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霸屏的“立体巴士”被曝从头到尾都是套路

 

“立体巴士”的下方要正常行驶普通汽车。在下面堵车的时候,就能从上面飞过,是不是很酷炫?可它从头到尾确是套路。...



4月份乐视超级汽车的亮相国人还惊魂未定,时隔一个月,巴铁,又一个黑科技公司出现了。

这个巴铁可不是军事迷们常挂在嘴边的“巴铁”(即巴基斯坦),而是一家轨道交通公司。空中奔跑的巴士、陆地空客、立体快巴……种种标签让这辆巴士披上了牛逼闪闪的外衣。

据媒体报道,巴铁依靠电力驱动,一次可以运载1200~1400人,最高时速60公里,平均时速40公里,横跨两个车道,上层载客,下层镂空,只要是2米以下的汽车都可以在巴铁下层自由同行,互不干扰。

早也堵,晚也堵,难怪自从“立体巴士”在北京科博会上面已经展出,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大量的媒体跟踪报道、就连人民日报都在其列。

简直就是黑科技啊!

正如巴铁其本身名字一样,“立体巴士”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巴士和地铁的产物,在其项目负责人——巴铁公司董事长白志明在”2016 中国金融论坛“的演讲中更是提到了:

中国建国以来,一共有几百万件专利,唯有这一件专利荣登时代周刊。

我们是把地铁从地底下搬到了地面上。

为什么造型这么怪?只为了一个目的:“立体巴士”的下方要正常行驶普通汽车。这样一来,在下面堵车的时候,你就能从他们上面飞过,看起来是不是很酷炫?
干扰现有交通系统,下方车辆不能轻易变道到其他车道;其他车辆不能轻易驶入其轨道(要是被它撞了,那真不是什么好事);在路口等位置必须单独考虑其信号灯。

载客量 & 结构:对于其公开宣称的载客量 1200 人,1200 名乘客再加上车体本身的结构重量,“立体巴士”本身的重量很可能是 300-500 吨级的。如何保证车体本身的结构强度?如果一个不小心,对于其下方的小车来说也许就是“泰山压顶”。

即便车身更窄的“立体巴士”能够做到这样的成绩,那么在一个像北上广这样密集型的城市中又有多少地面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弯道空间?
如果回过头仔细观察宣传视频,还会发现很明显的作弊。在过弯的时候实际上车体发生了变形,长方形变成了扇形。相比上文提到的关于结构的担忧,一款形状能够随时改变的“庞然大物”可以说才是真正的天方夜谭。

而其发明者宋有洲也曾专门作出了解释,只不过异常简单:“巴铁完全能够转弯,不过下面的小汽车要等巴铁转弯之后才能转弯。”

总结:在宣传中,巴铁宣传中不止一次提到“十分之一于普通地铁,建造时间不足一年”。但基于上面几点考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要实现“立体巴士”并不仅仅是其本身的事情,需要整个交通系统适应它,同时还要解决转型过程中带来的拥堵更加严重的问题。

2010年的概念为什么拿出来翻炒?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立体巴士”这个概念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 6 年前的 2010 北京科博会上,“立体巴士”就已经出现,而且当时的名字叫做“立体快巴”。而后更是在 2010 年 11 月被时代杂志选为了“2010 年 50 个最好的发明”。

与其同样入选“交通运输”类项目的还有“用牛肉生产的生物燃料驱动的火车”、各种“电动汽车”、甚至还有“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老实说这份榜单不是太水,但是充其量只能算是“有趣的发明合集”,但在巴铁董事长白志明的最终中这一点却变成了“中国的创举”:

中国建国以来,一共有几百万件专利,唯有这一件专利荣登时代周刊,因为地铁到现在一共是一百三十二年,也是美国人讲话,如果一百三十二年前,有这个巴铁的出现,将不会有地铁的诞生。

早在 2010 年概念出现的时候,也有不少网站对着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中不乏大量专业人士对于其技术本身的质疑。
当时甚至还疯传“立体快巴”将会很快出现在北京的两广路和平安大街上,最后等来的却是 8 月北京交委宣传部的一份辟谣:“没有和他们开碰头会,设计者是在推销自己”。

