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的完成

 

需要的不是看,而是体验,这是唯有电影才能给予我们的东西。...



《小亚细亚往事》剧照,努里·比格·锡兰导演

***
完成电影的体验,是导演、影片与观众的"三位一体”。一位导演若是无法创造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一部影片若是无法展示空间与重塑时间,一个观众若是无法割舍观者与被观者的区别,电影便无法完成体验。

诚然,是安东尼奥尼第一次发现了电影空间,但在他那儿空间仍然作为一种表现要素附属于影片。将空间超脱成为第一语言,是后来之事。一种新的影像类型:空间-影像,正由越来越多的导演创造出来。这是一种纯粹空间,一种用来体验的空间。锡兰的《小亚细亚往事》就像是对此的一个宣言:我们要创造新电影。



借由灯光(车灯或煤油灯放射出的光),锡兰完成的是一次在彩色电影中绝不曾有过的革命:无论将事件的发生选择在黑夜,还是故意让村子停电,都是为了突出光在创造空间上的独特地位。有光便有空间,这是锡兰的想法。黑白电影也曾借由光创造过美轮美奂的影像,但那终究是空间被黑白灰同质化的一种平面化影像,构不成体验,只完成观看。

《小亚细亚往事》的独到之处在于不仅放大了黑白影像用光的方式,而且保留了彩色电影对色彩的敏锐感知——这是汽车的黄光,如何在小亚细亚平原上"刷出”空间,也是少女手上持护的煤油灯透出的黄光如何在明与暗之间将一个封闭空间表现出来。



空间是完成体验的第一步,此外还需要借助时间的法则。在此,需要提及另一部同样伟大的电影——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虽然这部电影同样完成了体验,但与《小亚细亚往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差别在于对时间的处理。有两类时间,一种是物理时间,即表盘上指针划过的无差别时间;另一种是心理时间,我们于内心感知到的时间。有些电影尽管如此模式化仅有百来分钟,但却让我们有已然渡过悠悠岁月的苍凉之感,此乃上述两类时间惯行的魔术。

贝拉·塔尔的电影只有前者:物理时间。《撒旦探戈》是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无论是人物、音乐、环境声,还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都已为物所同质化。如此,贝拉·塔尔才如此需要将镜头的长度拉长,以将发生的物理时间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撒旦探戈》中没有感情上的东西,没有我们所能熟知的作用于感官上的愉悦。那些静默时刻,取消了心理时间,《撒旦探戈》完成的体验因而变得纯粹。



相反,锡兰在《小亚细亚往事》里构造的体验截然不同。那是一个感性的世界,心理时间被重新组合,以期无限地贴近物理时间。当观众从看似漫无止境的长夜中脱身而出,他的感觉就像是真的从一次搜寻尸体的行动中脱离出来,这是体验的效果。12个小时的影像时间,缩减为2.5个小时的电影长度,这两个时间显然无法在量上对等起来,但因为观影的心理时间是被重组的,它们在质上因而可以等同。我们虽然只看了仅仅是2.5小时长度的电影,但在体验上获得的却是一次真正的12小时的寻尸经验。唯有以此种体验完成的经验,才会被我们储藏进非意愿的记忆中,这是普鲁斯特的发现。



一部体验式电影完成了,借由展示的空间与重构的时间;但要完成体验,却还需要观众的参与。有两个观赏者,一个是导演创造的观赏者,其关系如下:导演-观赏者-电影;另一个是观众在观影活动中生成的观赏者:一位观众若是无法将自身无限地去贴近导演于电影中所创造的这位观赏者,体验也便是不可完成的。

同样,只有当一位观众认识到观者与被观者没有本质差别,他才能真正体验电影,不然他只是在看电影。我们需要的不是看,而是体验,这是唯有电影才能给予我们的东西。电影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外重新创造一段时间,并将其带进生命之中。
-E.N.D-


    关注 阿玛柯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