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妈们学论语】——身临其境

 

诚敬之心;修养;感悟;论语;儒家;格局...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凡事都讲个诚敬二字。八佾的主旨是讲“礼”,礼之用,不在形式,而在于心诚意敬。前面说到了,没钱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有钱吃好喝好,如果色难,与养犬马无异。办丧事,如果想简单也没关系,那是新事新办,但心中装一份悲戚与哀悯,是不可省却的。

这一句讲的就是在祭祀与祈祷时,也要重一个心中的敬意。



讲到神鬼,总是让俺想到古人的心灵如此接近。夫子的思想里是有“鬼”的。庄子的思想里是有“道”的,佛家的思想里是有菩萨的。常跟朋友家人说的一句话是:你可以不信,但你不可以不敬。

有一次,一个朋友说自己最近背时背运,问我是不是去五台山看看。俺的回答是,看机缘。三世十方便是佛。家里有佛,街上的行者是菩萨。抬眼有佛,低头有佛。含藏着大慈大悲的心,说不定,对面相遇伸手管你要一点布施的乞士,便是菩萨的化身。心中有佛,何必远求到深山?心中无佛,寺庙里的金身佛象也只不过是一堆泥疙瘩。



所以,夫子说,祭祀时身临其境,如神在前。在祖宗面前还巧言令色,有点大逆不道。夫子还说,祭祀的时候,如果有人代劳,还不如不祭。

现代人,太多的礼节,又有太多的形式,那而种有如佛在,有如神在的诚敬之心多乎哉不多也。

玫瑰花虽多,但心不诚,真的莫如一棵韭菜花。刘备的聪明,就在于雪天顾孔明。



祭神如神在,求天如天在。心中无所畏无所谓了,那干脆不要祭,也不用求了。

对比刘邦与项羽二人不同的“礼敬”,便知心中“敬意”为何物?刘邦基层出身,一次尿急,拿过眼前一位儒士的博士帽就当尿壶使,动辄对文臣武将大爆粗口、辱没人格,仿佛完全不重礼仪;项羽贵族出身,常亲自为普通士兵洗脚吸疮疗毒,与士兵打成一片,故而士气高涨、百战不殆,看似谦谦重礼。但二人对决不足五年光阴,天下人心归向便从项羽转至了刘邦,从未败仗的项羽乌江自刎、身死国灭,刘邦却接替项羽掌管了天下。

这里面最能说明“礼敬”的核心在心,而非仪。有不有礼,关键在内心待人是否公平。中国古代,“礼”就是“理”,有礼的人,一定是先讲道理,定下规矩,就一视同仁,重信守诺,按规矩办。核心是尊重他人利益,赏功罚过,绝不含糊。刘邦成功关键之处在于尊重人性的利益关切,画饼时从来豪爽大方,敢于豪赌,整个集团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完全侧重在各路人马建立功勋的激励。短短三四年光景,天下英豪尽归刘邦。而喜欢自己逞盖世英雄的项羽身边高级人才如韩信、英布一个个倒戈相向,最可笑项王临死前还在向天抱怨是时运不济、非战之过。

大礼,重意不重仪,故《史记》名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真心胸、大格局才是第一位的。



本图文由由高桥国学馆于网上转载改编

◎请注明



高桥国学馆简介

高桥大市场国学馆,简称高桥国学馆,是2015年5月在爱心人士罗映红、刘金华、罗晓支持下,由湖南省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萌习团共同推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三进”工程进市场示范项目,是一家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民间国学传播公益机构。


    关注 高桥国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