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故事 联海广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听海光老师讲《论语》故事小故事大智慧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听海光老师讲《论语》故事

小故事大智慧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据说小时候,父母为了宝贝儿子好养活,特意选了一个低贱的词——“犬子”为他命名。长大之后,这个叫“犬子”的少年四方游历、求学,读到史书上记载的蔺相如的事迹,异常景仰,立志说:“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成为蔺相如那样的名相、贤臣,纵横天下,报效国家!”为了鞭策自己向贤者学习,时时不忘努力,司马相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相如,字长卿,这正是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司马相如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古代父母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掌故据说也出自这里。

那么,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呢,值得司马相如崇拜到如此地步?人们熟知的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讲的就是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智勇双全,文韬武略,在他的治理下,赵国日益强大起来,不受秦国的欺负。特别是出使秦国,面对强秦,他不卑不亢,终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不辱使命!所以,司马相如读了蔺相如的故事后,希望自己也成为像蔺相如那样的国家栋梁。为了实现理想,司马相如刻苦读书,还学习击剑,努力成为一个文武全才。

司马相如具有非凡的文学才华,他的赋写得很好,被尊为“赋圣”。汉景帝时期,司马相如一度担任武骑常侍。可惜汉景帝不喜欢赋这种文体,一直没能得到重用。司马相如的理想是成为治国能臣,景帝却不用他,感到怀才不遇,很苦闷:唉!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像蔺相如那样的贤臣啊?后来,司马相如听说汉景帝的亲弟弟梁孝王喜欢文章辞赋,梁园中聚集了像邹阳、枚乘这样一些大文豪,于是干脆称病辞官,投奔梁孝王去了。一到梁园,司马相如立即将自己的大作《子虚赋》呈了上去,梁孝王一读就爱不释手,立即予以重用。遗憾的是,梁孝王很快去世了,梁园的文人纷纷离开梁国,司马相如也只好回到成都。有一次,司马相如到四川临邛,即今天的邛崃市,拜访临邛县令王吉,认识了富豪卓王孙的女儿、才女卓文君,两人私奔,成就了一段爱情神话。

几年后,汉景帝去世,他的儿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武帝。汉武帝从小喜爱读书写文章,有一次他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洋洋洒洒,把打猎的场景写得是气势宏大,辞藻华美、绚烂,刘彻不禁赞不绝口:“这样的文章简直接近完美,我刘彻怎么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文字呢?”可是,汉武帝不知道作者是谁,还以为是古人的作品,时不时叹息说:“唉,可惜啊!朕要是能和作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就好了,可以时常向他请教如何写文章。”汉武帝一个人在嘀咕,不想被旁边的一个贴身侍者杨得意给听见了。杨得意本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家宠物猎狗的官员,大着胆子问:“陛下刚才说的是《子虚赋》的作者吗?”汉武帝心想,一个管猎犬的狗监知道啥呀?就说:“是呀!你听说过《子虚赋》?”杨得意这下真得意起来了:“回禀陛下,奴才啥也不懂,恰巧还真知道这《子虚赋》!”“是吗?说说看,知道些什么?是谁写的?”“是当朝成都才子司马相如的大赋呀!”“啊?那他现在在哪儿?还在世吗?”杨得意扑嗵跪倒在地,称贺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子虚赋》的作者他还活着,司马相如就在成都!”汉武帝惊喜不已:“快,快起来说!”杨得意说:“《子虚赋》的作者正是奴才的同乡司马相如!皇上想要召见他,那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吗?”汉武帝立即下旨:“着司马相如立即进京觐见!”使者捧着圣旨快马加鞭直奔成都,司马相如时来运转了!

