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谈小说(1)

 

每一部小说,不管怎样,都对这样呢一个问题作出回答:人的存在是什么,它的诗性在哪里?...



摘录自《小说的艺术》:

一个建立真理上的世界,与小说暧昧、相对的世界,各自是完全不同的物质构成的。极权的唯一真理排除相对性、怀疑和探询,所以它永远无法跟我们所说的小说的精神相调和。

任何时代的所有小说都关注自我之谜。您一旦创造出一个想象的人,一个小说人物,您就自然而然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自我是什么?通过什么可以把握自我?这是小说建立其上的基本问题之一。

对自我的探究总是而且必将以悖论式的不满足而告终。

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而是陷入尘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哲学在一个抽象的空间中发展自己的思想,没有人物,也没有处境。

诗人是一个在母亲的促使下向世界展示自己、却无法进入这个世界的年轻人。

小说在弗洛伊德之前就知道了无意识,在马克思之前就知道了阶级斗争,它在现象学家之前就实践了现象学(对人类处境本质的探寻)。

人物不是对一个真人的模仿,它是想象出来的人,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让一个人物的“生动”意味着:挖掘他的存在问题。这就意味着:挖掘一些处境、动机,甚至一些构成他的词语。

眩晕:就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是无法遏止的坠落的欲望。

既然上帝走了,既然人也不再是主任,那么谁是主人?地球在没有任何主人的情况下在虚空中前进。这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

制服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东西,是我们被勒令接受的东西;它代表了普遍的确定性,与个体的不确定性相对。

在布洛赫的想法中,现代是一座桥梁,它从非理性的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引向非理性在一个无信仰的世界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陀思妥耶夫斯基抓住了理性的疯狂,这一理性顽固地要按自己的逻辑走到底。托尔斯泰探究的领域正好相反:他揭示非逻辑、非理性的介入。

小说对位法是哲学、叙述和梦幻的统一。

梦幻叙述,更确切地说:是想象摆脱理性的控制,摆脱真实性的要求,进入理性思考无法进入的景象之中。

小说是建立在几个根本性的词语上的。

在现代历史上的有些时期,生活就像是卡夫卡的小说。

在公务员的官僚世界中,首先,没有主动性,没有创造,没有行动自由;只有命令与规矩;这是一个服从的世界。

小说家有三种基本可能性:讲述一个故事(菲尔丁),描写一个故事(福楼拜),思考一个故事(穆齐尔)。

只有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才可能对身边的人,对公众,对未来无所顾忌。他只和即将来临的死神朝夕相伴,而死神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他用不着讨好死神;他可以说他喜欢说的东西,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每一部小说,不管怎样,都对这样呢一个问题作出回答:人的存在是什么,它的诗性在哪里?

我们判断一个世纪的精神不能仅仅依据它的思想,它的理论概念,而不去考虑它的艺术。


    关注 曹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