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烟记(中)

 

上烟烟全部系好之后,就准备烘烤了。烘烤前要先完成往烟屋里上烟的环节。烘烟有专门的屋子...



上烟

烟全部系好之后,就准备烘烤了。烘烤前要先完成往烟屋里上烟的环节。

烘烟有专门的屋子——烟屋。



以前有公社大队时,村南有大队的公用场院,里面有大片的空地,用以收打小麦等。场院的西边有一间烟屋、北面有两间烟屋,都很大,一次可以烘烤很多烟。后来,各家单干了,大队的烟屋也就废弃了。于是,有的烟农自己盖了烟屋。

我们家在院子西面盖了一间烟屋,比大队里的小多了。烟屋内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用自上而下的一排杆子隔开,这些杆子很粗壮,既要能承重烟,还要能承重人。杆子上下的距离比烟叶的长度略长,左右距墙比烟杆的长度略短,以便搁置烟杆。墙上有凸出的砖块,与中间粗杆平行。上烟时烟杆的一端在凸出的砖块上,另一端在与之平行的粗杆上。

烟屋的地上是“弓”状弯曲的烟道(这个烟是烟火的烟),一般是下沉的。烘烟的热气全靠它传递上来。最底一层的烟叶距离烟道有一段距离,以便于热气上传和防止把烟叶烤坏。

谈到热气,再说一下系烟用的绳子,那是不能用尼龙绳的,尼龙绳遇热后会融化掉;也很少用麻绳,麻绳太粗糙,用起来不方便。系烟常用的是棉绳,比较结实,耐热,可以反复用。



一座烟屋能盛不少烟,一般人家的烟装不满,不满屋而烘烤是很浪费的。种烟少的人家没有烟屋,需要借屋烘烤。因此,常常是几户烟农商量好了,一起劈烟,一起烘烟。

上烟,就是把系好的烟一杆一杆地放进烟屋的过程。上烟需先从最里面、最上层开始,自上而下,一层层排下来。一个人是难以完成上烟的,需要几个人合作。一个人先爬进烟屋,踩在凸起的墙砖和中间的粗杆上,另一个人从下面递一杆烟给他,他从上往下摆放。先摆放离门远的靠里的一边,逐渐摆放至门边。

递烟杆时,如果一个人跑去拿了烟杆,再回来,再递,就太费时间,而双腿劈开站在烟屋里的人站得久也累。烟屋是没有窗户的,只留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放片玻璃以便在烘烟时观察放在里面的温度计和烟叶里颜色的变化。因此,烟屋里较暗黑,待久了也不舒服。最好是一人在烟屋内摆烟,一人在门口专司递烟,再有一两个人专门给递烟的人供烟。这样一条龙工作起来会又快又流畅。

我们家上烟时,父亲在烟屋里摆烟,母亲专门递烟,我和弟弟则跑来跑去地拿烟来递给母亲。为什么让小孩子跑来跑去干供烟的活儿?因为其他两样我们小孩子都干不了,力气不够。递烟这活儿,也是不容易的,要用力气把重达20斤左右的一杆子烟举进来,伸进去,递上去,是很累人的。在农村,男人要天天早出晚归的干活,女人要像男人一样干活,小孩要像大人一样干活。换言之,男人要全力干活,女人要干男人的活,小孩要干大人的活。一家人各用尽其力,才能生存,才能更好地生活。



上烟不是随便上的,什么烟在上层、什么烟在中间、什么烟在最下层,是有讲究的。烟叶在烟屋中的位置基本上是以其在烟稞上的位置决定的。在烟稞上层的烟叶放烟屋上层,中间的放中间层,下端的放底层。这种放法与烟叶的质量及烘烤时的热度等又相关。烟叶的质量是由其在烟稞的位置决定的,最优质的烟叶是中间偏上位置的,其次是偏上端的,最差是底部的。如果上烟是上错了位置,那么中间的优质烟叶是烘不出质量来的,而差的烟叶仍然会烘得很差。所以,会根据烟叶的质量,选择上烟的位置。

烘烟烘烟是种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上烟之后,就把烟屋封起来,开始点炉烘烤了。

前面讲到烟道是下沉的,与之相应,贴着地面往下挖出一个半人多深的坑道,炉口是在坑道里的。

点火后,就不能停,必须昼夜不停地保持住炉火,一般要连续烧四五天才能烘烤结束。因为昼夜不停,所以就需要有人持续地关注着烟炉。虽然,烟屋就在自己家里,我们仍然在坑道边安置了一张小床,方便护烟时休息。看护烟炉的活儿,大人孩子都能干。

奶奶有时也来帮忙看护烟炉。奶奶是小脚,上下坑道自然不方便,但家人忙时,她也要出来帮忙。有一天中午,奶奶在小床上睡着了。我发现她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吐气,吸一下,“扑”地一声吐一口,再吸一下,再“扑”地一声吐一口。她就这样均匀地“扑”——“扑”地熟睡着。我很好奇,因为是头一次见有人这样呼吸。奶奶醒来后,我告诉了她我的发现。她说,人老了就是这样喘气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真这样。祝愿奶奶健康长寿!

