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寻诗词歌赋里的端午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作为一个传统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作为一个传统大节,中国历代诗人几乎都对它情有独钟,吟诗赋词,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

在欧阳修这婉约隽永的词中,透露出了诸多端午习俗:如食粽子、沐兰汤、喝蒲酒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诗词中的端午吧~


端午为什么是在五月初五?

在古代,“端午”之说要早于“端五”。

古人初以干支记日。“端”者,“始”也。“午”者,“午日”也。所谓“端午”,本指每月的第一个午日。

古人又以地支记月。冬至月为子月,而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子、丑、寅、卯、辰、巳、午……”,寅月既为正月,故五月即午月。而“端午”作为节日,实为“午月端午”,特指午月的第一个午日。

最初,午月端午不一定在五月初五当天。如按当下的农历记,今年午月的第一个午日为“乙未年壬午月庚午日”,是在五月初八。但后人逐渐转以数字记日,因“午”和“五”音近,便也渐渐把“端午”固定在“初五”当天。

所以今天的“端午”是在五月初五这天。

午月是夏至所在之月,阳气最盛,而天气湿热,疫毒并作。在古人眼里,五月初五其实是个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的恶日。民谣也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端午习俗,多以驱邪避毒为主。端午本是节气,至于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说,应都是后人附上去的。

关于端午,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食粽子、赛龙舟之外,古人还有哪些风俗呢?下面就让我们从一些诗词入手,去了解一二吧~
沐兰汤
沐浴兰汤在此辰。内园仙境物华新。轻丝五彩缠金缕,共祝尧年寿万春。

——宋·晏殊《端午词·御阁》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宋·黎延瑞《端午东湖观竞渡》

嘉辰共喜沐兰汤。毒沴何须采艾禳。但得皋夔调鼎鼐,自然灾祲变休祥。

——宋·欧阳修《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其五》



从这几首诗中可以看出,我们首先要介绍的,就是沐兰汤。早在《大戴礼》中,就记载了端五日洗浴兰汤的风俗:“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也有“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之句。又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用艾草、菖蒲等药材煮汤沐浴。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沐浴兰汤,既可治疗皮肤病,又可提神醒气,祛除邪气。

再来说说欧阳修的诗。所谓帖子词,即宋时遇佳节时,命词臣撰写,黏于宫中壁上的诗词。诗后两句是说,若能有皋陶和夔这样的贤臣治理国家,自然就能够祛除邪气,而无须沐兰汤、采艾草这样的程序了。这当然也无甚高妙,但亦可见古人的用心所在。
斗百草
不贪斗草事诗书。温采香芸辟蠹鱼。永日挥毫自忘暑,滴残宫砚玉蟾蜍。

——宋·周麟之《端午贴子词·皇后阁五首 其一》

百草斗余欣令月,五丝萦后祝遐年。洞房风暖垂灵艾,神沼波深竞彩船。

——宋·晏殊《端午词·内廷》

寻芳空茂木,斗草得幽兰。歌舞纤絺健,嬉游玉佩珊。

——宋·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夫人阁四首 其二》



从诗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古代端午又有斗百草之俗。《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之戏……蹋百草。即令人有斗百草之戏也”。《年华记丽》云:“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端午之日,人们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而收获之余,又有斗百草之俗。

斗百草又有文斗和武斗之分。



“武斗”即双方持花草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相信这个游戏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只是不限于端午而已。



“文斗”,即各自收集花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亦有斗百草的描写: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枇杷果。’他们初是以实花来斗,斗到后,越斗越来劲,韵味愈斗愈浓。”

我们再看看苏辙的诗:“寻芒空茂林,斗草得幽兰”。可见古人为了收集更多斗草的花草,往往是寻遍山川草野。
饮菖蒲、雄黄、朱砂酒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宋·戴复古《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

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

——宋·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 其二》

昨日雨寒今日热,午风儿女钗符。大夫角黍意何如。九江山九面,九逝郢魂苏。 满酌雄黄除恶酒,老夫醉颊回朱。三年蓄艾计非疏。南山骑虎去,不见鬼捓揄。

——清·沈曾植《临江仙其二 午日有寄》



在端午当天还要喝用菖蒲、雄黄、朱砂做的酒。《荆楚岁时记》中有记,“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又引用《潜确居类书·岁时部》云,“端午,以菖蒲生山间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在端午日喝菖蒲、雄黄酒,可以防病,亦可驱邪。民间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之类的谚语。
此外,《月令广义》亦记:“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所以除了用来喝外,古人还用酒涂抹在额头、胸前等处;又将酒泼洒在门窗墙壁等处,以此来驱除毒虫,祛邪禳灾。

挂艾虎、跳钟馗、戴香囊、采杂药、挂蒲剑、佩长命缕……历代古诗词把端午描绘得婀娜多姿、仪态万千,道尽端午节历史况味,为传统节日留下绚丽的一笔。

来源:元培学堂《古诗词中的端午节》

编辑:镜像文化





    关注 镜像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