庆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在我骨子里已经根深蒂固了。”对于家乡,他觉得有一首歌可以代表自己的心情:《思恋》。

  • “别叫我‘冠军教练’”


记者:在教出陈萨、李云迪之后,你被誉为“冠军教练”,你对这个称呼怎么看?



别这么叫我,我对这个称呼有点反感。其实陈萨、李云迪最初都不是我的学生,他们投到我门下有一定的偶然性,是一种缘分。而我自己,天生对音乐也不是很敏感,还曾被认为是没有乐感的。所以要求我像大师一样去演奏,那是不现实的。

我热爱钢琴教学这份工作,对孩子都尽心去教,后来有素质好的孩子主动来找,形成良性循环,这可能是有一点成果的原因。



如果说有什么教学的诀窍,我认为一是要注重基础,要踏实勤恳,容不得一点马虎。二是要注重音乐表现。因为钢琴弹奏不是耍杂技,钢琴家是艺术家,不是匠人。我常常跟学生讲,不要盲目追求技巧,音乐没有抓住情感和灵魂,无论弹得多猛,都只能说震撼人,但不一定打动人。

记者:对于择徒,你有标准吗?你怎样看待天才和神童?



我教学生是不拘一格的,当然,对于真正热爱钢琴、有乐感的孩子,我打心眼里是蛮喜欢的。比方说,你看一个孩子的童声合唱,你会去看她的表情,看她的笑容是否和歌唱联在一起,在一起的就是一种乐感表现,是自然的感觉,说明她有好的乐感。

不过,天才和神童虽然天赋可贵,但只有天赋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艺术全身心的投入和百分百的勤奋,没有捷径可走。一个音乐家,哪怕他有很好的才能,但假如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投入,也不会有更大突破。

记者:如果让你给那些想学钢琴的孩子们一些忠告,你想说什么?



不要轻易把钢琴作为自己的专业,因为就业面有局限。目前古典音乐市场很小,很难通过学习钢琴致富,以此糊口都难,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挤这个很困难。有很多家长让孩子来学钢琴,就是希望他们参加考级,然后申请特长生,还有的家长一心希望孩子能复制李云迪的成功之路,成名、发财。这样可不行。



对学琴的孩子来说,钢琴是很好的学习音乐的中介,通过钢琴来走入音乐这个广阔天地,通过音乐提升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人生。这样即使哪天他们不学钢琴了,音乐还留在心中。而不是说哪天丢了钢琴,什么都没有了。

内容节选自:重庆晨报

记者:曹嘉智


版权声明: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其它疑问,请与我们联系:Skye@yinyueke.com

音乐客在线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关注 音乐客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