接到圣旨后,司马相如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都城长安拜见汉武帝。司马相如有个小毛病,说话有些口吃,见到皇帝心情激动,再加上紧张,说话就更结巴了。汉武帝看了看司马相如,再把《子虚赋》又细细读了一遍,感觉有些不对:会不会是杨得意和这个什么司马相如设局来骗取朕的赏赐和恩宠呢?问司马相如:“这篇《子虚赋》果真是你写的?”司马相如定了定神,回答:“是……是的陛下!”司马相如说话还是有些结巴,汉武帝很勉强地称赞说:“嗯,写得很好!”司马相如立即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诸侯王打猎的场景,算不得什么,请允许我再为天子作一篇打……猎的文章吧!”汉武帝高兴地说:“赶紧笔墨伺候!”司马相如下笔千言,挥毫作了一篇《上林赋》,描绘了天子打猎时的情景,歌颂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声威,气势比《子虚赋》更加宏大,辞采也比《子虚赋》更为华美。汉武帝读得心花怒放,连声称赞:“才子!才子!从现在起留在宫中,随时听候诏令!”汉武帝立刻封司马相如做了郎官。

郎,是皇帝的侍从,随时陪伴皇帝,以备建议、顾问,相当于贴身秘书。司马相如做这样的官,也就不过是一个宫廷御用文人,写几篇歌功颂德的文章而已,这可不是司马相如的理想,他的人生目标是要像蔺相如那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所以,司马相如的心里很郁闷。恰在这时,一个叫唐蒙的官员,受汉武帝派遣前去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结果唐蒙行事暴虐,引起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反抗,准备要脱离汉朝的统治。汉武帝非常生气,和大臣们商量:“这个唐蒙太无能了!朕想派位使臣出使西南夷,一是把朕的旨意带去,好好安抚一下当地的百姓,同时好好问一下唐蒙,他是怎么搞的?去问问责!”这可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万一没办好,最轻的结果是得罪唐蒙,最坏的是被愤怒的西南夷,也就是西南的少数民族扣押起来,性命难保!大臣们一听,都不愿意接招。不想,司马相如站了出来:“陛下,臣愿意前往!”

汉武帝一想,司马相如还真是最好的人选,他是成都才子,对巴蜀及西南的情况非常了解,高兴地说:“朕拜你为中郎将,全权负责处理通西南夷的事务!”公元前129年,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南夷。司马相如到达蜀郡,太守亲自到郊外迎接,县令背上弓箭为他开道,蜀中民众都以司马相如为荣。但是,对于朝廷与西南夷建立友好关系的举措,蜀中父老起初并不太赞成:“西南夷太边远了,且不说别的,就是修一条路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得不偿失。”为了统一思想,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题为《难蜀父老》的赋,以问答形式,阐述通“西南夷”的重要意义。司马相如说:“虽然会增加百姓的负担,但却是德化四方、安定天下的大事!这是皇帝恩泽四方的仁德的体现!”最后,司马相如成功说服民众支持他出使西南夷。

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司马相如立即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告诉他们:“第一,唐蒙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皇帝和朝廷;第二,那些背弃朝廷的叛逆行为是可耻的!绝不姑息!”司马相如又写了一篇《谕巴蜀檄》的公告,彰显汉武帝的威德、阐述朝廷的举措,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很快平息了事端,邛、笮[zuó]等部落首领纷纷请求归顺大汉王朝。司马相如下令拆除了原有的关隘,开通灵关道,修筑道路、桥梁,直通邛、笮,扩大了大汉王朝的版图。平定西南夷之后,司马相如上书报告出使西南夷的成果,汉武帝高兴地说:“没想到,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好,做官也如此得力!不错!不错!”

成功出使西南夷,使司马相如实现了他济世报国的抱负,成就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美名,被后世誉为“安边功臣”。

文字来源:秦岭梅
长按二维码关注
 联海 文化 


公众号ID:LH-media

电话:028-61369316

QQ:307360360
关注经典文化   听联海声音!
征集
听故事找错误,我们一起来完善《论语》故事!
我们欢迎广大喜爱《家有国学·论语》故事的朋友,若您在收听故事时发现有错误,请您添加联海文化QQ群:485725435(联海活动交流群)告诉我们,我们将万分感谢!
最  后  记  得
↓↓↓


    关注 联海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