因为这些疑问,“立体快巴”在 2010 年火过一阵之后就没有了声响,但不曾想到的是 6 年后,改名包装之后的“立体快巴”却卷土重来,还有消息称,目前世界第一辆“巴铁”样车正在生产阶段,今年8月初将正式亮相,到时候会在秦皇岛市进行试运行。

而在河北当地的《燕赵晚报》上,有这么一则消息:“记者从秦皇岛市交通部门了解到,该部门并未接到任何关于巴铁的相关信息。此外,记者在北戴河区的相关部门也未获得相应的官方信息。”

巴铁公司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其实,巴铁算是一家连续创业的公司,巴铁的前身是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已吊销),成立于2010年1月26日,注册资本80万,法定代表是宋有洲,亦即近来媒体报道中巴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宋有洲是位小学都没毕业的“民科”,拥有近50项专利,当年华世未来公司即生产他拥有自主专利的智能自动泊车装置(该专利有没有普及不得而知)。
▲国家专利局官网“立体快巴”专利显示“等待实审请求”


而如今的巴铁公司2015年9月在河南周口注册,全称“河南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曾用名“河南未来轨道装备研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法定代表汪峰(矮油!汪峰又上头条了)。

说好的董事长白志明呢?也许是项目匆匆上马还没来得及更改企业信息,可堂堂“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在法律注册程序上也太不严肃了。





我们无法揣测彼时“立体快巴”是如何胎死腹中的,然而可以看到的是,齐鲁晚报5月10日的报道,把“立体快巴”洗白成“慧眼识珠‘华赢’助力好技术‘上路’”

2015年底,宋有洲旗下的民营技术研发企业与华赢集团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巴铁项目产业化告别了发明人宋有洲和研发团队单打独斗的模式。

“立体快巴”换了个皮囊,改名“巴铁”重新上路了,全然忘却了5年前跟南车集团和门头沟的悲伤过往。

巴铁董事长白志明是什么来头?

媒体宣称,二次创业的巴铁公司董事长由战略合作方华赢集团的创始人白志明担任。而巴铁公司在工商局注册的信息中并没有白志明这个人。百度词条显示:

白志明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一个书香世家,从小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起家,并从自身企业发展过程中体会到中小企业融资的艰难。2013年8月,白志明成立了北京华赢凯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后在山东、河北、湖北、吉林等地成立了多家分公司。

华赢集团什么来头?

通过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检索“北京华赢凯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法定代表、投资人均无白志明,企业变更信息中也没有显示这个人。

华赢集团对外投资列表中更没有巴铁公司,目前唯一合理猜测是,华赢集团虽然跟巴铁公司签订了(在写完这篇文章后加了个华赢集团前员工,白志明真名是白丹青,白志明是笔名,可他出去签合同都用笔名签,这合同有效么?)所谓战略合作协议,但还没有向巴铁注资。

搜狐财经4月28日一篇报道应证了我的猜测,华赢集团在香港注册,董事局主席白志明,该公司的官网大多称其为“董事长”,华赢集团官网公开的项目显示,该公司很多项目仍属于合作洽谈阶段,也就是说,华赢集团在国内注册的“北京华赢凯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只是一个空壳公司。







在搜狐财经一篇题为《华赢集团员工自曝工程“走暗标” 对外许诺高回报吸金》的报道中,华赢集团员工爆料,华赢集团一方面冀图成为PPP行业的绝对领跑者,另一方面,工程招标“走暗标”,招投标就是走形式。

华赢集团通过华赢凯来进行民间融资,加上自有资金,为与地方政府合作打下经济基础;华赢集团借助中国建设企业联合会会员的资质,从地方政府承接工程,而后又把工程转包给会员单位。

当然,需要交费才能成为会员,交相应的会员费,保证你相应年份有活可干,具体承接的工程还收取管理费。

有意思的是,巴铁还不忘心系帝都“首堵”之区,董事长白志明接受人民网访谈时称,北京的巴铁项目先从周边县开始,正在接洽中,北京不会第一个上也不会第三个上,(潜台词明摆着前几个要在上面提到的五个城市中上)。将来巴铁还要上高速,就不坐人了,上面做成拉货的,下面过车,“因为高速公路上大货车追尾小轿车的事故经常发生,这个事故以后就没了。”多么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啊!

本文整合自ifanr爱范儿、搜狐、微博、小饿(ID:eshiyiblog)等。



    关注 IT爆料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