烘烟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还有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可以烤东西吃了。烟炉里会落下一些炉灰,仍有余热,可以把土豆、地瓜(红薯)、鸡蛋之类的埋进去,过些时候就烤熟了。用铁钩子从炉灰里把烤熟的土豆、地瓜等拨出来,有是还很烫,但急切的我们已经等不急了,赶紧捧在了手里。在手里也烫啊,就在两手中扔来扔去,散散热气。一边扔,嘴里还会喊着,快快凉、快快凉。差不多了,就开始剥皮,或者干脆一掰两半,热气腾腾地冒出来,香味也随之冒出来,馋虫也随之跳跃起来。一口就咬下去了,到了嘴里,还是烫啊,就含在嘴里,哈胡哈胡地吹吹气,再吃。吃到烘烤的食物,真是高兴啊!



烟叶在烟屋里一定经历了漫长地渐变过程。烘烟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变黄阶段。开始升火后,慢慢加温,使烟叶变蔫、变软、变黄。这个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定色阶段。烟叶变黄后,开始加大火力,慢慢升温,使烟叶能够定色。这个过程也称为“转火”。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如果不能适时地转火,就会出现把烟叶烤青、烤黑的情况,烟叶的成色不好,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第三个阶段是干筋阶段。烟叶经过烘烤中,烟筋是最难变干的。烟筋不干,容易导致腐烂、发霉等情况出现。烘烟后半段的时间就是要确保把烟筋烘干烘透,不能出现湿筋,或者泅筋。

对三个阶段温度的控制是一项技术,我们小孩子不懂的,这个活是由父亲来完成的。什么时候该加大火,什么时候该放慢火,都由他来判断和控制。对火候的把握决定了整屋子烟的质量,所以抓住时机、控制火候相当重要。



烟烘烤到一定程度,可以透过预留的玻璃察看其颜色的变化。里面还放了温度计,可以透过玻璃观察温度计的变化。经过了一系列的烘烤之后,就可以停火了,停了火,离出烟不远了。

出烟出烟,也可叫下烟,就是烟叶烘烤好之后,把它们从烟屋里拿出来的过程。

烟炉停火后,并不是马上开门出烟,那是不可能的,太热了啊,要停个一两天的时间,让整座烟屋都慢慢冷却下来。这个过程中,烟叶也还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的作用也被充分考虑在烘烟过程中。

要出烟了,大家满怀期待的聚集在烟屋门外。如果是几家一起烘烟,各家都会来一两个人,大家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充满对收烟的期待。一屋子的烟烘烤出来是什么样子,谁是不知道,只有打开门,一杆一杆拿出来才知道。

门终于打开了,香烟的味道马上扑鼻而来,之所以称之为香烟,是因为它确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啊。这是一种干干地、略带有刺激性的糊香味。



迎入眼帘的还有一眼望去的黄色烟叶。送进去时,它们是青绿色的、那样的鲜亮,现在却完全变化了模样,全都变干了,而且颜色也完全变了。在底部的往往呈现黑褐色,这种属于劣质烟,制作出香烟来也不好吃,易呛人,卖不出好价钱;中间层的往往是金黄色的,属优质烟,是最能够卖出好钱的;最上层的比中间层的逊色一些,价钱也会差一些。总之,下层的烟叶比较厚实,色泽发暗;上层的比较单薄,色泽太淡;中间层的则厚薄适中,色泽纯正。质地不同、色泽各异,价钱也不一样。不要说我,谈来谈去老谈价钱的事儿,我们种烟就是为了卖钱,这是我们赖以求存的生活方式。

出烟的过程与上烟时相反,先摆放进去的最后才能出来,最后摆放进去的却先出来了。原来是一杆一杆放进去的,现在再一杆一杆地取出来,原来最好三四个人做的活儿,现在最好也还是三四个人一起来做。原来是送进去,现在是取出来。一边取着,人们一边评论着,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烟叶经过烘烤后是非常干燥的,如果受到较重的触碰,烟叶,特别是烟筋会断掉,这会影响烟的质量。所以,取烟和放烟的过程都要小心一点。

刚出屋的烟是不能解的,要等一个回潮的过程。回潮就是烘烤过的干燥烟叶在自然状态下吸收湿气变得柔软的过程。回潮的过程是不能喷洒水,这样会欲速则不达,弄巧成拙。把烘烤好的烟叶拿出来,放到地上,经过一个晚上它们自然会变得柔软。当然,也不能让它们受潮受湿过重,若过重,烟叶不容易存放,容易生霉。烟叶回潮之后,就可以解烟了。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立达书院”微信公众号:lidashuyuan


    关注 立达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