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散文】资若铭:烤红薯记(外一篇)

 

这便是我童年的红薯滋味。饱满且充实。在时间的历练下,久而久之,于红薯中所沁透的些许泥土气息,也随着体内消化慢慢融入到我们血液和灵魂深处,以至于多年后面对纷繁人事和世俗社会时,我们身上依然无不透着些许那半山坡上的泥土味道。...





烤红薯记(外一篇)
烤红薯是件极有趣的事。

几个伙伴,挑个晴好日子,择某处山坡,坡上无处不是饱腹粮食,无处不是山花野草,随手一捡,便可得一好玩物件。待打闹嬉笑累了,便折一根有力树枝,寻一处红薯地,拨开藤蔓,即可就地开挖那馋人的红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个好器具,是快速挖出红薯的关键。红薯地多是松土,挖起来并不十分吃力。挖红薯的树枝不能是干燥的,不然稍一用劲就断。须折那种在春天气息唤醒下生长出来的枝干,既不十分粗壮,但又极有耐力,不长不短,可省不少气力。

挖红薯切不可贪大。原因有二。一是大红薯一时半会儿烤不熟,他人早享美味时,你还在苦苦等待,实在磨人。二则烤久了,虽里面熟透,但外层也早已烧焦,只会舍弃浪费。所以最好是中等大小,可使腹中充足,顺利撑到家中晚饭;或是多个小红薯一起烤,小红薯虽个小,但集精华于一处,味更香。

众人费些气力将红薯挖好后,便开始捡集干柴火。通常安排两人生火,余下四处散开,于这半山坡上上蹿下跳,尽力捡多些干燥且易烧的柴火。分工毕,不一会儿,便可见这充满生机的山坡上,有一缕白烟缓缓升起。几个孩童围坐火边,还有几个正到处尽职尽责找寻柴火,绝不懈怠。那刚生起的火堆里,正放着馋人口水味道极香的红薯。若见火势微弱,其中一个便立即趴在地上朝火眼处吹气,另一个则小心翼翼地在上头添柴。待火势渐上时,山坡上充满着迷人的快活空气。

大家伙围火谈笑,不觉过了许多时间。能成为孩童口中笑料的,必是近来学堂里新来的先生或是街坊中常一起玩耍取乐而今缺席的伙伴,再或是这满山坡的野果野花,山底下的土路水渠以及头顶上的蓝天薄云,晨阳微风。

待拾来的柴火将尽时,用枯枝拨开埋着红薯的热土灰,试着用手指捏捏红薯皮。若是柔软舒服,即是熟了,立马便可开餐。当然,若是怕烫着,也可用枯枝将红薯皮戳烂小部分,见里面颜色金黄且松软,便可立即将其撤离火堆,放到干净青草地上。脱离火灰的红薯,不可冷却太久,不然香气全消。伙伴们通常是一出火堆,不由等待,立即动手。拿在手里,因过热而左手扔到右手,右手又送到左手,反反复复,姿态百出。但这其中会有一份等待的滋味,在心里越积越多,对红薯的期待越加强烈,个中感受,实无以言说。

经过“漫长”等待及之前劳动时所做的早餐消化工作,将红薯去皮后,赶紧一口咬下去。这一口下去,常常会引来许多句“好烫啊、好烫啊……”,因为红薯虽表皮冷却,里面还是很热。着急贪吃,是有代价的。金黄的红薯,柔软喷香,其中热量在几个孩童嘴里打几个滚后,会随着红薯暖到胃里,着实舒服。这样一餐下来,之前挖红薯和捡拾柴火的劳累便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这便是我童年的红薯滋味。饱满且充实。在时间的历练下,久而久之,于红薯中所沁透的些许泥土气息,也随着体内消化慢慢融入到我们血液和灵魂深处,以至于多年后面对纷繁人事和世俗社会时,我们身上依然无不透着些许那半山坡上的泥土味道。

单车少年
学会骑单车,是在十年前。那年,我十一岁,正入初中。  邻居两兄弟是我的长久伙伴,自定居小镇后,我们仨便形影不离。一日,去他俩家玩。一到门口,他们就推出了一辆崭新的单车,笑着说,我们去学骑单车吧,昨天新买的呢。

于是,我们来到附近小学操场上,三个人轮流学。我们采取这样的法子:一人上车踩踏板,其他两人在后面用双手扶着单车后座,让车辆平衡,来回几趟后,后面两人再慢慢地放去双手。这样轮了几次后,我们三人基本上都可以独自骑较长一段路了。

那个午后,我们仨就在那操场上一轮又一轮的反复练习着,多少次倒下,多少次被扶起,早已忆不起了。但是,那一日我们都很欢快开心,就那样来来回回地骑着,直到夕阳落下山头,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最后一抹余晖,正落在我们仨稚嫩的笑脸上。

