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文公赞

 

少年从子羽,文事胜兜鍪。欲寻谁与理论,原道乃尊丘。可恨金兵来犯,奋起同仇敌忾,挥笔拔刀投。尚法列军阵,气势撼...



少年从子羽,文事胜兜鍪。

欲寻谁与理论,原道乃尊丘。

可恨金兵来犯,奋起同仇敌忾,挥笔拔刀投。

尚法列军阵,气势撼潭州。

囚鹿洞,注经籍,孟子彪。

春秋诗礼易乐,一一释来由。

念宋一隅偏据,南北人家阻碍,痛恨国蒙羞。

多少英豪杰,抗敌拜公裘。



鸣榜自释:

少年从子羽,文事胜兜鍪。】

《史》载: “庆元六年。前秘阁修撰朱熹卒。熹家贫。少依父友刘子羽。寓建宁之崇安。”

《朱子年谱》:“高宗建炎四年庚戌秋九月甲寅先生生。(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午时生南剑州尤溪之寓舍)……绍兴十年庚申十一岁受学于家庭。十三年癸亥十四岁春三月辛亥丁父韦斋先生忧。禀学于刘屏山草堂胡籍三先生之门。”当年韦斋先生病笃时,曾写信托付少傅刘子羽,临终时又托付籍溪胡宪、字原仲,白水刘勉之之弟,屏山刘子翚,字元冲。并告朱文公,这三人是他的好友。

《朱子文集》记载:“先人病时,尝顾语熹: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

兜鍪:即“头盔”。或称为“胄”。借指:武事、战争。

全句:朱文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十四岁时,其父韦斋公卒。托付给好友刘子羽、刘子翚、胡原仲,代为照料与教育。文公是“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化造诣和思想影响,远远超过带兵抗击金兵的建树。



欲寻谁与理论,原道乃尊丘。】

丘:孔子,名丘,字仲尼。

若要追溯朱子理学的“道”、“理”的根源,虽然不受孔子谪系相传,却是直接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传承者。

《史》载:“曰:‘孔子而后,曾子、子思,得其微。至孟子始著。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绪。至熹始著。’众以为知言”

从孔子之后,其弟子曾子、子思,算是有得到继承的人,到了孟子算是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得到领悟与发扬的。孟子以后,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继承了纲要。一直到朱文公才算是把儒家思想真正发扬光大的。

可恨金兵来犯,奋起同仇敌忾,挥笔拔刀投。】

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史称“靖康之变”。

朱文公生在南宋初年,此时北方大片的领土,被金国占领。于是,全国有志之士,都奋起抗击金兵,收复旧土的义举。有名将李纲、岳飞,受高宗的口号:“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进攻,亦有朱熹、辛弃疾带兵守城的壮举。

人们常说:“北宋缺相,南宋缺将。”是指南宋的文人都担起了武事的职务了。

法列军阵,气势撼潭州。】

尚:西周吕尚,姜姓,字子牙。古代军事家,亦是军事、谋略的鼻祖。时称“武圣”。

《史》:“绍熙四年。以朱熹知谭州。时使者自金还。言金人尝问朱先生安在?故有是命。”

1193年,朱文公任谭州知府,有使者金国归来,谈起金国人的言论,时常问朱先生还在吗?是因为惧怕朱先生而不改进犯,所以时常问起。

绍熙五年(1194年),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湖南地方局势紧张,震动了朝野。于是朱文公临危受命,任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击退瑶民。并采取怀柔政策,招降起义军首领蒲来矢。



囚鹿洞,注经籍,孟子彪。】

鹿洞:白鹿洞书院。

《史》载:“淳熙八年(1181年),以王淮为右丞相,淮太子侍读杨万里曰:‘宰相先务何事?’万里曰:‘人才。’淮因问其人。万里即疏朱熹以下六十人。……淳熙九年,徙朱熹提点江西提刑狱。遂奉祠。熹行部至台,知唐仲友为其民所讼。熹按得其实。而仲友与王淮同里,且为姻家。已除江西提刑,未行。而熹论之,淮匿其章不以闻,熹论益力。章前后六上,淮不得已。夺仲友新命以授熹。熹辞不拜,遂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十年,王淮以唐仲友故怨朱熹,欲沮之。以太府寺丞陈贾为坚察御史,贾因面对:‘首论近日士大夫所谓道学者。其说以谨独为能,以践履为高,以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为事。若此之类,皆学者之所共学也。而乃谓己独能之。夷考其行,又大不然。臣愿陛下明诏中外,痛革此习。使无或肆为诡矣!’以干治体。盖指熹也。帝从之,由是道学之名贻祸于世。”

全句:朱文公的“道学”思想,遭到当局权贵的排挤,不能得到当时的社会得以推广、实行。于是,只能通过在书院讲学,和注释、著述典籍来影响后人。同时,把孟子与《孟子》一书,彪炳为诸经之首。

【《春秋》《诗》《礼》《易》《乐》,一一释来由。】

《宋史》载:朱文公所著书有:《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证,《韩文考异》;所编次有:《论孟集议》,《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又有《仪礼经传通解》未脱稿,亦在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朱文公在注释经籍时,从训诂、义理、章法、典要等极其详尽述说来由。



念宋一隅偏据,南北人家阻碍,痛恨国蒙羞。】

南宋建炎以来,建都临安。领土和主权遭受严重的威胁与侵蚀,致使中国南北不相通,分隔在两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力精图治,投身报国,不使国家再蒙受羞辱。这也是“理学”之所以提倡“修身、立命”的作用所在,功能所用。

多少英豪杰,抗敌拜公裘。】

在南宋国家岌岌可危的局势,文人与勇士们胸怀一腔热血,以图报效。更是以拜朱文公为师而称荣幸。

《史》载:“庆元六年,文公卒……诸生自远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非其道义,一介不取也……其门人不可胜计。其最知名者曰:‘黄榦、李燔、张洽、陈淳、李方子、黄灏、蔡沈、辅广。’”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亦其门人,亲往建阳考亭结庐,为文公守孝三年。

附。

昨日,检出2000年所作一阙词,为祖父抄录在他的著作册中。即当时为修家族谱牒而作的《水调歌头·朱文公赞辞》。又见当时所作的欠缺甚多,乃修改为此作。(附原稿)




    关注 朱子学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