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记:我的旗袍设计

 

从古至今,关于衣裳的事,女人大多乐此不疲。在张爱玲的《更衣记》中,她更是以她一惯独特的语言,言简意赅地描述了...



从古至今,关于衣裳的事,女人大多乐此不疲。在张爱玲的《更衣记》中,她更是以她一惯独特的语言,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时装流变,寄以深切的人性感慨和对时尚的绝妙讥讽。

张爱玲举重若轻的描绘服装,除了一个女人对服装难以言喻的迷恋之外,更有对服装万千变化的智慧之思以及她独特的服饰美学思想。我们可以随着张爱玲性灵而率真的叙述一起回顾那个古板、严密的时代。
在她看来,那时的女人卑微到不存在,只不过是一堆衣服的架子罢了。那繁复、啰索,又代表了严肃社会身份的衣服对女人来就毫无时装可言,它还是旧时女子家教、仪态的试验品。这种着装,葬送了多少女子妙曼的梦想。


“对于细节的过分注重,是这一时期服装的要点“。张爱玲细数了这一时期国人耗费在服装上的种种毫无意义的繁缛细节:纹样求多、求满、求富贵华丽,极尽装饰之能事------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太多的精力。
”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烦难“------这评论真是一针见血,精妙绝伦。
”古中国的服装设计家似乎不知道,一个女人到底不是大观园。太多的堆砌使兴趣不能集中。”纵观我们的时装历史,也正如张爱玲所言,是一个“点缀品逐渐减去的历史”,是一个从重装到轻装的历史。
我本不喜旗袍,总觉得这样的服装构造太扭捏、太造作,防碍我的工作生活,也与自已的性格及不相附。
直到前段时间,朋友无意的提义、探讨,发现自已渐渐迷上这一一直以来被自已故意忽视的设计领域。
旗袍固然有其造形、结构上的款式限制,但同时方寸之间却有无限的创造空间。加上自已一直热忠于对色彩的组合、碰撞,于是设计了一些改良旗袍供大家欣赏。
喜欢我设计的朋友,欢迎与我联系。
邮箱:ys19880331@sina.com
微信:15858276431(ysll1988)


也可扫以下二维码加本人微信:


    关注 山鲁佐德服装设计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