之后许多日子,我们都是骑单车度过。能熟练掌握平衡后,我们尝试了许多招式。载人,从坡上冲下,放一只手,放双手等等。没多久后,我也拥有了一辆单车。后来,镇上的伙伴们大多都有了单车。我们常一起结伴在小镇周围骑着,追逐打闹,欢笑戏谑,一时间,许多地方都有了我们的车轮印记。有一日,我载着一伙伴出去,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去哪,镇上的许多地方都骑遍了。后来我说,我们随便骑吧,骑到哪算到哪,天要黑了,再骑回来。就这样,我骑进了一条乡村小路。我不知道要骑去哪,也不知道为什么骑进这条路,更不知道这条路的尽头在哪。

路上车辆行人稀少,有上坡下坡,还有许多弯路。我奋力地踩着踏板,车后的伙伴很相信我的技术,放心地坐着。越骑越远,早已看不到小镇的影子,路旁到处是山,偶尔会有一个小村庄出现。我们骑了好远,好久。看路上的田园风景,聊着有趣的事情,我还是奋力地骑着。直到伙伴提醒,太阳快落山了,我才抬头望了望远方,那日头正渐渐西沉,我的速度便慢了下来。

天渐渐的黑了。月亮就要爬上山头。伙伴说,我们骑回去吧。我说,嗯,回去我肯定骑的更快。其实,我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骑了多远,还可以骑多远。这一切在我心里都还是未知数。但是,我还是努力地骑着。回来的路都是之前骑过的路,一些人家已经点灯做饭。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四周越来越黑,路快看不清了,我的双腿也酸痛不已。但是我知道,不能停下来,必须往前行,因为越是停下来,路就会越黑,离黑暗就越近。我只有抬头努力向前,才能早点接近灯火通明的小镇,才能回到温暖的家。

不知骑了多久,在快要完全看不清路的时候,我的不远处显现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或明或暗的灯光。伙伴惊呼,到了到了,终于到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终究还是到了。

这次骑行后,伙伴的父母不允许他那么晚才回家,此后,我独自一人骑行的时间就多了。我常喜欢在夏天的黄昏时分骑单车出去,骑向镇边的村庄小路。小路窄而曲,路边蝉鸣如歌,蛙声如鼓渐起。一排鸿雁划过长空,越飞越远。远处的山峦上抹着色彩斑斓的晚霞,犹如一幅巨型水彩画。看着这些美妙景象,我边骑边想着许多过往,思考着天空的远阔或是人生的匆匆。

这样骑行的日子并不长,没多久我便入县一中读书,单车一直闲置在家。不想,再能骑上单车,却是在三年之后的异乡了。

没有骑行的三年,少时的伙伴也渐渐生疏了。陪我一起学骑单车的两兄弟,初中毕业后便各自寻安身立命的事业去了。那年坐我车后随我很晚归家的伙伴,如今早已断了联系,不知身在何方。那些常结伴同行的伙伴们也各自散落天涯,总之,一切再不复有从前的光景⋯⋯

高中毕业后,我又远赴常德求学,多年前放置在家中角落的单车却再也不曾碰了。来到大学后,因常常外出,便花了百来块钱添了辆二手单车。车轮锈迹斑斑,较为陈旧,只做代步之用。但是,骑上之后,穿行在校园里,曾经那份青春的念想,关乎远行的记忆和执着,任我如何回味,却也无处寻了。后来,我索性将其闲置在宿舍楼下的单车棚内,不再碰它。

从这之后,我再也没有拥有过单车,期间曾多次起意想购置一辆,最后都姗姗作罢,付与东流了。直到去年冬天的一个晴好日子,诗芳提议去租辆单车外出骑行郊游,我才又一次骑上了这青春的座驾。

我与她租了辆双人单车,欢快地骑行在柳城各处。我们骑行着,欢呼着,奔腾着,把所有的忧愁都抛之脑后,不再为世俗所累,尽情享受着在单车上的快乐时光。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一往无前奋勇骑行的日子,又嗅到了时光的滋味,尝到了青春的味道。此时,我想给青春一个比喻,它或许就像那滚滚向前的单车车轮,不管前路如何崎岖漫长,生活如何费力伤神,它总是载着我奋力向前,向前探寻着生命的意义,追求着人生的辽阔与高远⋯⋯

(图片来源网络)

资若铭,94年生,湖南衡南县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中文专业2016届毕业生。常德散文家协会会员。获第五届“包商杯”散文优秀奖,省级大学生征文二等奖两次。有作品发表在《桃花源》、《散文时代》、《城头山文学》、《年轻时代》、《常德晚报》、《劳动时报》、《安源诗刊》、《长江诗歌》、《湘乡文学》等刊。有作品入选《2014全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散文卷》。自印个人诗散文集《最美的时光》。


往期精彩
【起点•名家】阳桂生:鹭和鸬 鹅与鸭


起点文艺微刊

qidianwywk

青春 | 思想 | 活泼 | 力量 | 纯文艺 | 接地气

坚持青春梦想

不改文学初心



投稿邮箱:qidianwywk@126.com

来稿请附个人照及简介,文责自负。

赞赏50%为稿费,其余积累起来计划印制纸刊。

上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qq844747560(资若铭)


    关注 起点文艺微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