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锵锵三人行》之“许子东:张爱玲一生连‘小团圆’也没做到”

 

读书比较痛苦的一点,就在于当你猛然发现懂了某些书中的道理时,只知道当时在语文课上听说过、背诵过,却再也没有心思去细细体味了。...





读书有感:《锵锵三人行》之“许子东:张爱玲一生连‘小团圆’也没做到”

张爱玲,也如大多数知名文人对我的感觉一样,是书上的,是听说的,也下意识里接受的,一个有名有才的历史名人。

《小团圆》刚出版时,我就买了一本,只记得封面花团锦簇,容易让人想起家里的窗帘或者桌布,不似印象中张爱玲那样让人纠结的爱恨情愁。可惜买的这本书后来没有像“张爱玲遗著”这个噱头吸引我买了它那样吸引我读完它,只将它送了人,具体送给谁却也不记得了。

许子东、窦文涛、查建英正从《小团圆》讲起了张爱玲,讲这本书明显映射出来的胡兰成和张爱玲的那段关系。难怪当年我没看,如果看,估计也只把它当成普通的小说一样看,因为不了解张爱玲本人真实的一生啊,也就不会带入。

看完三人聊的记录,加之之前王蒙、陈丹青对民国时期的语言、文字和文学做的探讨,我个人的感触是张爱玲语言很美,胡兰成的语言更美。例如,胡兰成《今生今世》里写的:

“她的身世啊,一似那开不尽春花春柳媚前川,听不尽杜鹃啼红水潺溪,历不尽人语秋千深深院,呀,望不尽的门外天涯道路,倚不尽的楼前事儿阑干......”。

据总结说,胡兰成能前后有7名情人,甚至老婆,并且多人还是同时存在还互相知道还对他不离不弃的原因之一,就是胡兰成会说好听的话。

语言的力量,不得不佩服!而他们很多的名言竟然是之前在学校里填鸭式的被告诉学习的,以至于后来才知道这些文字的厉害,才知道这些个人的才气。如果当时就能有人传递这些历史文化语言的美丽,又何苦今天才翻然了解,再花了时间回头去读!

第二个感触就是张爱玲的才和小说里映射的她的一生。论文字,张爱玲的语言出名的好,说学了张恨水的文笔;早年写的《倾国倾城》等书,也是让张爱玲出名很早。“才“这部分,说实话,我只有认同许、窦们的讨论,因为真的不懂啊!对于已经花时间学习过,甚至背诵过的东西,回过头才发现很有价值自己却不甚了了,实在是比较痛苦的事情。

第三个感触,也是让我动笔写下这些感受是《小团圆》里主角对自己母亲的恨,以及要求割舍的决绝;当然,也是张爱玲自己对母亲的恨。我似乎非常的理解,也正如许、窦、查提到的,父母,特别是东方世界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受难者的形象,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但在孩子这里却演化成为”我要拯救,要感恩,要报答“,特别是穷人家里。

那么,要的方式就是赚钱,成名,就是衣锦还乡。我也有这样的心里,所以当年龄不断增大,而这方面似乎没有特别的成效时,自己的苦恼和愤懑也是越来越难以压制的。要命的是,这些想法无所谓对错,全在自己的心。因此当苦恼和愤懑时,会想的是,这会不会是自己无能而找的借口呢?还是自己自私要抛下服务做无所谓混时间的日子呢?我想,我会一直纠结没有答案。直到某天父母离去再来感叹,哎,子欲养而亲不在。不知道当时写这句话的人是否有同感呢?

看完他们的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去看看胡兰成的《今世今生》和张爱玲的《小团圆》,细细体味它们的文字,作者的才气,并脱离开里头讲述的痛苦和仇恨。只怕一般我的做法是,不回去看书,看了也体味不到语言的美,却正好陷入了书中深深的情的痛、爱的痛,亲的痛。

因为实在是懂得太少,而又纠结的太多!


    关注 PK靓仔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